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讀書筆記600字三年級範文

《伊索寓言》中有許多小故事,如果你們喜歡,那就去讀一讀吧!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於伊索寓言讀書筆記600字三年級範文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一

偉大的思想家紀德說過:所謂千古不朽的藝術作品,其特點就在於無論時尚如何改變,它總是有辦法滿足任何時尚的任何人。

產生於古希臘時代的《伊索寓言》,是西方寓言體文學的開山鼻祖,也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閃光的瑰寶。作品通過兩千年的錘鍊,其特有的智慧和藝術魅力像一粒鑽石,在歷史洪流的沖刷下,愈加燁燁生輝,成為歷傳不衰的傳世名篇。

伊索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小亞細亞。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運用動物為主角的擬人化手法,漫遊各地,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的寓言故事,再加入一些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變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

寓言雖然篇幅短小,但作為人們生活智慧的結晶,它形象地反映了人們生活各方面的內容,並通過故事背後的哲理,給人深刻的啟示。寓言有的揭露了強者凌弱的暴行,有的讚頌了自由生活的美好,有的反映了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有時讚美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寓言充分體現了各種直接的生活經驗和智慧。這種經驗源於生活,指導生活,使人們從中得到教益。

《伊索寓言》刻畫描寫具體而細微,讀後令人驚嘆不已。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古希臘人的生活,從而了解當時的老鼠喜歡吃什麼食物,人們怎樣對待寵物,商賈怎么謀財取利,驢子如何遭受虐待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輕鬆有趣的故事得到不少教誨,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二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了一本書,叫《伊索寓言》。這本書的作者叫伊索,我雖然有很多書,但是這是我最喜歡的書了。

《伊索寓言》裡面有好多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背後還有許多的小道理,比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狐狸和葡萄》、《螞蟻與屎殼郎》、《農夫與蛇》等,讓我來和你們講一講。

我先來講一講《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吧,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隻狐狸出來散步,走著走著就來到一棵葡萄樹下,看著葡萄紫瑩瑩的,很漂亮,狐狸非常想吃,就使勁一跳,可還是摘不到,他就很生氣的走了,嘴裡還念著:“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經歷了許多嘗試而不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輕視成功,從此來尋求心理安慰。

有一年夏天,小螞蟻正在搬運過冬的糧食,一隻屎殼郎走了過來,小螞蟻說:“你不去準備過冬的食物嗎?”屎殼郎回答道:“糧食還有很多,慢慢來,不用急著搬運啊!”小螞蟻沒有理屎殼郎,繼續搬運著他們找到的糧食。到了冬天,小螞蟻過的很舒服,這時,屎殼郎走過來敲門,小螞蟻開門一看,原來是屎殼郎,小螞蟻問:“你來乾什麼?”屎殼郎說:“小螞蟻你能不能給我一些糧食,因為我真的很餓。”小螞蟻說:“要是你那時候跟我一起找糧食,那你就不會有這樣子的結果了。”這個故事是《螞蟻與屎殼郎》,它告訴我們目光短淺,只貪圖眼前享受,沒有長遠打算的人,早晚要吃虧的。

《農夫與蛇》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年冬天,一位農夫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走著走著,他發現了一條凍僵的蛇,農夫看蛇很可憐,就把它抱著,蛇也就慢慢地醒來了,蛇醒來之後,就把那位好心的農夫咬死了,農夫臨死前說:“我不應該幫助惡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沒有知道別人身份;不知道別人心底是否真誠的情況下,不要隨意輕信別人,壞人不會因為你的熱心而感動。我們應謹慎小心,但不要吝惜給好人的幫助。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伊索寓言》中還有許多小故事,如果你們喜歡,那就去讀一讀吧!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三

沒有人能把事實掩蓋,只要存在,就必然會留下其存在的痕跡,而那些想要掩蓋事實的人,無疑是愚蠢的。

修正液可以遮去寫錯的字,卻會留下一個更加明顯的白色色塊,反而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這就是所謂的“欲蓋彌彰”吧!

