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端午節二年級作文三篇

篇一

在一個明媚的早上,街上人山人海的買粽子,一看就知道節端午到了。

我和媽媽、三姨夫、三姨一起去了姥姥家,也帶上了哥哥,只有我和哥哥做的是機車,媽媽、三姨、三姨夫坐的是大車,到了姥姥家,看見我那又高又胖的哥哥出去玩了,趁那時候我把手抄報完成了,然後我三姨說,去拿掃帚和簸箕幫助你舅媽弄麥子,我們幾個飛快跑了出動,到了那裡,看見哥哥他們幾人在拾麥子,趕緊過去幫忙,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很快丟下的麥子都被我們收拾乾淨了。回到家後,發現家裡多了許多的麥子,心想:以後可不能浪費糧食,他們種出來的麥子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要珍惜。這時媽媽叫到,快回來吃粽子啦!

這個端午節,雖然媽媽沒有帶我去玩,但我覺得過的非常有意思,讓我明白了我們平時所吃的東西都是農民的勞動換來的,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勤勞,一樣樸實。

篇二

別人家端午包粽子,我們家沒包都有太多粽子了,所以媽媽和我決定包餛飩。快看我包得多開心啊,雖然包得不好看,但好壞是自己親手包的,吃起來還挺香得呢!

端午節傍晚,我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我想吃咕嚕肉,媽說想吃你就自己去買,你一定行的,我一開始挺擔心的,後來實在想吃,沒辦法,拿了錢,自己一個人到樓下飯店買了一份,店裡的老闆直誇我能幹呢,我自己也挺自豪的呢,耶!

篇三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長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艱”中,我進一步地認識了他——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他非常愛他的國家,也很受楚懷王器重。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伊子蘭的嫉妒,他們就使用*計,將屈原放逐,後來屈原投江自盡了。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素哀痛異常,紛紛涌到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位漁夫將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扔進江中,這樣魚就不會咬屈大夫的屍身。

端午節,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範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文化“失范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節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么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現在,我們過的端午節,就要學習屈原的的愛國精神。現在,我們要好好學習,堅定信念,做一個屈原式的愛國人士,為祖國而生,為祖國而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端午節,也是詩人節,也可說是愛國節!讓我們永記住屈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