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篇一: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就是那么一個地方,礦泉般,淡淡的,卻不能品出甜來。

——題記

常覺得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對我說,“孩子,累了,就回來吧,倚在我懷裡,做個香甜的夢。”

她就是我腳下這片赤誠的土地。她就是江南,一個在文人墨客筆下盡顯溫婉柔潤的地方。

想想吧,清晨,你如果站在一座丘陵上,作為一個遠望者,你的前方鋪著一條河,河岸上倚著幾顆依依楊柳,柳條兒嫩得發綠,風兒拂過,柳絮兒搖著、躍著,迎著風兒笑語輕嘩,流布著春的訊息。忽兒,下起了香粉般的細雨,河上的船夫趕忙戴上了斗笠,踮在岸上的小拱橋就被蒙在面紗般的霧裡,隱約地,霧中有個女人撐著小花傘,在濕氣朦朧的土地上輕步走。傘上的花兒分明是傲骨的梅花,在凜冽的雪地里似曾傲立過,此時,卻在江南的一幅淺淺的,淡得幾不成墨的水墨畫裡變得裊裊依人,變得小巧可愛了起來。幾處早鶯飛過,貿下陣陣餘音,散到濕潤得酸軟人心的空氣中,為水墨畫平添了不少動感和空靈。

想想吧,在那樣的一片土地上,她的夜將會多么迷人,多么令人神往。在暮靄輕灑的夜,獨自一個踱步在木橋,卻不是寂寞的,因為木板“吱呀吱呀”的回聲,似在對你輕語。月亮便富有情調起來,在悄然間,你會發現,它並不像往常那樣的鵝黃,而是淺淺的,披上了一層青紗,或許你會覺得嫦娥在青紗後羞澀地舞蹈。空氣里瀰漫著濕潤的味道,大口大口吸著,整個人的心肺頓時蘇朗明透了起來。影子卻輪廓分明地好看,因浸潤了消氣,仿佛怎么擰也不會幹,貼在那么片厚實的土地上,就連影子都顯得那么踏實。於是,我發覺,在這樣一片厚實的土地上,我開始醉了,睡了,夢了……夢裡有我的笑,我的淚……

故鄉的一切,是我心靈隨時隨地的港灣。就像落葉終究要歸根,在那么一個地方,我要將我一生的情思拋灑。那裡的風,那裡的月,那裡的所有,將會是我日所思,夜所夢的一切。

呵!讓我們再入夢境,在那么一個地方,品味它獨有的淡淡的,甜甜的味道。

【篇二: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夢中,我搖搖曳曳,磕磕絆絆,黑暗中不斷跌倒,又一次次爬起,走了很久很久,倏地前方一束刺眼的白光投射而來,我醒了……

——題記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外公家。家中雖十分樸素卻整理得乾乾淨淨。房前那一片偌大的庭院中,便是我童年記憶的避風港。、

當庭院中那一棵直立挺拔的榕樹吐出第一抹綠芽時,春天便到來了。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樣生機勃勃的春天,我和外公又怎能閒著呢?不知何時,外公早已從好友手中拿來了玉米樹的小幼苗。於是,種玉米便成了春天裡的一件大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拿著鋤頭同外公一起在庭院中鬆土,說是松木,可惜我連鋤頭都扛不起來,於是我只能蹲在一旁,看著外公鬆土。無聊中,我唱起《種玉米》這首童謠:“我有一個夢想,就在庭院中種玉米,小小的玉米,快快地長大,讓我快點吃到那玉米棒……”稚嫩的歌聲仍在空中迴蕩,外公隨著我的歌聲更加賣力地鬆起土來;春天就在種玉米中悄悄流逝……

