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作文題材框架

初三中考作文題材框架1 中考作文的謀篇布局

一篇國中的考場作文,大致包含幾個步驟: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展現文采。其中“謀篇布局”這一步解決的就是如何安排內容和表現所選內容的問題。安排內容主要是為所選擇的材料構思文章的大結構和大框架,而表現內容則主要是表現學生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及自我個性。我想,這是國中學生應首先明確的觀念。

安排內容就是架設文章的大框架。就一篇考場作文而言,很悲催的,學生必須遵循所給方格一個字一個字往上寫。也就是說,考場作文不允許考生真正淋漓盡致地發揮。考生的發揮必須在固定的模式之下,這些文字展現在方方正正的格子裡才會顯得賞心悅目。而這就需要謀篇布局的功夫。

在謀篇布局的過程中,寫提綱是最重要的一步。寫提綱要注意兩步內容:一是確定文章主題和主要內容,二是給文章分層分段,同時確定每一段的大致內容與大概字數。這個提綱不管是真正寫在紙上還是僅在心中打成腹稿,都必須保證能在提綱中有條不紊地放進想放的內容。打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必須有一個大柜子,每個柜子里有不同的小格子。將每個小格填滿內容後,必須檢查一遍小格,將填得太滿的地方再分成新的小格,將填不滿的地方(也就是對文章展現來說表現力不強的地方)大筆一揮,立馬砍掉。這是安排內容需做的事。

而所謂的表現內容,說白了,就是用表現手法讓安排好的東西真正成為自己的。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尤其對國中學生而言,其所寫的很多內容,都是大部分人經歷過的生活,平平淡淡寫下來,其實新鮮感並不多(尤其是閱卷老師還看過那么多篇作文)。此時,就需在如何表現內容這步花點心思。因為,一篇文章的目的(尤其當這篇文章不是科技文時)主要在於表現自己對一些一成不變的事物的獨特認識。這個認識一方面由獨特的人生經驗得到,一方面由不同的表現手法得到。我始終認為,所謂表現手法,實際上是一種看待事物或說看待生活的方式。你是這樣來看待生活的,因此,你會這么來寫。因為你本身比較富於戲劇性,所以比較喜歡設定懸念,採用倒敘手法;因為你本身情感較為敏感與豐富,所以你比較喜歡描述細節;因為你本身較為成熟,看問題較為深入,所以你喜歡批判式的語句。這些都是你的個性,即使在考場上,也不應被方格子湮沒。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斷有意識地訓練一到兩種類似的表現手法,如托物言志,設定懸念,欲揚先抑,鏡頭式展現等等。

或者,當同學們轉變這個觀念之後,一方面,分數確實會得到提高,因為我們的作文確實是按課程標準的要求一點點完成的;而另一方面,確實能在這些限制頗多的寫作框架中展現個人對世界的獨特認識。這個認識僅僅屬於自己,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現,從而僅僅表現自己的想法。考場作文,做到這一步,才是真正優秀的作文。

初三中考作文題材框架2 考場作文如何開好頭

考場作文如何開好頭(鳳頭)

作文歸根結底是生活的產物,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堅持關注和感悟生活的原則,必須學會用心去生活,這樣才有真情可抒,才能使文章內容充實。

但是,要把生活訴諸文字,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且作文又要講究謀篇布局起承轉合。這時便凸顯出寫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來了。而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作文亦然,尤其對於考場作文來說,更是這樣。為此筆者總結出幾種可資考場作文借鑑的開頭方法,只為拋磚引玉,方便於廣大考生,就教於廣大同人。

一 、觸景生情,引出回憶

事情發生時的某一情景往往會定格在你的腦海中,因此,在追憶往事之前,不妨運用“觸景生情”法,先描述眼前與事件發生時那相同的一幕情景,這樣既便於自然引起下文,又避免了開頭的空洞說辭,並且因為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所以會給人生動形象之感。

示例1:

