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考滿分作文匯總

對於廣州的中考作文,你覺得難不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廣州中考滿分作文匯總,歡迎閱讀。

適合

成長的路上,有朋友相伴,但朋友卻不一定適合做並肩前行的夥伴。影不離。如果說友誼是一面牆,那么我們的感情比長城還長;如果說友誼是一片海,那么我們的感情比東海還深。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如星星和月亮一樣形影相伴,我很慶幸,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初一時,我們是同桌,在離家不遠的一所學校讀書。有一天,我們無意間看到校外張貼的招生簡章,簡章上的內容如同有巨大的魔力一般吸引著我們。那一刻,我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這所我們理想中的學校讀書,於是我們都報名參加了考試。

結果很令人驚喜。我們的成績優異,不但達到了錄取分數線,而且可以減免學費。我們的心裡如吃了蜜糖一樣甜,我們慶幸著,終於可以一同去那所好學校讀書了。

初一的第二學期,經過父母的同意後,我們一起轉到了那所學校。你還記得嗎?那個時候我們立下誓言:不論走到哪裡都要一起努力。

時光荏苒,曾經的誓言卻如天上的浮雲,漸漸不知去向。轉入私立學校需要住校,入學第一個星期,我們都艱難地忍受著思家之苦,在萬分不適應中努力適應著。我總以為熬過了“冬天”,“春天”就不會遠了,可是計畫卻遠遠趕不上變化。我沒有想到,你不能適應住校生活,很多事情不能獨立完成,與人相處也不融洽。一開始,我們還能互相安慰,可後來你卻完全不能忍受竟爭的壓力,成績直線下降,身心俱疲的你選擇了再次轉學。作為同學和好朋友,我不知道是應該勸你留下,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還是遵守諾言,和你一同轉學。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最終,我選擇留下,也費盡口舌勸你留下,我無法想像求學之路上沒有你的孤獨情景,就像最美的風景缺少一同觀賞的人。

曾經,我們約定不論走到哪裡都要一起努力。現在,你卻帶著對我的誤解轉學離開。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呢?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朋友間最適合的相處方式不是步伐完全一致,而是尊重並支持對方的選擇,相互鼓勵,相互陪伴,走向適合彼此的未來。

遲了一分鐘

記得以前有部電影叫《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寫一男青年經人介紹與女對象首次相見,卻因馬大哈遲到,惹得不歡而散,正應了現在一句流行網語:約會前,女孩與男孩通話:你要是先到,你就等著;你要是後到,你就等著。

生活中這種事屢見不鮮。因為遲到誤了考試、誤了學習、誤了商機、誤了工作,甚至誤了人生大事……

我很奇怪,明知遲到不好,為什麼改不掉?我注意到一位上班常常“喜歡”遲到幾分鐘的女孩。有次開會,同事們正襟危坐地聽主持人發話,她才在眾目睽睽之下穿著高跟鞋“篤篤篤”地踱進來。我問她為何如此。她說,我早到幾分鐘在辦公室沒事幹,不浪費了?我不禁啞然,原來有此想法,怪不得改不了。一天到晚飲食起居消磨了多少時光,難道偏偏為節省這幾分鐘,就以遲到為補,鬧得影響不好?值得嗎?

為此我想,一個人的守時觀念多么重要。守時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的覺悟和品德。是懂得尊重生命、懂得珍惜自我、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熱愛社會的表現。莫遲到,哪怕一分鐘——可不要小看一分鐘:

一分鐘是生命的尺度。古人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現代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光速運行的火箭上走一分鐘,地上的人恐怕過了一輩子;人的一生幾十年,看似漫長,但算起來不過三萬天,全由每個一分鐘組成。魯迅先生說他只是利用人家喝咖啡的時間來完成寫作,那當然就是每一分鐘的光景。世界頂級網球運動員的球速,一分鐘可達3000米;戰場上一分鐘的爭奪,往往是數以萬計的生與死爭奪,乃至是歷史前進與倒退的爭奪;現代機場一分鐘可降臨一部飛機,工廠一分鐘可生產一輛汽車……爹媽生你出來,讓你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實屬偶然,實屬不易,每一分鐘都浸透生命的珍貴。

一分鐘是品德的亮度。守時既是尊重別人,也是愛惜自己。一個公眾場合,幾個人等你一分鐘,就浪費人家好幾分鐘;幾十人等,就浪費大半小時;更多人等,就浪費更多光陰。少浪費自己一分鐘,卻讓別人乃至社會損失那么多時間,良心上說得過去嗎?面子上說得過去嗎?像上面所說的女孩,為上班前節省幾分鐘,卻嚴重損害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形象。孰虧孰賺,不是一目了然嗎?守時也體現誠信。即便是鬆散的聚會也如是。你以為我沒那么早到,我也以為你沒那么早到,你等我我等你,耗時費神不說,變得互不信任更不可取。

一分鐘是修己的維度。有些人總克服不了遲到習慣,除不重視外,往往是馬虎大意慣了,遷就自己慣了。守時雖是小節,卻包含了好性格的多個維度:認真、嚴謹、篤信、節省……因此,培養好性格有很多辦法,但最基本是培養守時習慣。從每一次上班、開會、活動、聚會等做起,計畫好鐘點,安排好節奏,決不輕易遲到哪怕一分鐘。

一分鐘是成功的刻度。你想事業獲得成功,有很多基本條件,如品德、才能、機會等,但守時卻是最起碼的素質。不拘小節的人很難有大作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別以為一分鐘很短很短,一分鐘過得充實,一輩子才過得充實。守時,會幫你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你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使你養成成功者的品賦和氣質。守時做好了,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實了,每一步走好了,成功自然會向你招手。

