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包粽子的日記1000字

篇一

端午節到了,放了三天假,經研究決定,我們既不回婆家過節,也不回娘家過節,就在合肥過了,因為孩子們都跑了,一個到姥姥家去了,一個到奶奶家去了,就剩我們兩人在家了。我哪也不 想跑了,天天上班跑來跑去跑累了,心裡根本就不想過節,只想休息調整一下,孩子們都不在家,我反而輕鬆些,不必為了吃什麼喝什麼而費腦筋。休息是休息,也得為孩子們做點事,他們愛吃葷粽子 ,我決定親自包一些,管他們吃個夠。

說乾就乾,前天中午剛想好,下午我就去買了粽葉,又買了糯米、花生、還有其他八寶,又從冰櫃里拿出香腸臘肉,準備葷、素各包一種。聽這架勢,覺得自己像是個老手,其實我從沒, 今年還是頭一回。因為是頭一回,就幹了許多沒頭沒腦的事。買粽葉時,自己不知道要買多少,就由著小販推銷,看疊得整整齊齊的粽葉一捆沒幾片,就買了幾捆,到家拆開一數,竟然有一兩百片,估 計要浪費很多片了,我是沒本事包完這么多粽子。買糯米時我竟然又買了好多斤,小區裡的大姐問我是不打算包粽子賣,看樣子又買多了。其實我是在想那么多的粽葉就得配這么多的米,但最主要的是 我沒有考慮一下自己的能力,估計包完全部的粽子,三天的假期都不夠用,因為我不會包粽子。為了能包好粽子,我從網上下載了很多種包法,而後花了許多時間慢慢研究,自己覺得差不多真會包了, 就決定開始大幹了。前天晚上六點四十五分(特意看了一下時間,來衡量一下自己到底要多久才能包一個),正式開始包第一個,看網上下載的每種方法都很簡單,可真包起來是要命的難:顧了上就顧 不了下,好不容易底下包緊了,上面又炸開了,上面捂住了,可下面又漏米了。就這樣包了拆、拆了包,把一片粽葉都搞得爛糟糟的了,粽子還是沒包好。於是我決定開始捆,每片粽葉里放一丁點米, 而後把它裹起來,再用線捆上。可這種笨方法我居然也包不緊,米還是往外漏,那時突然想打自己一頓,幹嘛沒事吃飽了撐得,包什麼粽子,害得一下午的好時間都浪費了。不包的話,這么多的粽葉和 洗好的糯米就浪費了,只好逼著自己繼續包。到七點三十五分,終於誕生了第一個看起來像粽子的粽子,實際上是一個用線繩將粽葉捆得密密麻麻的所謂的粽子,用了將近五十分鐘才包了一個,估計背 一首千字以上的文言散文也花不了這么多時間。繼續捆粽子,到第十個的時候,慢慢有了感覺,開始會包了,到第二十個的時候,就已經能看得上眼了。到了晚上十二點二十分,終於徹底包完了!按時 間價值計算,我的一個粽子得賣十五塊錢一個才能包上本。瞧我這一下午一晚上幹的事,浪費了這么多時間,不過明年後年,我就不會再浪費時間了,熟能生巧嘛。

昨天將粽子煮好了,嘗了嘗,味道還真的不錯,兩種餡的都很好吃,很有成就感。這兩天沒事時就吃粽子,真的快給撐死了。

這就是累並快樂著的感覺……

篇二

這幾天頻頻看到、聽到的一個詞,就是端午節。這才想起,喔,又到端午節了。

一說到端午節,在我的腦子裡即會浮現出一系列詞,菖莆、 粽子、香袋、龍舟、還有就是記念屈原。仿佛這些東西和場景就在眼前,而最醒目放大的鏡頭就是包粽子。

那是過去的老牆門裡,每當端午節來臨除了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菖莆外,最有趣、隆重的一件事就是包粽子。那粽子可為花樣繁多、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那時老牆門裡有一戶上海來的阾居。她們家包 出來的粽子是用綠色的蘆葉包的,裡面是清一色的純白糯米,很簡單,聞著有一種清香味,個小小的,殼綠、肉白,柔柔的,吃到嘴裡軟軟的,嬌小、可愛。而我們寧波人包的粽子,個大、芯實,有時 ,一個粽子一家人也吃不完。當然也可以包小的,有時小孩喜歡玩,就用邊角料的箬殼,包成一個個米妮狀的串起來,一掛掛的,第二天早上出鍋後小孩都會搶著要,要是起床晚沒搶到還哭鼻子。