涼風徐徐,把渾身充滿倦意的我從睡夢中吹醒,望著周圍黑黑的夜色,我又不由想起了那個在火車上的不眠之夜。

示例2:

我每每聽到小樹底下弟弟妹妹那銀鈴般的笑聲,我的思緒便回到了五彩繽紛的童年——

又如20xx年吉林一考生《清晰的面孔》的開頭:

三年的國中生活轉瞬即逝。今天,我已經坐在了中考的考場上。驀然回首,一切的故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那張清晰的面孔真切浮現出來。

這篇作文的開頭,作者從“今天”“我”“坐在了中考的考場上”卻“驀然回首”寫起,自然引起“正文”對“那張清晰的面孔”的“回憶”,切題自然,導入快捷,又能使作文在一開始就形成懸念。所以說,記敘文若採用回憶導入法開頭,將不失為一種聰明地選擇。

再如20xx年廣東一考生《又一次心痛》的開頭:

我是個16歲的女孩,在我心目中,什麼顏色都不及白色好看。16歲,朦朦朧朧的年齡,有著粉紅的夢,本該對粉紅色特別神往,可我卻對白色情有獨鍾。因為有一段悲傷的故事牽動著我的思緒。

這篇作文除了具有上篇作文開頭的相同優點外,還交代了“我”的年齡、性別和愛好等情況,其中特彆強調了對“我”對白色的“情有獨鍾”,這就為全文的抒情定好了基調。

二、運用對話,衝擊讀者

不經過任何鋪墊,一開頭便展示人物對話,讓讀者馬上進入你設定的語言情景之中。因其無任何心理準備,故會造成巨大的視覺和心理衝擊,從而激起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樣同時避免了開頭的冗長和拖沓。

示例1:

“五十七號床,該輸液了。”

“什麼?又該輸液了?”我疑惑地看看床邊的護士。

“是的,你看,太陽都快落山了。”

我不由的望向窗外,殘陽如血,染紅了半邊天空。我才想起,父親有一天沒來了。

示例2:

“駝二爺, 您又出去工作呀?”

“是,是。”

駝二爺是我們村遠近聞名的暴發戶,他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到城市裡乞討。村裡有人羨慕他能幹,有人卻說:“駝二爺不僅背駝,連自尊也駝了”。

三、藉助環境、心理等描寫,感染讀者

一些事情的發生,往往與特定的環境相聯繫,如:烈日下,黃昏後,風雨交加的夜晚等。首先點染環境,既可為下文的展開做好鋪墊,又能夠起到感染讀者的作用。

示例1:

夜,靜悄悄的,月兒已掛在中天。滿天星斗又一次牽動了我的情思。

示例2

一夜春雨,又放晴時,天更遠了,雲更白了,田野綠了、黃了、紫了,連小河也藍了。太陽暖洋洋的,蜜蜂嗡嗡地鬧著,紫燕也在半空中呢喃。踩著三月的風,邁著輕快的步子,到野外踏青去,這是童年醉心的樂趣。

如果事情實在刻骨銘心,那么你不妨從自己的強烈內心感受寫起,這樣也會刺激讀者,使其“感同”而“身受”,從而達到樂於與你體驗一番的目的。

示例1:

藍天上,一串五彩的氣球漸飛漸遠。我的心也隨之飄向無際的遠方。是選擇駐足停留,還是隨風飄蕩?我又一次陷入艱難的抉擇之中。

示例2:

空氣在這一刻凝固,時間在這一剎停留,屋裡死一般沉寂,禁不住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示例3:

秋日的黃昏,荻帶著一身的寂寞,走進了那片楓林中。踩著那些乾桔的,失去綠色的落葉,嗤嗤啦啦的聲音在腳底響起。荻蹲下去,慢慢撿起一片,一顆淚珠竟無聲無息地滴落在葉子上(選自20xx年山西太原以“公平”為話題的滿分作文《被遺忘的角落》)。