庭院中的那一棵榕樹已經長滿了綠葉,遮蔽著整個庭院。夏天來的時候,玉米苗已經長高,還長出了嫩葉幼小的玉米葉。看到這兒,我驚喜極了,天天抱著我的小水壺,給它澆水……

時間漸漸流逝,夏去秋來,榕葉開始轉黃而又隨著秋風簌簌鏇轉而下,在地上打著轉……

該是豐收的日子了,玉米樹早已結出了大大小小的玉米,沉甸甸地掛在枝頭,有幾支玉米還笑破了肚皮,露出金燦燦的果實……

我和外公一同拿著剪子去摘玉米,咚咚咚——,一個個玉米應聲落下,我連忙跑過去撿起來,放在懷中揣著。

燒熟後的玉米,散發了香甜的氣味,咬上一口汁液留進口中,讓人更加垂涎三尺了。

後來,我要讀國小,於是爸媽把我接回了城市,城市不像鄉下有那么大的空地,我也學著小時候,在窗前的空花盆中種起了玉米,可惜小時候那種味道再也回不來了。

不知是少了一份純真,還是少了一份外公溫暖的陪伴,我想其實是少了那一份鄉下特有的樸素吧?

琦君寫《春酒》懷念家鄉真正的家醅;汪曾祺寫《端午的鴨蛋》來懷念質細油多的高郵鴨蛋,朱自清寫《背影》來懷念父親為他買桔子的感人背影,可是我該拿什麼來懷念外公家的庭院呢?

有那么一個地方,想要尋覓卻再也找不到了……

【篇三: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一直記得有那么一個地方,在記憶深處。那兒就像一本略帶灰塵的舊書,被安靜地遺忘在某個角落,有低矮的房屋,蜿蜒的水流,河道遲緩,塵土飛揚。

有那么一個地方,江邊特有的涼風中帶著絲絲鹹意,道旁的樹木枝丫伸得很高,把瓦藍的天空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毫無規律的形狀。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停歇,吱吱喳喳叫嚷著歡欣。微風吹起,誰家窗台上的風鈴清脆搖晃,是最悅耳動人的弦律。

有那么一個地方,江南的細雨紛飛,綠了古樸的青石板,濕了斑駁的磚牆。澈白的天空,寫意的屋瓦,是中國畫淺雅有致的描繪。這裡沒有擁擠吵鬧的人群,外界的一切在這裡歸復為平靜。街角,巷末帶來誰家的芬芳,混雜著潮濕的水汽撲面而來,醉了誰的鼻,迷了誰的心。

有那么一個地方。夕陽在山的一邊緩緩下沉,像是滴入水中的紅暈,一點一點,由內而外的蕩漾開去,浪漫迷人。炊煙裊裊升起,家中是忙於張羅的大人,是翹首引盼的小孩。而回家的路上,三三兩兩的人趕著路,就連周圍的風景也來不及欣賞,是勞累一天的大人,是學習一天的小孩。於是,家家燈火通明,暈黃的燈光照應出一家相聚的喜悅。只聽得酒杯相碰的脆響,小孩相爭的喧鬧,大人談論的興致。那一刻,幸福在房間中橫衝直撞得飛揚跋扈。

有那么一個地方。彎成一彎的橋樑倒影在清澈的水面上,溫柔的晚風習習,牆角的花兒自由地在風中舞蹈。這時,村裡的老人喜歡攜一把蒲柳扇躺在門前的古藤椅上,“吱呀吱呀”地晃動,便開始回憶過去的美好,如今的安適。小孩們也玩累了,圍繞在河邊洗衣的婦女邊,嗤嗤地笑個不停,鄉言俚語裡是說不出的溫暖。

有那么一個地方,叫做家鄉,如蘆葦般閒散,散下愛的細膩,淚的空靈。

只是,在那個蟬聲鳴叫的夏天,在那個地方,小孩學會了揮手告別。

【篇四: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那么一方淨土,純淨,明朗,使身心完全地沉醉,然後像一朵棉絮般飄逸且安詳。我心中的那一方淨土,便是玉海樓。

