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500字4篇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500字一: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這是著名革命家——周恩來的名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道德”。

道德,這兩個字或許對我們來說非常簡單,但要真正做到,卻是一件很難的事。就來說說幾星期前語文老師上的一課——中獎那天。主人公在誘惑和道德面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道德。還有一次,我在車站等車時,看見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吐完後,還悠閒自在地吹起了口哨。周圍的人都朝他看,但他依然若無其事。這種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

如果沒有道德,人就不會在發生雪災時,為南方捐衣捐物,用我們的心與南方相接,用那熾熱的心,去溫暖每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人就不會在發生地震時,積極地當志願者,用我們雙手從廢墟中挖出一個個脆弱的生命,用我們行動,去證明我們是偉大的中國人。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裡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我們的心、語言、行動,代表著我們擁有的善良、堅強、勇敢,這一條條事例,足以證明我們都是一個個有道德的人,中國是個道德之國。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讓我們懂得道德,做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500字二:

道德,離我們很近,近得甚至能觸手可得,有時只要做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已經幫助了別人,這也是道德的表現。

有一次,我坐公車回家時看見了一位拄著拐杖,走路都跌跌撞撞的老奶奶正上了公車,但車子的晃動使她差點摔跤,我目睹了那一刻,心中不由得有了一個想法:我要讓她還是不讓?讓了別人會說我愛搶風頭嗎?要是不讓,別人又會說我不尊老愛幼嗎?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在爭吵:“你讓吧,沒人會說你的。”“別讓,別人肯定會說你的。”“讓!”“不讓!”“讓!”“不讓!”“讓……

我被這矛盾的心理給難住了,到底讓不讓呢?我思考再三,躊躇地選擇了“讓”。沒想到老奶奶感謝了我,乘坐的客人也表揚了我。

我這次做了一件有助人為樂的小事,其實助人為樂也是一個有道德的行為。不但使我知道了道德時時刻刻無處不在,而且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實做到有道德並不難,但必須是自己自願的,不能是強加上去的,強迫只會適得其反,不會有好的效果。道德是人人都應該擁有的精神品質,只需要你去做有道德的事和有道德的人。有些人視道德為黃金,則有些人視道德為糞土,那些視道德為糞土的人其實並不知道道德是什麼,只是不願意自己白白付出而已,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那他一定是個不文明的人,他在別人的眼裡就是個沒有地位的人。可現在為什麼有些人越來越沒有道德了呢?就是因為有些人一心只為自己著想,從來不願意想想別人難處,不願意體會別人的感受,他們就缺少道德品質,才使現在一些人越來越不道德。

其實想要有道德並不難,只要我們為別人做出一點一滴,許多人在一起的力量就像大海那么強大了,人人跨出了一小步,社會就會前進一大步。道德關係著我們的修養和我們的品質,我們必須擁有,我們只做了一點舉手之勞,就有可能為別人開啟一扇大門。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500字三: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最聖潔的心靈,它讓人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有時道德是一種感恩。

從前,有一個和尚叫佛印。和朋友出去玩,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說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地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打”。當他們走過森林時,佛印不幸遇險被朋友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救”。他的朋友很奇怪地問:“為什麼在不同的地方寫下字?”佛印說:“巴掌之痛如海水沖沙灘的字,很快消漸。相助之恩卻似刻在石頭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道德有時是一種愛心。

20xx年5月12日 ,這是一個永遠令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人無法忘記的一個日子。惡運就在下午2點28分向四川汶川襲來,8級地震瞬間之內讓房屋倒塌,路面裂開……那一幕幕真是慘不忍睹啊,多少家庭破碎了,多少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丈夫失去了妻子,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災難無情人有情。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一幕幕救援隊在救援的情景;捐款箱前排起一條條長龍;一個個醫護人員精心照料下的病人……每每看到這些,總有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眼睛也不覺地濕潤了。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在春天,道德是金燦燦的菜花,閃耀著奪人眼球的金光;在夏天,道德是滿池塘的荷花,讓人絲絲涼爽;在秋天,道德是菊花,讓人盡情感受到道德帶來的高尚;在冬天,道德化作為臘梅花,屹立在寒風大雪中。

朋友們,讓我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700字四: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博古通今的知識,也可以沒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決不能沒有道德。知識可以去積累,才能可以去學習,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後果將不堪構想。

因為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道德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絲一毫都關乎節操,它不能用錢來買,不能用金子來換。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人類將自相殘殺,爭名逐利,世界將一片混亂,慘不忍睹。

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必須時時留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統一。在公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或小孩讓座;隨手揀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放進垃圾箱內;為辛勞了一天的父母獻上一杯茶,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幫助同學解答一道難題;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報答敬愛的老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實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只有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才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雛鷹”活動和“希望工程”的活動等,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這樣,我們的道德觀念會再次升華。

三國時的劉備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教育自己的兒子,它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值得我們知道並銘記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觀,直至現在,仍千古流傳、膾炙人口。還有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是古人良好的修養,也是古人重視道德的表現。既然古人都有這樣的道德觀念,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就更應該努力發揚這種優秀的品質,並世世代代傳播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讓我們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扞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