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浩先進個人事跡

韋思浩,原杭州夏衍中學教師,1999年,韋思浩從杭州夏衍中學退休,開始“拾荒”捐學。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韋思浩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韋思浩事跡

韋思浩,男,1938年出生,浙江省東陽市六石街道康廈村人。韋思浩老先生生前是一名退休教師,退休後生活儉樸,經常出去收撿垃圾,一個月5000多的退休工資捨不得用,經常化名資助寒門學子,結對希望工程等等,而自己卻住在沒有裝修、不通水電的房子裡。他還很愛讀書學習,退休後每周都要去圖書館三四次,每次借閱前都自覺洗手,為了防止把書弄花。近期,人民日報微博、央視新聞微博、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微博等大量媒體都紛紛報導、轉載了這位“拾荒老人”的先進事跡。

20xx年12月13日,東陽市六石街道康廈村77歲的韋思浩因車禍搶救無效死亡。韋思浩老人生前愛讀書,撿拾垃圾,住不通水電的房子,而他的身後卻留下一疊助學憑證和寒門學子的感謝信

生活儉樸,長年匿名捐資助學

上世紀60年代,韋思浩從老杭大中文系畢業,走上三尺講台。退休前,他是中學一級教師。在任教期間,有些學生家境貧困,韋思浩就會拿出一些錢來資助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教師每月的工資不高,但他還是經常拿出幾百元資助學生。退休後,每月有5600多元退休金,卻每天省吃儉用,把錢都用於扶貧助學等公益事業。生前,韋思浩住在杭州天城路的萬家花園小區,是教育系統統一分配的房子。房子沒有裝修,是交付時的毛坯房,除了一張木板床外,沒有任何家具。

女兒吳女士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一隻小包,裡面裝著身份證和一疊證書、票據、信件,其中有浙江省社會團體收費專用票據(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

吳女士說,包中的信件是一些學生寫給“魏丁兆”的,雖然時間已久,但字跡依然清晰。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這么多年來,父親一直化名資助寒門學子。這些信中,有的學生表達了收到捐款後的感謝之情,有的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績……

“父親從未在我們面前提起過這些事,他為人低調,不喜歡張揚。”吳女士說,她在江西工作,到杭州的機會不多,每次到杭州,也是匆匆回程。當時,有人跟她說,父親在撿垃圾,她怎么也不相信。這幾天,她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牆角堆著可樂瓶等瓶瓶罐罐,這些是父親從外面撿回來的。父親平時過得很節儉,他把錢省下來,捐給寒門學子。

熱愛學習,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

一根竹竿,一雙被泥染黑的白色運動鞋,兩個口袋挑於肩後,透過塑膠袋,塑膠瓶和罐子隱約可見,這就是韋老師生前給大家的印象。直到韋老師離開,身邊的人都感嘆,退休後,有錢有房,他應該可以過得很好。但是,他的晚年一直過得很清貧。

韋思浩老師特別看重學習。1996年,韋老師還自學獲得了浙江大學外貿經濟專科學歷證書。除此之外,他幾乎每周都會在杭州圖書館“泡”上兩天。“他對我們的要求也是學習,我大姐都退休了,他還要求她繼續讀書,因為我是自考的本科,他常提醒我說沒有三妹的全日制本科硬,提醒我要繼續學習。”二女兒吳女士說。

韋思浩老師的三個女兒都生活在外地,女兒們勸了很多次,希望他搬過去跟她們住,但他就是不願意。單位分的房子,女兒們想給他裝修一下,但他說那樣太浪費了,就是不肯。因為父親脾氣倔,她們也不能強硬。韋老師退休後,從不使用手機,所以每次女兒們來看他,都是守在門口等著老人回家,隔三差五,小區保全都熟悉了。“他身體一直不錯,因為他就是不要我們照顧,我就加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微信,請他們幫忙多多照應一下爸爸,有事馬上給我們打電話。”

20xx年11月26日,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 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被多家媒體轉發,這名“拾荒老人”就是韋思浩。

女兒吳女士還從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張志願捐獻遺體登記表,上面簽名寫著“韋思浩”,本人意願一欄寫著:本人十幾年前就決定身後捐獻遺體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撒江河。

韋思浩事跡感想

【和你在一起】

—陳銳軍—

20xx年1月26日

孤獨地 孤獨地走在風雨里

腳下的路 依然坎坷崎嶇

寒風裡 心中湧起一絲暖意

只是因為 默默牽掛著你

牽掛著你 牽掛著你

追夢的路上 矢志不移

哪怕再多的艱難

哪怕再大的風雨

往前走 不放棄

一起走 衝破貧困的藩籬

盼你長成 參天大樹

桃李芬芳 沃野千里

盼你自由 翱翔天際

勇敢追夢 矢志不移

牽掛著你 牽掛著你

你就是我 一生的希冀

甘願為你 付出我的所有

再苦再難 在所不惜

我願化作 護花的春泥

我願化作 絲絲的細雨

我願化作 和煦的春風

追夢路上 和你在一起

牽掛著你 牽掛著你

追夢路上 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