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00字

《撒哈拉的故事》以作者在西屬撒哈拉沙漠加那利的生活為背景,描繪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景觀,講述了“相逢何必曾相識,相識又何必曾相逢”的異域故事。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00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00字篇一

許多年前第一次翻完《撒哈拉的故事》的時候心情一如那天陰鬱的天空,帶著不顧一切下沉的決心。而今,時過境遷,在這白雲懸碧空的秋日午後再次捧起它時,腦中閃現的卻是沈從文的那句藹然仁者之言: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不得不承認的是,曾經年少痴狂,以那個年紀特有的憂鬱視角看待這個繽紛的世界,因而也就錯過了許多美麗,然而生活里那些錯過的美麗更多不是因為閱歷而是經歷,不是因為缺少愛而是感悟。

《撒哈拉的故事》以作者在西屬撒哈拉沙漠加那利的生活為背景,描繪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沙漠景觀,講述了“相逢何必曾相識,相識又何必曾相逢”的異域故事,也記錄了這位流浪遠方的奇女子的自由、善良的靈魂。全書18篇文章,18個真實故事,沒有所謂的優美華麗的語言,沒有過多匠心獨運的構思,但是作者的情感始終牽引著我們,一顆感動的心隨著她浮浮沉沉,或悲或喜。很多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那個充滿詩意蒼涼的沙漠,而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更多的人看到的是這位走過大漠,走過高山大川,跨洋越海的奇女子憑著一顆善良、勇敢的心從一個孤僻輟學的少女成長成一個獨立、敢愛敢恨的美麗女人的美麗蛻變。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無法了解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嘗試過就無法了解其中的快樂。沙漠的躁戾,物質生活的極度缺乏無法消磨三毛的熱情;撒哈拉威人的落後無知,與荷西的聚少離多的生活也無法阻止三毛的步伐······因為一顆積極樂觀,懂得感恩,勇於學習的心適合在任何土壤生根發芽,長成大樹,供他人棲息乘涼。

田維說,因為仰起頭顱變可望見遼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心懷善良和感激。這位身患絕症的北大學子在有限的生命中尚且感恩生命、享受生活。而健全的我們一生複雜,一生追求,總覺得幸福遙不可及,常常不知那朵花,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記憶中那一隻只與我們握過的手,那一朵朵與我們交換過的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對話,我們如何能夠像風吹拂過衣裙似的,把這些淡淡地吹散,淡漠地忘記?正如三毛所說世間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意韻。當風穿過你的發間,當手觸到陽光下光滑溫暖的肌膚,當淚無聲滑落,你是否感悟到了其中的真情?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00字篇二

很早就知道三毛,對她卻不了解,看這本書也是因為寢室正好有,閒來無事打發時間用,但是卻沒想到能讓我有那么多的驚喜,也讓我第一次有了一個喜歡的作者——三毛。我一直相信從一個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樣子、她的性格和他所構建的世界,同樣,看這本書,我也能看到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以及遙遠的沙漠生活。

對我來說,看文學作品重在他的故事構建上,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生活隨筆,其中應該有一個固定的系統,情節的跌宕起伏,結構安排必須能吸引人卻又不散漫,文字最好也能輕鬆而不壓抑,從這些上看,這本書無疑是和我口味的,三毛說過,她是在翻看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時,一種莫名的情感的引導讓她與沙漠結緣的,偶爾我也會默默地覺得,很慶幸她的這種情感,也很慶幸她對沙漠生活的那份深刻領悟。

因為是隨筆,三毛用文字記錄著在撒哈拉的生活,也記錄著撒哈拉人民的生活。

在文中,三毛剛到沙漠時,在滿目蒼黃的陌生地域,跟著荷西,不防備的提著一枕頭的現金到處跑的樣子,最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她不拘泥的性子,也是在最初讓我感到對她有親切感的地方,也正是這樣不拘泥,堅強的性格讓她在這片土地上燦爛的生活著。不適應醜陋的房屋,便用自己的想法改裝,不喜歡鄰居們向自己借東西時的“過分不客氣”和自己去借東西時的“過分生疏”,卻又能一直努力地幫助小孩子們學習、甚至無師自通的做起醫生來,在與偷看海邊的女人洗澡被發現後卻能平靜的說是日本人幹的,這樣的三毛似乎一直用行動來訴說著她對生活的樂觀,她和荷西樸實而深刻的愛情故事,以及她的活潑堅強。從剛到沙漠的不適應,到最後離開的不捨,一直用文字來述說著那份感情的升華,也讓我在這些生活的瑣事中似乎能看到了一個在夕陽西下的沙漠裡微笑著的他。

這裡是淳樸的,卻也是艱苦的,在炎炎烈日下的沙漠裡四處望不到幾個人,8歲小女孩姑卡便能結婚,人們不敢拍照,因為那會偷走靈魂,生病了不願意去醫院,小孩子也不會認字,往往三毛和荷西一個小小的舉動在這裡都能變得很先進,這裡的人們的落後和無知讓我感到深深的傷感。然而,也正同樣是這樣的落後,奴隸的存在,啞奴一家的悲哀才更讓人覺得無奈。然而,除去傷感和無奈,沙伊達的悲劇卻更加震人心靈,甚至讓人潸然淚下,那么多人圍觀著,卻沒有人幫忙,大家在看熱鬧,在狂歡,這樣的場景卻更加深刻鮮明的展現了那裡的人們的落後於無知,讓人更有一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受,在這篇文中,三毛沒有描寫戰爭,卻有一種更加緊張的氣氛,讓我們可以不僅能看到,更能深切的感受當時的撒哈拉的無奈。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00字篇三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著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感受別有一番風味。

本書字裡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里,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水源奇缺、物質匱乏。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舊沙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家具,沒有床,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命中最神聖、最憧憬的婚禮也“搬”到了沙漠。在艱難的日子裡,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製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著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說“在一年以後,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的宮殿”,引得人不禁讚美:“你把羅馬建成了” ,三毛自豪地回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實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隨身帶著藥箱為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作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東方女性,她以東方女性不常見的瀟灑和詼諧,以中國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著現代文明。同時,她也以現代文明的角度觀看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並生動地記錄著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裡,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裡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