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孔子和章子怡不具可比性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北大教授、著名文化評論家張頤武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說出了“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的觀點,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在引用這一觀點時稱“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一位大學生讀者看到這期節目後氣憤難抑,打進報社熱線表示強烈不滿。《華西都市報》為此推出選題,邀請讀者共同探討。

在《新周刊》上,張頤武的話是“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嚴格說來,這個說法並無不妥。孔子是全體中國人的尊師,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章子怡是中國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電影明星,用句時髦的話說“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之一”。他們兩個,一個生活在古代,一個生活在現代,都是中國人,都代表著中國兩個時期的不同文化,我們重視孔子是重視傳統,不忘本,我們重視章子怡是面向未來,寬視角,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既要用好孔子這尊厚重的文化塑像,也要打好章子怡這張現代中國的名片。總而言之,說孔子談章子怡都是為了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的認識才這么做的,不能因為章子怡是個演員,出演過一部讓部分國人不滿意的電影角色,就把她排斥在文化之外。

竇文濤“一個孔子抵不上一個章子怡”的說法就有些問題了,因為孔子和章子怡是不具備可比性的,比對中國人精神生活的影響?比人氣比知名度?比各自在國際上的象徵意義?都很難有一個條條框框能鮮明地分出優劣。貧嘴竇文濤的演繹可以理解為一個托口秀主持人為了活躍節目氣氛信口說出的逗趣話,而網上被四處轉載的“孔子不如章子怡”則明顯透著挑事鬧亂子的意思了,如果不匡正視聽,媒體和公眾難免又會陷入一場龐大而無聊的辨爭之中,雙方爭論的結果無非是兩敗俱傷,有百害而無一益。

現在的狀況是,大家在突出“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的聖人”的同時,也在刻意渲染“章子怡究竟有多少文化,到底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疑問。孔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拿孔子作類比來談章子怡的文化水平。作為個體,章子怡的學識當另作別論,作為一名演員,她的的確確是中國電影的代言人之一,誰能說中國電影就不是文化了?還是曾在德陽文廟從事孔子研究工作、現任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章澤的觀點比較冷靜且公正,“孔子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後被後人世代供奉的聖人,他的思想、他的儒學等等影響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明,直到現在這些仍被我們所用,他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文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這貢獻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是能夠被沉澱的,被後人所銘記的。那么作為名人的章子怡呢?從某方面講,她也在推廣中國文化,因為她的電影,她的名氣,她為外人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認識中國並得到人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