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熱點素材成語典故

我國古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中國文化的一條支流——成語典故,早在有漢字記載之初,就已應運而生。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語典故的中考作文熱點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考作文熱點素材成語典故一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小老頭兒;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構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中考作文熱點素材成語典故二

班門弄斧

解釋: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多用於自謙。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梅之渙寫的題李白墓詩。李白,字太白,好飲酒,人稱李謫仙,是唐代偉大的詩人。關於他的死,有種種神話似的傳說。例如,有的說李白晚年瀏覽洞庭、岳陽和金陵(現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採石江邊(採石,今安徽當塗縣境內,北臨長江)。晚上,月明如晝,李白在舟中對月暢飲,喝得大醉,見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墮江而沒。有的傳說更神,說這時江中忽然風浪大作,有巨鯨奮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節,請李白坐於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這些傳說,當然不能信為,但是在採石,後來卻因此出現不少名勝。不但有李白墓,還有謫仙樓、捉月亭等,並引起了無數遊人的興趣。有些文章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謅亂題,十分可笑。梅之渙的這首詩,就是譏諷這類遊人的。他認為在大詩人的墓上亂題歪詩,簡直是“魯班門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魯班,據說姓公輸,名般,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也稱魯般。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作“班門弄斧”。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他《為王氏伯仲唱和詩》所作的序中說:“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郢,指另一個古代的操斧能手,參看“斧正”。“強顏”,是厚著臉皮的意思。)看來,“班門弄斧”這句成語不僅脫胎於明朝梅之渙的上述詩句,而遠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雛形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領。

中考作文熱點素材成語典故三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