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

端午節是早節,農曆五月初四的下午,就有濃濃的節日氣氛了,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希望你喜歡!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一】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嵖岈山,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早上,下了一點小雨,空氣很清新。我們在山門前下車,看到旁邊有幾個賣粽子的。那青青的竹葉好像剛從竹子上摘下來一樣新鮮。

這時,一個老外先生悠閒地轉到了山門前,他一頭黃髮,高高的個子,在人群中十分顯眼。只見他,東瞧瞧,西望望,然後向一個賣粽子的攤點走去。

我是第一次見外國人,便好奇地注視著他。喔,原來他想買粽子。他用英語問,賣粽子的用漢語回答,實際上是誰也不懂對方的話,可是心裡又都明白:老外問價買粽子。老外掏出來一張10元的人民幣,伸出兩個手指,那意思是:買兩個粽子,10元錢夠不夠?賣粽子的給他裝了兩個粽子,又找了他錢,老外“OK!OK!”地笑著走了。

我們幾乎是一起往山上走。那位老外先生,把袋子提到眼前,大概是欣賞裡面的粽子吧?到底受不著粽子的吸引,他掏出一個粽子,又仔細看了一陣子,這才輕輕放到嘴裡——哎呀,他沒有剝去竹葉外皮,我忍不住笑起來。可能是咬不動吧,他用勁一擠,粽子肉從一個角里像牙膏一樣被擠出來,他就這樣,擠一點兒,津津有味地吃一點兒。周圍的人都友好地笑著。

這時,一個小伙子趕上來,他一看到老外的吃相,就親切地拍拍老外的肩膀,用英語和老外交流起來,還邊說便接過老外手裡的粽子,幫他把皮剝開。老外一個勁說“Thanks”。

正因為這件事很有趣,所以,我特意把它記了下來。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二】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名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三】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裡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鹹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划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後,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於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於是,媽媽就帶我在裡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裡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後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隻塑膠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裡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四】

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端午節是在我十歲那年。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一回家,就看到門口掛著艾葉,我好奇怪怎么掛起艾葉,我家從沒好好過端午節。這時,媽媽從屋裡出來,手裡拿著大大的綠油油的葉子,我問:“是準備包粽子嗎?”媽媽說:“是呀,你看我買了糯米,臘肉,紅棗,下午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自言自語說,“反正包粽子一般都是媽媽一個人包,我們在旁邊等著吃。”

下午,媽媽叫我一起包粽子,地上放著一臉盆洗好的糯米,一碗肉和紅棗,用開水漂乾淨的粽葉棕繩,媽媽先給我示範如何包粽子,“包粽子是講究方法的:先將粽葉鏇轉成漏斗狀, 再放適量糯米和肉,也可放發紅棗,稍稍壓緊,用粽葉包好,不要讓米漏出來,然後用棕繩綁好,扎結實。你看懂了嗎?”我點點頭就開始包起來。

看著容易幹起來難,我把粽葉轉成漏斗狀,放進糯米,不知怎么回事,糯米全漏出來。把糯米從粽葉上弄乾淨,接著再來,好不容易包好,給媽媽看,媽媽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粽葉破了,沒辦法,粽葉不要了。於是,我拿起新的粽葉,媽媽手把手地教我,終於完成了一個,媽媽不管我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包。媽媽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就包了二三十個,眼看糯米快完了,我只包了兩個。

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煮了一個多小時,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粽子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去信江橋看龍舟賽,信江橋頭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擠進護欄邊。看,兩艘龍舟奮力向前,岸邊人們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小學生的端午節日記【五】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采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裡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粽葉、糯米、紅棗等。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著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里,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么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么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里,哪知這個粽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么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看著它,心裡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