解讀:秋日黃昏這一特定時間和落葉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託了自己寂寞傷感這一特定的心境,可謂渾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魯迅《故鄉》的開頭,“蒼黃的天底下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的景與“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的情的水乳交融。可見考生也是學以致用。

又如20xx年湖北宜昌一考生《那悠揚而美麗的琴聲》的開頭:

西沉的紅日,仿佛是喝醉了酒似的,把縷縷落寞的橘紅塗滿天際。古老而滄桑的小道上充滿著迷離的格調,寧靜而幽雅。天地萬物似乎都酣醉在這片短暫的美麗之中,沒有了一切聲響。

這篇作文的開頭採用背景描繪法,為下文講述故事營造了一種淒迷而靜謐的氛圍。這樣的作文開頭形式新穎,烘托性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四、藉助歌詞故事、名言佳句俗語,亮人眼目

歌詞、故事本身對人有巨大的感染力,用得巧妙,不僅有助於中心的表達,而且能夠增強文章韻味;而名言佳句、俗語因其高度的凝練性、深刻性和大眾化用在作文開頭往往也會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

示例:

“天空不留下小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真的 如此嗎?望著窗外迷濛的雨霧,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示例2: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喜歡這首歌,每當它那悠揚的曲調傳來時,就會勾起我那一段激動人心的往事,那是留在我心中一首動人的歌。

五、藉助“蒙太奇”,挑戰新思維

開頭由類似電影鏡頭般的片段組合而成,這種經過剪輯的“鏡頭”,時間跨度大,人物形象突出,場面實感強,能極大地調動起讀者的想像和思維,且文章結構新奇,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示例:

“娃兒他爸,咱老楊家這回可風光啦,咱娃兒考上那個北大了。”當他把自己考上大學的訊息終於一口氣告訴母親時,電話中傳來了母親激動的聲音。他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十年前——

“趁早讓他滾回家種地,哪有這么笨的娃,我都丟不起這個人。”在昏黃的油燈下,在一個男人粗暴的呵斥聲中,一雙笨拙的小手在紙上努力地寫著“春眠不覺曉——”

六、擬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一直苦苦追求著你,我心中的精彩語文。你給我清風與明月,你給我山光與水色,你給我碧海與晴空,你打通了我與自然的界限。(選自20xx年江蘇無錫半命題“精”的滿分作文《精彩語文》)

解讀:考生開頭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著“精彩語文”。然後以第二人稱行文,將“精彩語文”擬人化,用排比句具體寫出了“語文”的“精彩”,拉近了人們與語文的距離,讀來有一親切之感。

七、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詩,詩意有盡情難盡;生活如茶,茶香滿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處情難留;生活如酒,酒將醉時笑語盈……(選自20xx年江蘇無錫半命題“精彩”的滿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讀:開頭將生活比喻成詩、茶、歌、酒,並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發了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節奏感強,情意綿綿,令人陶醉。

八、排比議論式

例:我珍惜陽光,因為它給我溫暖;珍惜晚風,因為它給我涼爽;珍惜綠葉,因為它給我生機;珍惜星空,因為它給我遐想。(選自20xx年江蘇無錫以“珍惜”為話題的滿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讀:這篇文章的開頭緊扣話題“珍惜”,採用議論的表達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珍惜陽光、晚風、綠葉、星空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為下文展開“懂得珍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20xx年湖南益陽一考生《將嘴角輕輕上揚》的開頭:

輕輕將嘴角上揚,臉上便會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這小小的一個動作,就像是春天的櫻花,在大地上紛紛綻放;就像那柔柔的清風,在水面上默默流淌;就像是春天的朝陽,能照亮你的整個心房。

