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於介紹冬至的作文範文

冬至節氣到,陽光對你笑,白天在加長,夜晚在縮短。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20xx關於介紹冬至的作文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冬至

“冬至”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 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 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說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篇二:冬至

不知不覺,大如年的冬至邁著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子短暫,太陽匆匆出來,又匆匆離去,夜晚悠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一直是把冬至當做另一個新年來過,更是留下了雋永的詩篇。宋代詩人陸游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可以看出,那時冬至之際有多少人在祈望添福增壽啊!杜甫的《小至》中也有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在作者的筆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開始,它讓人們休養生息,孕育精力,時刻準備著去奏響新一年的激昂樂章,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情趣。

冬至後,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進九”。民間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我國民諺就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說法。

記得小時候,到了冬至那天,母親總會包核桃餃子給我們吃,老家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和“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母親說,只有吃了冬至的餃子,耳朵才不會凍傷。記憶中,母親將搗碎的核桃和著白菜,再加上大蔥、蒜苗的點綴,放上各種美味調料,那香噴噴的餃子餡就大功告成了。低眉之間,冒著騰騰熱氣的餃子就在眼前。屋子裡的爐火正好,一座土炕也像烙餅似的燙人。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餃子,說著笑著,感受著這滴水成凍的日子裡最溫馨的幸福。

冬至是季節的一個片段,季節是人生的一個畫面。冬至到了,他鄉的遊子,背上行囊回家,在寒冷的日子裡,和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拉家常,給父母親斟上一杯老酒。這種冬日裡的溫暖,足以讓我們珍藏一輩子。

篇三: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