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小學生讀書心得感悟

《呼蘭河傳》是蕭紅所著,記錄了她的童年生後,將書中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一

今天,我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非常興奮地寫下了這篇《呼蘭河傳》讀後感。

我這才明白什麼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蕭紅寫的全是生活,她的人物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活靈活現的。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都好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能產生共鳴似的,好像她說的都是我們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她是憑她個人的天賦與對生活的觀察在創作,使我們感到特別真實。

她的言語時而樸素平淡,時而風趣幽默,她的書使我們對讀書有了更大的興趣,寫出了她對呼蘭河城的觀察遇到她對一些人或事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她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寫出了一個孩子對自己家鄉的回憶,對童年生活、人的記憶,不是編出來的故事,“我手寫我心”表現得非常突出,我們也應該這樣。

快來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二

讀完小說,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小說的主人公應該是誰。是“我”?是“祖父”?還是根本就沒有主人公呢?或許這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主人公或許就是這座“人吃人”的小城——呼蘭河,當然也可以是小城裡這些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麻木不仁的居民。

真的不重要,因為,作者為我們展現的是舊中國的一個縮影,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揭示的是“吃人”社會中人們的愚昧,我們體會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對祖父的懷念,我們感受到了……

蕭紅的一生是短暫的,她只活到了三十一歲,在戰亂中的香港帶著病痛和驚恐辭別了人世,呼蘭河帶給蕭紅的,或許正是一個真正作家——蕭紅要告訴我們的吧。一座本應該是美麗的小城,卻到處瀰漫著冷漠與孤獨的味道。而我們,最終還是要走出那片黑色的世界,去尋找、去體悟、去珍惜自己身邊這份難得的和諧與安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三

這個星期,我們整個班都在讀《呼蘭河傳》。這本書頗好看,這是作者蕭紅記錄她美好的童年。

蕭紅住在呼蘭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鋤草,學詩……,就連花園裡的植物也是自由的,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有人管它們。蕭紅就這樣快樂的生活著,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裡一天比一天荒涼,沒有了歡笑聲,沒有了朗讀聲,花園裡的植物也乾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馮歪嘴子,他是靠賣年糕為生,生活很艱難。他娶了一個妻子,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從那以後,每次馮歪嘴子去吃飯,人們多會諷刺他說:“少吃些吧,把饅頭留給兒子吃吧!”又過了幾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體越來越瘦弱,產後不久便死去。雖然生活更為艱辛,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生命,放棄兒子,他堅強的維持著一家人。

通過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很多呼蘭河城的民間風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呼蘭河城是個特色濃郁,熱鬧的地方。

這本書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豐富的情感,全部表達的是作者的心裡話,真實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三

蕭紅這個名字,我應該不陌生,不是由於這本《呼蘭河傳》、也不是那本名氣很大的《生死場》。

對於她的了解,是由一本在圖書館借的,封面泛黃,髒兮兮的《馬伯樂》,這本書應該很多人沒有看過。

蕭紅對於生她養她的故鄉懷有十分崇敬的感情,這也就能夠說明她字裡行間對於故鄉的那種近乎水墨畫的描述,人物的呼之欲出、各種神態,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

我不是研究蕭紅的專家,也不想對她的人生進行解讀,因為自己資歷不夠,也沒有足夠的文學功底,只能就事論事的說說而已。

有人說,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這可以從書中看出來。而我卻不認為這樣,她的童年是多彩的,因為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無一不牢牢的刻在她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祖父忙碌時她的調皮和可愛,都是她多彩童年的生動寫照。

農村的生活就是這樣,有快樂也有陰影,封建思想的頑固,造成了層出不窮的悲劇,而作者所經歷過的,雙眼所看到的,都是真真切切的舊社會的寫照。

從大的方面來說,她同情中下階層的人民,這是一種大愛,而從小的方面來說,這是她童年的全部,她心目中的故鄉,那個完整而又可愛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