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讀書——-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讀《總有愛將你帶回家》有感

今天,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農民夫婦為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花掉了所有的儲蓄,仍無力回天,只得將孩子送進了福利院。但後來又因為思子心切,把兒子又接了回來,並用乞丐來的錢為兒子治病。

由此,我又連想到了另一個故事:有一個調皮的孩子放火燒光了鄰居家的兩間屋子和幾堆草堆,而被貧病的父親趕出了家門,並且宣稱再也不會認他了。在他覺得無路可走、準備結束生命的時候,忽然聽到了母親用嘶啞的聲音喚他回來…不管犯下多大的錯誤,總有愛,將你帶回家。因為,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後的力量!

如若不曾讀過這些故事,又怎能更深切的體會到父母、親人對我們濃濃的愛呢?親情固然不曾變過,但在讀之前與讀之後我對於親情的認識卻相差甚遠。平時會因為一些小事而覺得親情淡了。現在細細回想,那並不曾少過。只是換了一種體現的方式罷了。

“兩小兒辯日”可見孔子都有不知道的地方,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了。“學海無涯”我才剛剛啟程,前面的道路頗遠。我應該“學而不厭”,通過讀書不斷地充實自己!

方仲永天資聰穎終因後天學習不夠而泯然於眾人,而呂蒙則由於學有所成由一介魯夫變得文武雙全。愛因斯坦智商過人還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而我更應該 “三更燈火五更雞”了。《三字經》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可見讀書可以開啟人的智慧,使人越來越聰明。

朱子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要想學富五車就要博覽群書。華羅庚說得好“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讀書亦可調節人的心情。孤獨時有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安慰自己;鬆懈時有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鞭策著自己:驕傲時有泰戈爾的“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警醒自己;缺乏自信的時候有莎士比亞的“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勉勵自己。浪費時間時有弗蘭克林的“你熱愛生活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敦促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要好好讀書,讀好書,“天下無難”書”,只怕有心人。”讀書,一定會成為我未來生活的重要部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陪女兒的讀書之路

和所有的母親一樣,當伴隨著一聲啼哭,女兒來到人世時,我便開始為她創想各種未來。我想:我的女兒未必能大富大貴,但一定要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因此她需要有能夠理解幸福的智慧。這樣大的智慧需要的更是深厚的積累。

當她剛開始牙牙學語時,我便每晚陪伴在小床邊一遍又一遍的講述《白雪公主》、《海的女兒》…直到她小小的鼻翼中響起輕輕地鼾聲。

上國小了,她學會了拼讀,我便帶她隔三差五的徜徉於書店、圖書館。再抱回《海蒂》、《格林尼特船長的兒女》…

現在,我們經常一起讀《讀者》、《智慧背囊》、《紅樓夢》,一起分析任務的命運,一起欣賞語言的優美,一起參悟故事的道理。

女兒就是那條清澈的小溪,只有在她的生命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同時為她清理道路中的枯枝、碎石,她才能走得更加美麗、恆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