我愛玉海樓。我知道那是孫詒讓的故居,但絕不是因為單純地崇拜他而喜歡那兒,而是因為那兒讓我的身心寧靜,有一種安寧的氣息。

玉海樓就在湖濱公園的旁邊,隔著一條忙碌的馬路就是喧囂的玉海廣場,但玉海樓像是完全地與之隔絕開了,籠在一個平和的世界裡。坐在石凳上,在桌上攤開一本散文集,風隨意地吹呀,它將書輕輕地翻至哪一頁就細細地閱覽哪一頁,是有一種別樣的詩意的。風急起來,書翻個不停,便沒法看了,索性休息一下。豎起耳朵,風翻書頁的沙沙聲和著樹間清脆悅耳的鳥鳴,一聲不落地鑽進耳朵去,惹得耳朵也痒痒的。對面一抹白亮亮的牆被參差的竹遮著掩著,現出中國山水畫的韻味來。這時,一陣風吹起,一縷黃竹葉悠悠然地飄下,你便又覺著自己好像剛從畫裡走出來了。攫來一把魚食,那花花綠綠的餌料輕輕地撒在水面上,池塘里便伏起一抹抹鮮艷的麗影。魚兒們爭著搶起食來,那樣子讓人看了心裡甜滋滋的。如果運氣夠好,還能見著鯉魚躍出水面時的樣子,那晶瑩的鱗片和鮮艷的色彩是水墨畫裡出不來的。夏天的荷花盛開是美的,玉海樓深秋時,荷花枯敗卻也別有一番景致。不得不佩服園林的設計者有如此巧思和美感,讓進入這園林的人,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竟都是畫啊。

我懷著對我的淨土的深深的敬意,我以為它是美麗且神聖的,我不願在心情煩悶時進入那兒,怕憂鬱的腳步踏壞了那潔淨的白磚;我不願在興高采烈時進入那兒,怕過分的熱情灼壞了那飄蕩著的柳條;我只願在悠悠地閒步時,正好路過那兒,表示已經看厭了吵嚷的街道,看厭了迷人的霓燈,然後說上一句,“原來你在這裡”,用的是淡淡的語調。

有那么一個地方,在我心中最安靜的角落,像一杯清茶,茶香瀰漫在周身,繚繞不散。

【篇五:有那么一個地方初三作文】

聽,你聽見了嗎?氤氤的白霧之中,飄揚著那悠長卻那般豁達的聲音。一片茫茫之中,只有那聲音穿揚而過。驀然一驚,卻發現那是自己。撥霧而過,原來有那么一個地方——

那是一個碩大卻無人存在的地方,雖空蕩不安,但卻又那般澄明清淨,毫無俗氣之染。雖望不到邊際,卻又那樣顯然的存在。那裡,也只可以是那裡,才會存活於我的血液之中。它是信仰,是命運,是我自定義為一生的追求。可以選擇沒有父母過多的關懷與體貼,讓我此刻真真切切的只為自己與夢想思考;可以選擇沒有老師的過於叮囑與期待,使我此刻徹徹底底放下前程拼搏的束縛。因為我明白,我有夢想,在稚年時,那純白的童年裡;因為我了解,社會與現實讓我不得不選擇未來,接觸社會。但至少,有那么一個地方,是我白手起家,一磚一瓦構築的希望之塔,是我一點一滴積累的未來藍圖。

看,你看見了嗎?蔚藍天空陪襯下的那個地方,那么清靜。有拍鏇而舞的蝴蝶,但不會是污煙罩氣的名牌車,有親近自然的動物,但不會是唯利是圖的人。而在那個地方,才容得下我佇足的土地。撥霧而過,原來有那么一個地方——

那是一個遼遠卻不乏人情味的地方,雖平靜無人,但卻使我心神愜然,無所要求。雖落後苦悶,卻又那樣充溢著生機與活力。有那么一個地方,沒有物質的超出誘惑與對名利的哀嘆,不再讓我為維護自尊而不懈奮鬥,身心俱疲;沒有自己以外的任何喧囂,悲歡離合,生死離別,讓我可以不再為心中所牽掛的朋友,親人而或喜或悲。淡然於塵,而閒適於心。可以隨興的吟詩練字,可以長久的發獃睡覺。但是我明白,我不屈於夢境的理想,因為我了解,人生就會這樣分分合合,才體味得出人生的滋味。卻至少,有那么一個地方,可以存於我痛苦,忍受不住時的信念里,支持我前進,因為這是我一絲一毫描述的未來暢想。

我想創造一個“我”的地方,在人生的大鎖鏈壓得我透不過氣時,我可以寄情於此,在那裡大哭,大笑。我也堅信會有那么一個地方,因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