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屈原作文素材

沒有好的,就如同沒有了源頭的泉水一樣,寫出來的文章缺乏活力和新意。那么有關屈原的作文素材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屈原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有關屈原作文素材一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國貴族,年輕時就表現出傑出的才能,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官名),協助懷王籌劃國家大事,發布政令;對外接待各國使者,處理外交事務,很得懷王信任。這樣就招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敵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造他的謠,說屈原居功自傲,連懷王也不放在眼裡,懷王就怒而疏遠了屈原。

當時在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是秦、齊、楚三國,“合縱”、“連橫”的鬥爭非常激烈,最後誰能取勝,就由這三國的內政外交的得失來決定。屈原在楚國內政上主張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企圖建立一個理想的如堯舜禹湯時代的社會;在外交上則主張聯齊合縱,對抗強秦的連橫。由於懷王疏遠了他,屈原這些正確的主張都未能實行。懷王是個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離間和誘惑下,接連上當,斷絕了和齊國的聯盟關係,結果損兵折將,丟失土地,國勢漸漸衰弱下來。秦昭王繼位後,提出和楚通婚,約懷王相會,屈原極力勸阻懷王不要再上當。但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的慫恿下還是去了,結果遭到秦國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頃襄王面前構陷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長期過著流放生活,眼看祖國日益衰弱,即將被秦滅亡,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日可了,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

有關屈原作文素材二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傳》

【素材評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詩中他自己寫到:“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屈原受到奸臣讒陷,被楚王流放時,在憤激之下而寫的。正如司馬遷所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作詩《離騷》泄憤。但是,屈原的高潔之處,在於他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打擊與諂害,但他總是執著地堅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馬遷讚美到:“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有關屈原作文素材三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裡面丟,說是讓愛國活動

魚甲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另一說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有些地區,則在端午節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插菖蒲,艾草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麽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訊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