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努力的作文800字

初三注定是努力的一年,要奮鬥的一年,安逸無憂的生活總會有人追求,但困難和挫折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內容。正是因為遇到種種困難,我們才會去克服,在克服困難中取得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邁好青春第一步——勵志勤學

勤學,說來容易,做來難,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差,就以為是自己的頭腦笨,不聰明,或者說老師沒有教好。在我看來,成績不好,不是天資與教師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時對待學習的態度不認真,不勤於學習。

我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高爾基也說過:"天才出於勤奮"。這些話都說得很對,譬如說大發明家愛迪生,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織燈,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幾乎所有的金屬都被他試驗過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才取得"白織燈"的成功,成為人世仰慕的發明大王。幾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勞刻苦、奮鬥競爭的歷史,絕少有靠投機巧取勝的,可見,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刻苦,勤學分不開的。

但是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差不說,上課還不聽講,不是睡覺就是玩,根本不去學習,這個樣子成績又怎么會好得起來呢?也有些同學自以為天資聰明,驕傲自滿,上課不聽講,下課就沉迷於網路遊戲中,我們不如想一下,既然天資和勤奮都是成功的來源,我們是否可以只保留天資而捨去勤奮呢?王安石在一片篇題為"傷仲永"的文言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江西金谿縣有個方仲永,自幼天資聰慧,方仲永的父親為了得到人們的誇獎和錢財,天天帶著仲永去別人家裡幫別人題詩,不讓他學習,由於仲永沒有時間看書,學習,才能漸漸衰退,20歲時,方仲永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了。

14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將告別孩提時代,邁入青春大門,這是少年邁向青年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一時刻很重要,要在起步的第一天就踏上正道,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青春是人生的花季,青春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它是我們一生中最充足、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最寶貴的部分,所以把握青春即把握好了人生,因此邁好青春第一步才至關重要。

自強?自棄?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堅持。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所得的成就,都是他們用勤奮和堅持換來的。

從扼腕沙場的潰敗走來,從包羞忍辱中走來,勾踐敗了。於是他想:“我要學會堅忍,學會把挫折轉移,就像珍珠貝一樣,重塑自己的傷口,在傷口處磨練出一顆又大又亮的珍珠,閃閃發光,照耀自己的人生,”於是他“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經過他十年的臥薪嘗膽,終於在會稽山一聲令下,他以破竹之勢一舉滅吳。飄揚的旗幟證明了堅忍者的智慧。

是啊,苦心人,天不負,勾踐用行動洗刷了自己的恥辱,用行動詮釋了信念的內涵。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灘遭蝦戲。但大丈夫能屈能伸,最終勾踐這隻猛虎還是東山再起了。

勾踐屈辱的經歷,就是自強者的腳步。他的經歷見證了自強不息的真諦。

項羽,昔日的西楚霸王,縱然有神功蓋世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蕩著象徵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內心開始是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悔自己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性命葬送在自己的手上。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留下的是後人的無限感慨!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詩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項羽是充滿稜角的多邊形,縱有豪邁的氣概,稱雄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在最後關頭並不考慮自身而是怨天尤人。有的只不過多了幾分自棄。

自強離不開堅定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安逸無憂的生活總會有人追求,但困難和挫折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內容。正是因為遇到種種困難,我們才會去克服,在克服困難中取得進步,人唯有在這種自憂自喜,不斷自強的日子,才能品味到生命的意義和充滿活力的人生。

自古男兒當自強

自強就是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努力向上,奮發圖強。《周易》從效法自然的立場出發,提出“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詩經》上也說:“自求多福”。孔子讚賞“剛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孟子則從反面強調“自棄者,不可有與為也。”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自強才能自立。唐人李鹹用《送人》詩說的好:“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自強不息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深深熔凝在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得以千載延綿,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也是人生應有的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孟子·告子下》說的也很,十分,相當,特別,如此,及其非常,超,巨爆,棒,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個要擔起時代付與的使命往往要經過一系列磨難,挫折才能擁有堅強的意志,增長才幹成以大業。司馬遷因為替小李辯護而遭受宮刑,被認為是奇恥大辱。他曾想過自殺,但凝熔在精神中的中華民族的自強自立的品質支撐著他,憑著這個信念他完成了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巨著記傳體史書《史記》。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子囚秦著《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成就概因發奮之緣。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發現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天體運行周而復始,永一為繼無止息。因而以天道為榜樣激勵人們自強不息。正如出自《周易》的那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來已久激勵著中華民族的仁人君子,同心同德共御外辱為蒼生百姓而拋頭顱灑熱血奮鬥終生。做為民族的未來祖國的明天,如今的我們也該向前人一般自強不息為國為民作出一番努力,也不枉在這人世間走一遭。

李鹹用《送人》說的好:“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欸!世間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對坎坷,挫折,失敗只有遇強愈強才是真男兒當之無愧的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