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考滿分作文範文賞析:品廈門之味

從小的廈門味兒,我都一一品了去。有海風的鹹澀,市井的家鄉味和閩南民俗的味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廈門之味滿分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1)“品”,三個“口”。造字本義: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慢慢地辨別滋味。

品嘗美食是一種享受,縈繞在每個人的舌尖;品味情感是一脈溫柔,流淌在每個人的心田;品評世態是一種情懷,伴隨我們成長前行……

請以“品”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2)題目:我的世界(加上適當的詞或短語,補足題目)

【優秀作文】

品廈門之味

從小的廈門味兒,我都一一品了去。有海風的鹹澀,市井的家鄉味和閩南民俗的味道。

小時候,是吃著海風長大的。那味的鹹、的澀,以海水滴滴落在心尖上,久了,故鄉就融成那鹽塊,容我在悲傷時常常味兒。

“海什麼味道”。

“不知道,又沒嘗過!”

直到一次在海里猛地被浪灌進了幾大口海水,才驚叫到:“爸爸,爸爸!海是鹹的。”可爸爸告訴我:“廈門的味道,要小口小口慢慢品。就像品茗那樣,小口淺呷才有最濃的味兒——”小時候的我根本聽不出他話里的深意。

我認識的第一個港,是沙坡尾。它是鬧市裡的避風塢,也是老廈門人夢縈魂牽的地方。那兒是爸爸心靈的避風塢。“小時候,我常來這兒。這裡碎貝殼啊很多,別看它髒,它最有味道。”長大了後才明白,城市的味道,要用心品。常有穿著背心沙灘褲在海邊吹風的老伯,他們凝望著海,一點一點品著海的味,魚的味,廈門的味;在風中眼裡早已噙滿了淚水。打那我就知道,廈門人對海,都有說不出的情感。廈門的味兒他們年年月月品著,早已深刻在心。

而另一樣味兒,藏在巷裡。小時候,媽媽常帶我到八市買魚,說那是更大的露天海鮮市場“裡面的海鮮味兒啊,那可濃唷!”市井儈俗,廈門的味,都浸潤在那裡。

八市的阿婆早早就開始忙活了。大紅大紅盆子裡輸送氧氣的水管正咕嘟咕嘟冒著泡。有騎電動車的老伯夾著人群而過,后座上的白色泡沫盒裡,裡頭都是最鮮的海味。賣魚的阿婆耐著性子和媽媽說:“這魚嘍。都是最新鮮的,今天剛運來,醬油水煮起來可入味咯!”閩南話我大概聽得懂一些,就要媽媽買。聽到她問“集棍歸摳文”(一斤多少錢)心裡就特高興兒。

而八市最入的味,我長大了後,便用心品。兩旁都是散落的魚鱗,是海港城市特有的味;也沒人覺得它髒,那是老廈門的味道。暮色降至這,天空也把最溫柔的城市一隅放在了這兒。賣魚的阿婆系一黑色圍裙,在紅盆上的白熾燈下熱情與來人講談價錢,我頓時覺得心中的鹽塊融化了。我成長間隔里品到的巷的味道,是那老廈門的人情味。它本身就是一個港啊!而這些味兒,都是它本身被賦予的。

我的舌尖暖暖的。溫暖的市井讓我忘卻我擁有味覺。而我的心,捕獲了它。

而廈門的味兒,著實還有一樣。它其實是屬於閩南的,它叫鄉戲。

在曾厝垵漁村,路邊靠海的廟兒,有一個戲台。曾聽前輩說起,“廈門是厝子,若是還沒被拆的,都有廟,有戲台。”趕著大年了,便要拉一齣戲。“小時候爸爸讓我坐在他肩上,我們在聖媽廟那兒聽戲,戲角有生旦淨醜,同京劇一般,而有以苦角為妙。有點印象的,是《陳世美與秦香蓮》。台上靈活把著喉嚨唱的,正是哭著陳世美忘恩負義棄髮妻的秦香蓮。

下面聽戲的都是些老人,很入迷地聽著,兩三步外的海夾著風吹進來。長大了後我覺得:歌仔戲這樣文化類的特色也有得耐心品其味。又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未嘗就不是他心中一份寄託--“我疑心畫下心中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品了它文化的味兒,它便長存於心,點點滲透。

一晃十五年過了,坐在考場上細數年幼到長大這段時日,我品到的味兒。它從大海的廣博,巷的深邃撫摸著我的靈魂,我驚訝於心的品味!

可謂浮生若夢,為歡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