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智深與李逵作文1000字

一覽水滸傳中眾多英雄好漢,個個英勇無畏,俠義忠腸,威震一方。花和尚魯智深與黑鏇風李逵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兩位好漢處處相像,卻又有所不同,且看。

魯智深,本名魯達,因他背上有塊刺青故得綽號“花和尚”。原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經經略府提轄,又稱“魯提轄”。後為逃亡在五台山落髮為僧,智真長老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後受宋江拉攏上山,被封為步軍頭領之首,為梁山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李逵,又叫李鐵牛,江湖人稱“黑鏇風”。農戶出身家有老母與一兄李達,因打死了人而逃亡,遇到赦宥,當上江州牢城的一個小牢子,與時任江州兩院押牢節級院長的戴宗熟識。與宋江偶然相遇後入伙,是梁山泊第五位步軍頭領,參與許多重大活動。

若細說二位好漢的相同之處,首先便是兩人的外形與作戰風格。其一,他們均是身材魁梧,膀大腰圓。其二,均慣用斧子,錘子的重型武器。其三,他們都善打硬仗,與敵人正面對抗,往往作戰時士氣勇猛,無人能擋。

再談二人性格,不難發現最大的相同就是剛直與俠義。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解金氏父女之擾;大鬧桃花村,懲治惡人周通,除劉太公之女被逼婚之憂。李逵怒殺殷天錫,觸怒高太尉。且不說事件結果如何,二位好漢的見義勇為,扶危濟貧,嫉惡如仇已躍然紙上,還有其行事的魯莽。

雖然二位英雄有如此之多的相同之處,二人在水滸中未上梁山的境遇和下場卻大相逕庭。一個是做僧避禍,不守戒律,大鬧五台,終看破世俗,於六和寺出家。一個是陷入困境,受宋江相助,終卻被疑心毀梁山聲譽,飲毒而亡。究竟為何?答案便是他們骨子裡的不同。

魯達做官出身,閱歷豐富,認清社會現實,並對此深惡痛疾。他雖然同李逵一樣行事魯莽衝撞,但卻在鬥爭時考慮細緻。三拳打死鎮關西,他首先想到自己會為此而坐牢,又是獨自一人,後半生定過得不是滋味,便假裝當做鎮關西詐死,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了。再者說,宋江要招安,他極力反對,這足以說明他極富正義與自己的立場,他加入梁山泊的目的便是反抗黑暗的朝廷。但李逵卻不同,他是率真,敢作敢為,但這並不是他反抗意識強的表現。許多時候他的舉動缺乏思考與目的,不是出自命令就是自我的宣洩,甚至有時後者的意願超過前者,這一點從江州劫法場尤其體現。至於反抗朝廷的理由,他似乎是想擁戴他心中的大皇帝宋江而已。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曾如此評價魯智深“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魯智深活成了一個嫉惡如仇的正義英雄,李逵活成了一個愚忠的江湖怪獸。他們心裡,只是裝著不同的梁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