其實,之所以想要掩蓋事實,無非是不敢面對現實。寫錯字並不可怕,劃掉重寫不會影響整體的美觀與整潔;做錯事也在所難免,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勇敢的承認,誰又能怎么樣呢?但人們往往無法坦然地正視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了掩蓋不經意間犯下的一個小錯,便連續不斷的以一個又一個謊言去粉飾說辭,最後只能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就像寓言中的牧人打中羊角本不是故意而為之,況且也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他卻懇求山羊不要聲張,豈知即使山羊不說,羊角也會把真相呈現在人們面前。

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倘若為之,就定會留下蛛絲馬跡,無論怎樣費盡心思的遮掩也無濟於事。畢竟,沒有不透風的牆。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味的去逃避呢?倒不如學會面對,學會處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我們也是一樣,誰沒犯過錯,又有誰沒說過謊?結果呢,有多少謊言不曾被揭穿?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錯誤還不是一樣要公之於眾,有什麼意義呢?掩蓋事實的過程對自身不也是一種煎熬嗎?除非人生中已不再有真實,太多的虛假已讓人心變得麻木而冷漠,那樣,就不再會有在意什麼是事實,什麼是真相。但這樣的生活就是我們所希望的嗎?最終還不是自欺欺人,被愚弄的從始至終也只有我們自己。

不要企圖掩蓋事實,除非你選擇埋葬自己的真心。不過,在那之前,請仔細考慮一下,虛假的繁榮與真實的存在究竟哪個比較精彩……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四

閒著沒事,便翻開了《伊索寓言》,殺雞取卵這則寓言童話又顯現在我的眼前。

這則寓言講述的是一對又窮又懶的夫婦,不願意靠勞動致富,他們每天都向神禱告,求神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神給了他們一隻母雞,夫婦決定第二天把它殺掉。可第二天一早,丈夫拿起刀去殺雞時,卻意外的發現那隻母雞給他們下了一個金蛋。於是,夫妻倆為這隻母雞做了最舒適的窩,餵給它最好的食物,雞吃好、住好後每天都給他們生一個又大又沉的金蛋,使夫婦倆過上了奢華的生活。一天,這對臭味相投的夫婦倆都想到:乾脆把雞殺了,把所有的金蛋都掏出來。可是剖開雞肚子,卻什麼都沒有。這下,夫妻倆再也沒有金蛋了,他們不願意勞動,沒過幾年就把家產耗光了,結果又過上了貧窮的生活。

這則寓言故事讓我知道了利慾薰心,不仁不義的人,必遭報應。而只要辛勤勞動,付出的汗水就一定能得到回報。像這對又窮又懶的夫婦,不肯去勞動,整天想著母雞給他們下更多的金蛋,結果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跟這對窮夫婦一樣,他們都貪圖榮華富貴,被金錢沖昏了頭腦,到頭來還是一貧如洗。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稍微控制一下就能避免這種情況,可是他們哪裡知道呢?人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貪心不僅不能讓人得到更多,甚至連原本可以得到的也會失去。還有,如果不按自然的規律做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意願相反的結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五

我行走在一個迷宮,四周是門而有一扇門會帶我進更大的迷宮,讓我無路可逃。

我也許很急切,我已經聽到背後的催促,我沒有任何藉口阻止這催促,那就任由它,好使我未有一絲怠慢。我也許很猶豫,我的時間極為漫長,我有足夠的時間考慮我的去向。

我的面前是不同的門,我只有選其一。我不知所措,最終去拉外表最宏偉的一扇,俗人們總是認為,內外是成正比的。此時的我就像求助於刺藤的狐狸,沒有想到——

門如此沉,千鈞便是這樣的重量嗎?費半天的氣力,卻徒勞無獲,是否算一種悲哀?如若這是悲哀,這悲哀是自何處來,為何糾纏我,何不遠離我?

是我沒有看清路障,對方上了妝,一蹙眉,便把對方當西子,真是彌足可笑。誠如伊索所言,求助刺藤的狐狸,又悔又恨,卻又別無去路,只好聽天由命。而我卻不同,繞開堵死的路,我的海闊天空,還在後頭呢。

我幾度打量這扇沉重的門。花紋細琢,精緻典雅,一見便可傾心。我以為我受騙一次就不會再糊塗,可見了這堂皇的偽裝,我只想問,這是真的道貌岸然嗎?實為一個痴人。可痴人還是醒過來了,而且不敢相信眼前的門了。雖然門是十分的完美,但打不開,與畫出來的門無異了。那就讓它在這裡做一花瓶,只希望它能更多的指示世人,不為這實心葫蘆的外表所蒙蔽。

當初狐狸是回天乏術,不然,也會試著亡羊補牢。若一開始就知道,該有多好!可主執意和所有人開個玩笑,歷練我們的筋骨。

睜大眼睛吧,如果不想在看到抉擇後嘆息,就唯有做抉擇時用心。伊索在朝我微笑:“也許那隻狐狸,就死在你腳邊的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