我們這兒通常的粽子一個叫鹼水粽,那就是糯米加上鹼,另一種叫豇豆(赤豆)粽,除了糯米再加豇豆。這粽子靠火功,這火功到位,粽子就糯、稠,特好吃。

這種粽子是用我們這兒鄉下山里毛竹筍殼,叫箬殼,這箬殼用之前先得用水泡,然後把它一張張攤開用一塊石頭壓著在水裡泡一晚上。這樣第二天要用時就不會再卷。包粽子的糥米也要浸泡一晚上,如 果要包些花色粽子,那再放上些豆類等。這樣浸泡一晚上,等第二天早上再淘洗乾淨,放上食用鹼伴勻,這樣就可包了。最有趣就是這包的過程。那時我還小,卻過早的操起了家務,家裡的大小活兒都 得由我做著。自然每到端午節這包粽子也離不了我,一開始是阾居幫忙,我就在邊上學,也不知是我是家裡的小當家求知心切,還是原本對這些動手猶似女紅之類的事,我學得特快。有的和我一起學著 的阾居小朋友,怎么包也學不會,也許是她家裡條件好吧,因為媽媽會做。那時我不但學得快還包得好,後來我不但自己家包,還幫別人家包,再後來乾脆自己家就不用包了,因為我包的好,阾居都喜 歡我包,她(他)還誇我的包得粽子不但結實還樣子好看。我特高興不覺得累,等一家家包完,看到由我手裡包出來的大大小小、凌角分明、尖尖的粽子,心裡別提有多這高興了。等第二天一早,阾居 們每家都會拿幾個粽子來,呵呵,這樣我會收穫好多的品種不樣的粽子,吃著這稠稠糯糯清香撲鼻還帶著阾居們誇獎謝意的粽子,感到特別的親切、溫暖,可眼裡時常會偷偷地含著淚花。

過二天又是端午節了,而現在再也用不著那樣繁鎖的包粽子了,想吃就買,隨時都有且品種花樣繁多。可每到端午節來臨之際,這些陳年舊事又會從心底浮起,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篇三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粽葉,準備自己包粽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包粽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後,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兒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粽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粽子投進 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粽子,不去吃屈原。後來,包粽子就逐漸成為了一個民間習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回家後,洗完手,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便報名參加了包粽子。外婆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並指導我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外婆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么也不聽使 喚,總也包不好。包粽子要先將粽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可我卻不能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總裹不好,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時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進去時,粽葉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實的漏斗。倒進去的糯米一顆顆的往下漏。我有一點灰心,但沒有放棄,繼續努力著。希望突然就會包了,可現實是殘酷的啊,我還是沒有成功。我完全放棄了,去看卡通片去了。可一想到待會兒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那該有多好啊!這個念頭使我放下遙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仔細地觀察著外婆是怎么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便自己包了起來。我把粽葉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掐住,然後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後,我仔細地檢查了裹緊沒,有沒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進粽葉里,再用剩下的粽葉像平時折星星那樣,圍著最初裹的那個形狀裹幾圈。終於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線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調皮地打了一個蝴蝶結。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了!我高興極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後來包粽子就順利多了。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粽子。外婆包粽子拿到了鍋里,午飯時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午飯時,粽子終於閃亮登場了!我和哥哥爭先恐後地搶著又香又甜的大粽子。這些用我的汗水換來的粽子,我總覺得我自己包的粽子要比商場裡賣的好吃一百倍!

從這件事裡,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