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不語作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當稚嫩的童聲在我耳畔迴響,我的思緒被帶回遠古,去感受那千年的月色。

月是古人靈感的源泉,是思想所能到達的最高殿堂。它給古人以最夢幻,最神秘的遐想。那遙不可及的銀色光暈幻化為詩人筆下空靈的文字以及口中深情地吟詠。

正是因為太遙遠,古人編造著一個個美麗的謊言。在一個月華如洗,蟲聲呢喃的秋夜,老人搖著蒲扇給孩子們講述著祖上傳下的故事:在月亮上有位懷抱玉兔的嫦娥仙子,伴著吳剛“丁丁”的伐木聲,在清冷的廣寒宮舒著廣袖,俯瞰人間蒼茫。詩云:“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孩子們眨巴著眼睛想像著,衣袂翩飛的仙子是怎樣跳寂寞的舞蹈……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古人的月是失真的美,但它的美宛如天堂。當我在烈日下伸開五指,刺眼的陽光迷失了方向。我便會慎重的選擇一個靜謐的夜,讓月如水的銀輝汩汩地流過我心房。洗盡鉛華之後,月色中隱約倒映出天堂的模樣。遙遠造就距離,距離產生美。遠遠的守望,那虛幻的月影里有我寶石一般剔透的理想。

直至某年某月某日,阿姆斯特朗邁開他的步子,在滿目蕭條的沙丘上留下一個淺淺的腳印,人們說那一小步是整個人類跨出個一大步。正是這一步,踏碎了李太白月下獨酌的輕狂;踏平了廣寒宮和月桂樹的遐想。大人們從此嚴肅地描繪月球上冰冷的石坑和土壤。電視裡反覆播放著最新的科天文發現,那一張張圖片透著荒蕪人煙的死寂和淒涼。強行揭開月的面紗後才知曉:那夢幻的清輝竟出自一張千瘡百孔的面龐。或許人類早已經擺脫了曾幾何時的愚昧,然而那枚掛在星空中灼灼生光的玉盤已經開始退色蒼老……

這就是距離產生的美感。太久置身於紛亂的世界,人們開始麻木,開始淡忘從先人那兒傳承下來瑰寶。當你在傾心描繪“美好未來”的藍圖時,你是否忘了那千年的月色?忘了兒時遙不可及的天堂?科學的發展帶動了人類的進步,也把遙遠的距離拉近至如同身旁。難道等一切的詩意消失殆盡後,要只剩下赤裸裸的物質欲望代替著月色在大地流淌?

看看天邊的月色,讀讀風華千古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想想那份曾經在“蠻荒年代”創下的美好而失真的文明,那些詩詞歌賦該如何滋潤這個乾涸的現代?只有當距離拉開了美,人類才能重新在這片精神海洋里揚帆起航。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望著天邊無法觸及卻又被我們知曉的蒼月,我一時竟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