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作文指導:選材與剪裁

作文審題後,我們應該怎么做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選材與剪裁,歡迎閱讀。

經過審題、立意,明確了“任務”、確立了“主旨”和“方向”。下一步應當考慮的就是“行動路線”——文章結構的問題了:寫什麼、不寫什麼;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多寫什麼、少寫什麼;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寫什麼、不寫什麼”用作文的術語來說,就是選材與剪裁。

選材,是指寫作時材料的選擇;剪裁,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寫作中材料的取捨。

我們說,寫記敘文必須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思想,這一點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主題思想怎樣才能表達出來呢?這就要談到材料了。材料的選擇與取捨決定著文章的質量和品位,只有平時注意從生活中、從書本中積累材料、作文時又能從豐富的材料中精選出最恰當的來表現主題,文章才能寫得好。

怎樣選材和剪裁呢?

(一)寫有用的,不寫沒用的。

要圍繞中心選擇取捨。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據,要力求選取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果斷捨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務員》一文,記敘的是雷鋒的事跡,六個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緊緊圍繞中心來寫的。這些故事雖各有特點,卻共同表現了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二)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

要選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力。魏巍同志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經歷最能說明這一點。他寫這篇文章的初稿題目是《自豪吧,祖國》,文中用了二十多個事例來表現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些事例雖然都能圍繞中心,但由於“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記流水帳”,所以效果不好。於是作者對材料做了果斷取捨,只選取了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這樣,筆墨集中、主題突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成為傳世佳作。

(三)寫新穎生動的,不寫陳腐呆板的。

要選用新穎的、有特點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寫學生學習刻苦都以“開夜車”作材料,寫老師的奉獻精神總是寫“帶病上課”,那就未免太俗,沒有新意。我們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時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決不鸚鵡學舌;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寫具體的,不寫空洞的。

要選用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選用空洞的、“有影無形”的材料。比如:要寫一個人不辨是非,只講哥們義氣,選用朋友說他“夠哥們”、“真講義氣”做材料,就比較空洞;而選用一件能反映他這個特點的具體的事件(如幫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較具體。要記住:具體的小事勝於空洞的大事。

那么,好的材料從哪裡來?來自生活,來自讀書,來自觀察,來自積累。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由於這不是我們輔導的主要問題,所以不做過多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