修辭能為語言增添無限風采,就像這篇作文的開頭,作者巧用修辭法,將“微笑”分別比作“春天的櫻花”、“柔柔的清風”、“春天的朝陽”等三種形象生動的事物,且這三個比喻句又在形式上構成了一組排比句,而作者讚美“微笑”的情感即得到了最為充分地表達。相信讀到這樣富有文采的開頭,誰也會禁不住地對整篇作文都產生好感的。

九、引用名言佳句式

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為了接受不同的挑戰,攻克各式各樣的難題。這樣才會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增長自己的才幹,甚至於於完善自己。所以我們要接受不同的挑戰。(選自20xx年海南省課改區材料半命題“我生活在中”滿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戰中》)

解讀:開頭緊扣文題中的“挑戰”,引用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名言佳句,闡述道理,具有強大的說服力,然後擺出論點——我們要接受不同的挑戰,為下文展開論述張本。

十、題記單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卻讓我一瞬間體味到了一種別樣的馨香……——題記(選自20xx年江蘇南通以“生命的芳香”為話題的滿分作文《蔓延在梔子花開的季節》)

例二:家,是溫馨的港灣,是我們這些揚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歸宿;家,是一把大大的傘,有風有雨為我遮為我擋;家,也是一首亘古不變的歌謠,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題記(選自20xx年重慶以“力量”為話題的滿分作文《家庭的溫馨》)

解讀:緊扣文章的所要表達的主題,運用優美的抒情議論語句寫明題記,有一種先聲奪人之感,一開始就引人注目。

又如20xx年河南一考生《最美麗的風景》的開頭:

生命只因有愛才稱得上完美。——題記

“題記”是放在作文標題和正文之間的一段或幾段概括性極強的文字,它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或體現作者的情感。就像這篇作文的題記,它雖然簡短,但卻告訴了我們“最美麗的風景”是“生命”中的“愛”的真理,對於理解作文主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因題記的位置比較特殊,有題記的作文的脖項就像被掛上了一串閃著耀眼光亮的珍珠項鍊,能為作文增添誘人的藝術魅力。

初三中考作文題材框架3 考場作文如何結妙尾

考場作文如何結妙尾

古人在談到結尾時常以“豹尾”為標準,是指結尾時筆法要簡結、明快、乾淨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請看近中考滿分文的結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首)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選自湖荊州中考滿分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技巧點撥:首尾呼應是考場作文中最實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是作者先在開頭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後在結尾時再次強調,照應開頭,從而使文章的中心鮮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運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以優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凸顯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首)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醜惡鬥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衛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選自河南中考滿分文《守衛精神的火種》)

技巧點撥:這是一篇考場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與上例相比,此例為簡潔明快,開頭提出論點,迅速入題,結尾再次反覆,呼應開頭,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技巧二:言為心聲,呼喚號召

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愛心帶給他人》)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祖國的春天,我們不是我們的父母,熱情奔放是我們的性格,我們不需要守那些規矩,打破陳規,讓我們腦中的那團熱情火燃燒得更猛烈,把我們的笑聲、愛心串在一起,讓全世界籠罩在愛之中。要笑就笑個痛痛快快,要哭就哭個歇斯底里,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讓那陳舊的觀念束縛著,不要隨便改變自己,請記住我的名言佳句:“我就是我,給我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選自福建省中考滿分文《給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技巧點撥: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要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醜惡的鞭撻。這種情感不僅局限於自己,還可以在文章結尾發出真摯的呼喚,號召大家一起去追尋真善美,一起去鞭撻假醜惡。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喚,言為心聲,表現了自己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詞急切,個性十足,表情達意毫無遮掩,向所有的同齡人發出了真情的呼喚,有力的突出了主題,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憾。

例:好心情之旅不會結束,請你讓自己的人生成為永遠的好心情之旅吧,給自己也給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選自20xx年江蘇常州以“好心情之旅”為話題的滿分作文《好心情之旅》)

解讀:展望號號式的結尾,能夠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傾向和良好願望,引導人們一起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奮鬥。

技巧三:巧妙發問,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於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緊。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嗎?

