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同尋常的冬天

湖裡區湖裡中學初三(3)班許雪晶指導老師:王杭

1977年的冬天是。

冷酷的嚴冬里,寒風依然凜冽刺骨,中華大地上卻如春天到來了一般,充滿了久違的生機與活力。

這是一個知識的春天。

十年,十年浩劫的冰霜終於消融;十年,十年知識的枷鎖終於被掙脫;十年,人們再一次獲得了光明。悄無聲息間,知識的春風頓時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給“冰冷”的人們送去了寶貴的溫暖。舉國上下,莘莘學子們心中蕩漾著興奮與激動。是對知識的渴望,是對未來的期盼,是對熱血的沸騰!。他們自信滿滿,重新拿起筆,重新傾身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是他們與課本,與知識久違的重逢!來不及對誰說聲感謝,來不及與夥伴傾訴喜悅,來不及等待與知識的相會,來不及……不過,沒關係。“第一次高考”的金榜題名將會是最好的禮物。

人們說是他把知識的春天播向了大地,人們說是他頃刻間讓中國翻天覆地。人們總是笑著稱呼他為“小平爺爺”,滿眼流露出崇高的敬意。

1977年,文革後恢復工作的鄧小平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1977年冬天,馬不停蹄的恢復了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一時間,“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號召響徹全國,大批有志青年重新投身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一次成為學子們心中銘記的話語。為了中國的偉大富強,為了中國屹立於世界之林,為了中國的美好未來,他們下定決心與讀書相伴!那一刻,知識就是力量!

戰爭年代,槍林彈雨,我們與敵人是真刀真槍的對決;和平年代,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的武器化為知識,卻有著同樣的競爭。如今,國與國實力的抗衡正是國與國科技和人才的較量。科技的開拓創新需要高等人才的開發和研究,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受教育,學知識。可以說,現代化“戰爭”的利器決定於人才,更是決定於知識。今天,知識就是力量!

生活在美好今天的我們,又怎能不珍惜現在的幸福呢?經歷過十六個風雨的洗禮,我們的肩膀已不再單薄,足以承擔起一份自己的責任。這份責任就是夜深人靜時,你在燈下默默的努力;這份責任就是揮汗如雨時,你咬緊牙關默默的堅持;這份責任就是在疲憊艱辛時,你獨自一人默默的奮鬥。這份責任很小,小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份責任很大,大到匯集滴水,能夠成為洶湧澎湃的大海。只要每個人出一點力,每個人承擔一份責任,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行動起來,知識將成為我們的一磚一瓦,構建成明天更加宏偉的長城。讓我們用知識的畫筆,承載起夢想的翅膀,描繪出祖國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