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州中考作文《廣州風格》點評

【題眼】:“風格”

風格是個名詞,有兩個意義。首先,指氣度、作風;其次,指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一個地域或一個人的文章特色等。廣州的風格可從表層和深層兩個方面來寫。表層:廣州的特色如建築、飲食、街道、綠化、音樂等。深層:廣州的人文精神,如創新、開放、包容、愛國、文明等。

【試題亮點】:新、變、深、難

一新:

(1)“一材兩用”的命題十分創新,這一次創新需要學生以小見大、感悟生活、關注社會,要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呈現。

(2)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考前學生背範文套作文的現象,真正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3) 這一命題建立在學生已在閱讀中深度把握文章的主題之後構思,有效避免了過往命題作文中易出現離題的情況。

二變:

(1)中考並不是終點,這種命題有意引導學生體驗和接觸高考的新材料作文。

(2)今年中考作文改卷的標準有所變化。內容從25分提高到30分,語言從25分降低到20分。突出文章要言而有物。

(3)面對作文題,以一種真實的狀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強調書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感情。

(4)更加強調學生對生活的仔細觀察,關注,和體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生活在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廣州的陳家祠、十三行和西關大屋等傳統建築、龍舟節、荔枝節、鳳梨誕等傳統節日,都蘊涵著歷史變遷的痕跡。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有深入了解的話,考生應該對考題容易上手。

三深:

(1)懂得情感體驗。如:西關歌謠的童真詞句,折射了當年老廣州的生活願望;陳家祠的建築,凝聚了書香門第的濃濃書卷味;十三行的變遷,見證了當年商貿往來的繁華景象。這一話題如單寫介紹廣州風貌的文字,比如美食、建築等,文章就缺少了個人的思想感情。應該用以小見大的方式,選擇能體現廣州風貌的一個人物或一件事物,開展敘述你和他(她、它)之間的故事,把自己對他(她、它)的感情表述出來。若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風格”一詞,會簡單地理解為“特色”、“特點”。學生可以通過一件具體的小事,體現“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

四難:

(1)題型改變。此話題超脫了常見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個人成長勵志等話題和主題,而更多的是關注到社會層面,關注人文精神,使得學生的思維較難轉換;學生第一眼看到容易覺得話題較大,可能會無從下手,需要學生靜下心來,通過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來表現文章主旨。

(2)部分學生可能會受限於話題中的“捷運”二字。建議學生構思時跳出話題,寫出廣州獨有的風格、人文精神等。

(3)題目中要求結合學生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來談廣州風格和文化的理解,學生容易忽視,從而泛泛而談。在文體把握方面,學生容易出現構思混亂,把握不到位、不深入,缺乏具體內容等情況。

(4)注意材料的結構安排。例如:變化類的可用時間順序為線索安排材料,建築類的可用空間順序為線索安排材料,也可以情感為線索安排材料。比如寫龍舟節,則可以選取社區的賽龍舟的活動按照時間順序對賽龍舟的活動場面進行場面描寫,然後面對龍舟節的來歷進行一一介紹,最後指出龍舟節在廣州人心中的地位和特殊意義。

【20xx年備考建議】

1、關注“新材料+作文“這一命題形式;

2、指導學生從閱讀的主題入手去進行作文訓練。

3、平時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中有所感悟、積累生活中的小素材,以小見大。

4、在寫作教學中,應倡導真實的寫作,培養國中生正確的寫作態度,養成良好的寫作心態。

一新:

(1)“一材兩用”的命題十分創新,這一次創新需要學生以小見大、感悟生活、關注社會,要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呈現。

(2)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考前學生背範文套作文的現象,真正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3) 這一命題建立在學生已在閱讀中深度把握文章的主題之後構思,有效避免了過往命題作文中易出現離題的情況。

二變:

(1)中考並不是終點,這種命題有意引導學生體驗和接觸高考的新材料作文。

(2)今年中考作文改卷的標準有所變化。內容從25分提高到30分,語言從25分降低到20分。突出文章要言而有物。

(3)面對作文題,以一種真實的狀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強調書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感情。

(4)更加強調學生對生活的仔細觀察,關注,和體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生活在歷史悠久的中華大地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廣州的陳家祠、十三行和西關大屋等傳統建築、龍舟節、荔枝節、鳳梨誕等傳統節日,都蘊涵著歷史變遷的痕跡。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我們有深入了解的話,考生應該對考題容易上手。

三深:

(1)懂得情感體驗。如:西關歌謠的童真詞句,折射了當年老廣州的生活願望;陳家祠的建築,凝聚了書香門第的濃濃書卷味;十三行的變遷,見證了當年商貿往來的繁華景象。這一話題如單寫介紹廣州風貌的文字,比如美食、建築等,文章就缺少了個人的思想感情。應該用以小見大的方式,選擇能體現廣州風貌的一個人物或一件事物,開展敘述你和他(她、它)之間的故事,把自己對他(她、它)的感情表述出來。若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風格”一詞,會簡單地理解為“特色”、“特點”。學生可以通過一件具體的小事,體現“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的新時期廣東精神。

四難:

(1)題型改變。此話題超脫了常見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個人成長勵志等話題和主題,而更多的是關注到社會層面,關注人文精神,使得學生的思維較難轉換;學生第一眼看到容易覺得話題較大,可能會無從下手,需要學生靜下心來,通過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來表現文章主旨。

(2)部分學生可能會受限於話題中的“捷運”二字。建議學生構思時跳出話題,寫出廣州獨有的風格、人文精神等。

(3)題目中要求結合學生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來談廣州風格和文化的理解,學生容易忽視,從而泛泛而談。在文體把握方面,學生容易出現構思混亂,把握不到位、不深入,缺乏具體內容等情況。

(4)注意材料的結構安排。例如:變化類的可用時間順序為線索安排材料,建築類的可用空間順序為線索安排材料,也可以情感為線索安排材料。比如寫龍舟節,則可以選取社區的賽龍舟的活動按照時間順序對賽龍舟的活動場面進行場面描寫,然後面對龍舟節的來歷進行一一介紹,最後指出龍舟節在廣州人心中的地位和特殊意義。

【20xx年備考建議】

1、關注“新材料+作文“這一命題形式;

2、指導學生從閱讀的主題入手去進行作文訓練。

3、平時多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中有所感悟、積累生活中的小素材,以小見大。

4、在寫作教學中,應倡導真實的寫作,培養國中生正確的寫作態度,養成良好的寫作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