技巧點撥: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要具有哲理啟發性。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樂曲,曲雖終但餘音繚繞,給人留下無窮的韻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結尾巧妙發問,引發讀者思考,將文章的意蘊加以深化。體現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不同的評價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要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無個性的模型?(選自湖北省中考滿分文《哈哈鏡中的我》)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針對老師的評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說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必磨滅學生個性,最後再以問句結束,啟示人們進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例:我忽然明白了讓的技巧,生活的繁雜與我無關,我不必整天想著讓開他們,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寧靜,尋找一條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穩穩地走下去。做一個心靈的隱士,又何必一定要讓開世間的繁雜?(選自20xx年江蘇揚州以“讓”為話題的中考滿分作文《讓的技巧》)

解讀:這是考生在浙西大峽谷中漂流,從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撐了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裡安全,可以讓筏子平穩地通過,要想去避讓危險幹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獨特而又深刻啊!反問句結尾,更讓讀者覺得不容置疑。

例:看浮雲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麼?甜還是苦?那應該是詩人的事情(選自20xx年廣東深圳半命題“的味道”的滿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讀:考生明明知道在詩人筆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後還要兩個設問句來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麼?甜還是苦?”並俏皮、幽默說:“那應該是詩人的事情”,似乎與自己無關,這就留給讀者以仔細揣摩品味的餘地。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20xx年來,生活讓我懂得了放棄!為了我的理想,為了更多的人可以讀書,我必須放棄!(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想到這裡,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覺,肯定會學到很多……”(選自陝西中考滿分文《閱讀身邊的人》)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選自四川內江中考滿分文《創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說:“人生——只有兩分半種的時間,一分種微笑、一分種嘆息、半分種的愛……”在我看來,在我陶醉於欣賞母親的梳妝中,那一分鐘的微笑不是勉強,那一分鐘的嘆息之後不再是嘆息,而是愛的傳遞,母親將她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融於平日的點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陶醉》)

技巧點撥: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佳句很多,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許多。這裡列舉幾例分別引用了詩文佳句、名人言論,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學們應加以學習,此外,引用的範圍可大些,如俗語、諺語、流行歌詞等均可引用。

例:夜深了,小街靜下來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燈遙相呼應,分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選自20xx年湖北宜昌以“美”為話題的滿分作文《小街真美麗》)

解讀:讀了這篇文章的結尾,人們自然會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為這一結尾抓住小街的特徵,運用了聯想的寫法,具有詩一般的意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例:現在我成績好了。我也讀懂了那句我從前決不會明白的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選自20xx年浙江金華半命題“想起了 ”的滿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解讀:最後引用名言佳句佳句,能收到以一當十的藝術效果,簡捷明了,乾淨利落。

技巧五:抒情議論,氣勢不凡

其實寧靜就是那么簡單,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顆能包含一切的心靈,足以使一張緊繃的臉鬆弛開來,讓笑容在人們臉上輕輕地綻開,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邊的雲朵,輕輕地點綴著那片蔚藍的天,清新而自然.(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於奮鬥,在於拼搏。願天下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花樣年華》)

技巧點撥:這兩段文字發於心,出於情,運用排比、比喻修辭,以優美的文字抒發內心真實情感,並配以適當的議論,使文章結尾氣勢不凡,強勁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風停了,暴雨也結束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容,兩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殘陽熔化了。太陽在遠處逐漸隱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兩者混為一體,沒有距離。(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雨中品讀》)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的特點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顯,小作者通過對雨後景物的描寫暗示了兩代人之間情感隔閡的消失,情與景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此刻,一縷陽光從外面射進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傷的小樹沐浴著它。呵,成長的路上,雖然風雲莫測,但是陽光畢竟很好!我想。(選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滿分文《在陽光下成長》)

技巧點撥:這段結尾突出陽光的作用,將陽光與成長結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長道路雖不平坦但充滿陽光,表達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既照應了主旨,又顯得情韻深厚。

