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孔子初一作文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孔子初一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我心中的孔子初一作文篇1

我所知道的孔子

如今電視裡天天講孔子,祭孔的大典也不時可以看到,孔子學院還成為一種標誌在世界各地開花。但是,在我心中的孔子卻有著不一樣的地位。

首先他確實是一位好老師。他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就有“七十二賢人”,而他自己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當我們稍微仔細地了解一下《論語》,才發現我們的孔老夫子竟然也是這般的親切,這般的洞察人性。“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個應該是孔子的理欲觀。在我們追求各種各樣的“欲”時,我們可曾想到還有“仁”,我認為孔子的“仁”不僅充分體現了一種積極入世的態度,而且他更把“仁”視為“君子”的一種社會責任,或者用“社會義務”更貼切一點。“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利”,這裡他還強調了君子對社會法度的關切,我認為他的君子應該是仁者,而且不是清高的仁者,是放眼於社會的思想者和工作者。

但是,他的罪狀有很多,最有名的是殺害改革派(誅少正卯),不會勞動(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吃飯奢侈(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宣傳奴隸主義(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污衊勞動人民(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醜化婦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所以,在我心中孔子既是一個高尚的好老師,同時也是個只知保守卻不知開放的“老古董”。

“必也正名乎”,似乎他也沒有做到。

我心中的孔子初一作文篇2

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被後人尊稱為“聖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於《論語》中,孔子前年來一直深受我們的仰慕。我十分喜歡孔子,它不僅對自己的弟子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歡孔子,通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我們心目孔聖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聖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著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文化變得格外燦爛。在我看來,堅強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始終堅強樂道。他任然開開興興地過著每一天,這就是堅強樂觀的表現。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話,這才會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並且逐漸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孔子這個人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這就還是我心中的孔子,這就是我喜歡他的理由,這也會社我要學習他的地方。

我心中的孔子初一作文篇3

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裡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20xx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痴心嚮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么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麼也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看開人生,絕非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世人只發現物質的落寞,習慣性的忽視夫子背後的偉大,所以他們是“世人”。正如奧運會上奮鬥的健兒,難道只有得獎牌的運動員努力了嗎?不!那些追逐不到成功的人們,也在不停的追逐夢想,靠著樂觀闖只屬於自己的未來!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一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一不可。人無完人,只能說夫子在某一個角度,是一個完人。輝煌的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教育後人,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具有意義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知識每個人的見解都不盡相同,卻無一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僅絢爛,並且源遠流長。“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夫子明白仁由心生,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印證了“求人不如求己”一說。那個年代,烽火燎原,民不聊生,光是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女,我也是心慌意亂、毫無頭緒,再者,伴君如伴虎,夫子憑一己之謀,道出“民無信不立”,夫子並非匹夫,而是智勇兼備者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淨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