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的日記範文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開始包粽子。

首先,爸爸去菜場買了糯米、粽葉。爸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我等不及了!”我和爸爸負責包粽子,媽媽負責把包好的粽子用繩子綁起來。

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著,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粽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么大,那么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里的粽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粽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粽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

終於,粽子包完了,該煮了,我時不時地向媽媽問:“好了沒?好了嗎?”好不容易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粽子笑著說:“好了,小饞貓,可以吃了”。我急切地拿一粽子撕開粽葉一看,是我包的顏色還有點發亮呢!我一嘗大叫:“嗯,好吃!”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爸爸媽媽都笑了。

啊,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飄逸出濃濃的粽香,歡聲笑語傳遍了街頭巷尾,我家也不列外,這不,我們都忙著包粽子呢。

包粽子需要蘆葉和糯米,如果你喜歡哪種餡,就可以在糯米里加點。我和外婆先來到河岸采蘆葉,只見蘆葉綠油油的,在河岸邊跳著搖擺舞,外婆叫我采又大又亮的蘆葉,因為這種蘆葉才好包粽子。十幾分鐘過去蘆葉終於采完了,把它都放在熱水裡泡軟了就能包了。開始包粽子了,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起來,結果我一會兒拿蘆葉,一會兒舀米,一會兒拿繩子,一不小心手一松,米撒了一地,我的第一個粽子沒有成功。我灰心喪氣,覺得自己學不會了,正當我不想做的時候,奶奶的一句話忽然在我耳邊迴響了起來:“失敗乃成功之母。”於是我又鼓起信心學起來。

這一次我並不是像上次那樣了,我吸取了第一次包粽子的教訓。我注意了握粽葉的姿勢和包粽子的方法,我先把粽葉一卷,直到洞卷尖了為止,然後又用勺子盛了一勺糯米,再放了我愛吃的赤豆,最後把蘆葉按照順序纏繞包裹,直到裹得結結實實的,用線給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包成了,雖然樣子沒有外婆做的那么好看,但總算是我的第一個作品,我心裡喜滋滋的,開心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煮了一小時,粽香飄出來了,我品嘗著自己包的粽子,覺得味道真是不一般。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古代人民為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而來的。當時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知道了,有的想去打撈屈原的屍體,有的包了很多飯糰,扔到江中,不讓江里的魚和蝦吃掉屈原的屍體。還有一個大夫,往江中倒入一瓶毒酒,說要毒死江中的水獸,為的是不讓屈原的屍體受到傷害。以此,端午節才有了包粽子吃粽子、賽龍舟和喝雄黃酒等習俗。

在端午節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的種類也非常多,比如有蜜棗的、豆沙的、肉的等、各種各樣,說也說不完。粽子的做法也很簡單,去年我和媽媽就動手做過粽子,我們先到超市,買了些糯米、大蜜棗、綠豆、粽葉等材料,回到家就開始清洗這些材料,然後糯米、粽葉、綠豆泡一會後就開始包粽子了。首先,一手拿著粽葉,一手用勺子把材料放到粽葉上,最後把米用粽葉包起來,再用繩子系住,雖然包的不太好看,但是是自己包的。包完之後,就可以下鍋煮了,煮熟了的粽子味道鮮美,我最喜歡吃了。

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屈原的愛國精神,享受了包粽子的樂趣、品嘗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

今天是端午節,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奶奶學包粽子.回到家,只見奶奶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奶奶的喊叫聲:“丁檸,作業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奶奶已經包好了幾隻粽子,它們像列隊的士兵整齊挺立,心想:“奶奶包得這么好,一定有決竅吧。”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乾竹筍葉,把它捲成凹斗形;然後加一點米,在上面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斗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隻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隻粽子。奶奶一邊包粽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誇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著桌子上一盤盤自己包的粽子,心裡有說不出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