初三中考作文題材框架4 中考語文作文九大救急法寶

中考考場時間寶貴,一分一秒都要珍惜。在語文考試中,作文是重頭戲,然而有時一旦腦中一片空白,作文很可能會出現致命的漏洞,大大地降低了應試作文的得分率。但如果掌握了一些應急處理的小常識,有時不僅能逆轉全局,更能夠出奇制勝!以下十條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救急法寶。

一、直接代入法。考試時,由於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前半部分的基礎題中,而導致後半部分寫作題時間倉促,客觀上已不 允許再進行仔細的構思。與其緊扣考試作文的命題及要求寫一半,還不如稍偏離命題及要求完成一篇。因為閱卷者很講究作文的完整性,所以在這種節骨眼上,不妨 將平日自己印象較深而又在內容與寫法上較為近似的文章改頭換面直接代進去。(不要偏得太遠,代入的時候可以想辦法再套題。)

二、移花接木法。就是將原來看過的範文或寫過的習作,在文章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或者 列舉的論據上,諸如此類,稍加變通和更換,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足時應該運用,而 且寫作時間有餘時同樣可以運用。(一定要選擇一個平時寫得非常不錯的文章。)

三、回扣標題法。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作文中的扣題是極為重要的,更何況在考試作文無法煞尾的情況下,尤為需要。如 有一年高考的標題是《一次不尋常的考試》,在記述了某件事情之後,一旦想不出更好的結尾方式,就不妨以“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多么不尋常的考試啊”來作結。 有了這樣一句扣題的結尾,作文分數就有可能明顯上升。

四、編擬提綱法。考試中,有時由於忙於攻基礎、做小作文,以致留給作文的時間所剩無幾,無論如何快速,也為時不 夠,與其只寫一個開頭或者乾脆空著,總還不如列個提綱來得划算。當然提綱儘可能詳細具體,至少能讓閱卷者看出文章的結構、主題及大致的內容,如有可能再補 寫開頭與結尾,讓閱卷者略睹文采。

五、留空湊撲法。考試作文時,因為事先不曾列提綱,寫了一半寫不下去的情況也是較為多見的。多數同學們往往會冥思 苦想、咬筆待續,越想越覺得時間緊迫,越想越覺得銜接不上。這時不如留出一段空白,先將自己構思高考慮過的內容寫下去待思路暢通了,內容回憶起來了,或者 全文完成了再來進行彌補拼湊,那也是為文的上策。

六、將錯就錯法。有時慌張與緊張之下,一不留神審題不慎,寫對一半才發現文章偏題或者離題,但若重新構思則又沒有 充裕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更弦改轍寫上半篇幾段,倒不如將錯就錯完成通篇全章。當然要儘可能牽強附會、力挽殘局,在扣題點題、分析總結上下功夫,在 議論抒情、結論收尾上下文章,這樣說不定會使文章宕開一筆、絕處逢生。

七、照應開頭法。這和上面的回扣標題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比較講究首尾的照應,如果在應試作文一時尋找不出更好的結尾,就可以採用照應開頭的方式來寫。如一篇題為《嘮嘮叨叨的姥姥》,文章主要通過對姥姥“嘮嘮叨叨”的性格刻畫,不僅真實地反映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的現實,更重要的是從 姥姥那種念念不忘過去的嘮叨中啟發人們不能忘記過去的勤儉品德。文章最後就運用畫龍點睛的方法作結的:“我明白了,我住校時缺少的,就是姥姥的嘮叨。”

八、抒情號召法。用抒情的手法、號召的形式來結尾,當考試中來不及寫其它更完美的結尾時,我們就可以簡單地以抒情號召的方法來進行。

九、畫龍點睛法。在記敘文的寫作中,適當的議論往往能點明題旨、深化主題,而當應試作文最後來不及結尾時更要進行相關的議論來總結點題。這既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也是為文應急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