廣州風格之廣州美食

愛上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種。一條古舊小巷裡散出的淡淡鄉愁,一個暖風輕拂的艷陽天裡恍然醒悟的陳年舊事,甚至街角邊一塊風中搖晃的食肆招牌——多年以前,曾和心儀的那個人一起在臨街的窗邊喝下午茶,往事就在這時候急促地撞到眼前,舉箸間,竟有欲語還休的惆悵。

生活其實很簡單,你不能否認,許多事情都和吃吃喝喝有關。

廣州是一個奇怪的城市,現代與古舊縱橫交錯,前衛和保守相安無事,庸俗與典雅相得益彰。這個忙忙碌碌車聲喧囂的城市,更充斥著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廣州的女孩子可以不靚,卻以不會煲靚湯為恥;“一日三餐”應該是打發日子的常規方式了,廣州人卻是“三茶二餐加夜宵”,許多大事小情必得在餐桌邊吃吃喝喝才能皆大歡喜。

外地人可能認為廣州人繁複瑣屑的餐飲文化有些小題大做,把一個簡單的“吃”字搞得十分複雜,不就是吃吃喝喝這點事么?那么,你須得在廣州住上個一年半載,才會對此心領神會:因為廣州的飲食業在全國首屈一指,更擁有一大批歷經百年而不衰的老字號。廣式月餅、嘆早茶、吃蛇早已全國各地開花,更不用說廣州酒家的滿漢全筵、北園酒家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家的點心宴、南園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元的紅燒大裙翅、大同酒家的金牌化皮乳豬等等歷經歲月而不衰的傳統招牌菜式了。“食在廣州”早已名滿天下。

當然,你也可以說“食在成都”,“食在北京”,或“食在上海”之類的,可隨著粵菜縱橫南北,你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裡眾多的酒家食肆,仍以粵菜為尊。只要你會點,你敢點,廣州的酒家總能做出讓你瞠目結舌的菜式來。

廣州人的確沒什麼是不敢吃的。曾在街邊茶肆看兩個淑女把一盤水蟑螂嚼得津津有味,驚恐之餘,卻不知:人家吃得香著呢!

一道大菜就像一齣戲的高潮部分,煎炒烹炸煮,各有絕招,亮相的瞬間總能引來驚呼,相比之下,類似水蟑螂般街頭巷尾的小吃可能就有些上不了台面和排場。試想,長沙的臭豆腐乾是有名氣,但如果宴請賓客時在正餐前後端上來這么一盤子,一定會大倒胃口。

小吃只能是小巷子深處的一縷鄉愁,是媽媽做的手擀麵,是尋舊懷古的附著物,是不期而遇的故交舊知。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每個小吃的後面還鐵定有一段故事,在都市鋼筋鐵骨的叢林裡,小吃就這樣成了尋舊的代名詞,更成了都市文化的一部分。

廣州的小吃似乎已經被粵菜的盛名所掩,沒了光彩。殊不知,廣州人一樣也可以把它吃得跌宕起伏,滿嘴留香,難棄難離。而能將“食在廣州”的精髓演繹得精彩的惟有廣州西關的上下九商業區了。

廣州西關美食全國聞名,當年走街串巷的雲吞、飛機欖、糯米糍、糖沙翁……只能算做小菜一碟,蔚為大觀的是無處不在的茶居和數不勝數的老字號小吃。嶺南飲食上的稱謂和時尚,許多都來自西關或與西關有關。

“尋春飲案何處去,食在廣州第一家”———西關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清晨,上下九步行街的人還不算太多,在茶香氤氳中信步邁進街邊騎樓下的一小店,可能就是陶陶居,或蓮香樓,或荔灣名食家,這些去處就在街邊,須知,上下九騎樓街的每一座宅子可能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幾乎所有的西關小吃都能在第十甫路的荔灣名食家品嘗得到。如荔灣艇仔粥、伍湛記及第粥、南信姜撞奶、南信雙皮奶、歐成記上湯鮮蝦雲吞麵等都是上上之選!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荔灣艇仔粥,此粥品還有一段典故: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其中有些小艇專做粥生意,每有客人需要,便搖艇送粥上門,因此得名“艇仔粥”。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做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涼皮、蔥花、薑片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美。現在荔灣名食家的前身即是廣州老字號歐成記的所在,小店只有一層,常常客滿,也常見食客固執地站在桌邊等位。

西關具有代表性的小吃還有銀記腸粉;廣州酒家的灌湯餃、蝦餃、燒麥、蘿蔔糕、芋頭糕;泮溪酒家的馬蹄糕、炸芋角;蓮香樓的雞仔餅、老婆餅、龍鳳結婚禮餅;順添記的涼拌魚皮;林林的牛雜、豬紅湯等等,當然,這些好東西你在上下九路一走就可大快朵頤——只要你有一個好胃口。

穿越上下九路古舊的騎樓街,繞過店門口精細的鏤空酸枝屏風,選定一個靠窗的紫檀木桌,這往往是一張老桌子,已經擦得油黑淨亮,這還可能是康有為、孫中山、魯迅、許廣平、巴金用過的桌子,上面分明浸淫著滄桑歲月。

就這樣,一碗粥面、二塊點心、三杯淡茶,光陰就在這時停頓了。不是尋舊,也可能你只是初次來到廣州,你滿腦子還是人民路高架橋下逼仄的生存空間和那些亂七八糟的惱人心事,人生有時候需要放鬆或放棄,那么,不妨就在此地、此時——坐下來,看窗外。

我突然記起年少時想去許多自己感興趣的城市裡“流浪”的夢想了,呵呵~~~還是給文字配上些圖片吧,由於工作的關係,已經很習慣"圖文並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