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800字

幾位少年站在日曆表前,期待的目光中透露出興奮。“明天是端午了。”“是啊,放三天呢。”

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傳統節日變成了法定假日,其傳統的含義逐漸被淡化,更多的成為了人們休假的期待與商家行銷的手段。誠然,我們在為傳統喪失感到失望的同時,是否想過,在這個春節回家串親戚都覺尷尬的時代,節日變成假日,是否也是一種革命?一種辭舊迎新?

法國歷史學家儒萊米什萊曾說:“革命本身就是一種節慶。”而節慶的作用之一就是推動時代的進步。不同的節慶是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而如今,何處尋得?同時紀念愛國之人,為何大費周章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而遺忘了為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政客,科學家們?百年前的節慶已被新時代的發展扭曲,它原本的含義今人難以體會,也無需體會。

既然當代的環境已不適於舊節日,那何不辭舊迎新,革命成符合當下的新假日?然而幾百年的傳統慣性太大,它們常常被認為是極富價值且不言而喻的,而新興事物總被扣上“世俗,膚淺”的帽子。快節奏的時代,三天小長假未嘗不是利大於弊。與其微信找人“代替掃墓”,倒不如放三天假出門踏青。

法國大革命,廢除一周七日的星期制,改用十日為一單位的新曆法;十月革命,蘇聯層廢除周日,改為六日一單位的新曆法;辛亥革命,國民政府也廢除舊曆,普用國曆,凡此種種,無不體現辭舊迎新的堅定信心與決心。

也許有人會說,節日變假日是對傳統的褻瀆。我卻想說,這是對傳統最好的保護。現在,我們吃粽子時可曾為屈原感到惋惜?吃月餅時可曾為家人不能團聚而感到悲哀?吃重陽糕時又可曾想到為長輩做點什麼?都沒有。在傳統意義消失殆盡之時,唯有其形式能保留下來,能讓人們記起些許感受。倘若節日仍是節日,僅是繁忙工作日中日曆上加粗加紅的幾個字,想必人們還不願去吃那月餅粽子,去滑那龍舟,去賞那千里共嬋娟吧。

新假日更多地承擔了整合社會以及在人們的生活形式和精神層面上革新的使命,較之於徒有其表的舊節日,辭舊迎新不失為一條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