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的讀書筆記3篇

2500的讀書筆記1

當我從網上下載《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這本書,初看到此書的書名時,我以為這是一本指導推銷員獲得成功的書。但看完之後,我才明白事實並非如此,它是最鼓舞士氣、振奮人心、激勵鬥志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奧格-曼狄諾是當今世界撰寫自我幫助方面書籍的最流行最有靈感的作家。此書被譯成18種語言,他的書充滿智慧、靈感和愛心。書中以一則感人肺腑的傳奇的故事,引申出哲理箴言,並以十張羊皮卷的形式引導讀者閱讀,每張羊皮卷都闡述了一個個成功的誓言,讓你明白更重要的真理,重新審視自己,作者奧格·曼狄諾曾說過“我以出版此書為榮”。是的,我想不光是我,許許多多的人看了以後都會喜歡上這本書,書中以羊皮卷的故事為主,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什麼最重要等,又如何做的最優秀最出色?讓自己去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什麼最稀缺,什麼就最值錢”。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生活在世上,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去尋找我們的人生價值。因為我感覺,無論我們從事哪種職業,我們自己就是推銷員,不過是所推銷的物品不一樣。首先我們要學會把自己推銷出去——推銷出自己。

一、做一個充滿愛的人

看完《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我最大的感動是海菲沒有因為是從事世俗的與錢打交道的人而變得勢利,相反,他是一個充滿熱情、充滿愛的人。活著,正因為有愛,所以才真正地活著。無論是從事什麼行業,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愛。作為一個推銷員,海菲並沒有把金錢看作唯一,也不是至高利益,當他把用來開拓自己前程的第一件長袍給了那個嬰兒的時候,他的內心是痛苦的,但更是甜蜜的,沒有絲毫的後悔,儘管他不甘心自己永遠做一個餵駱駝的髒小子,但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值得的事情。

我領悟到:活著,因為有愛。愛自己,愛別人,愛不是一種做作,不是一種掩飾,不是一種為了愛而去的愛,愛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上天也是希望愛滿人間的,不然怎么會安排最亮的那顆星星一直跟著海菲呢?而且還照在他的帳篷上一整夜。這個故事也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透視,無論在哪裡,無論什麼身份,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永遠都不要忘記一點:自己是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一個人,就要做得像個人,就要有愛。作為班級里的學習委員,我要將“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作為自己服務大家的信念。在當今商業與生活中,我們的想法他們也許反對,我的言談,他們也許懷疑,我們的穿戴,他們也許不贊成,但是愛心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我們要學會愛每一個人,發現每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學會愛自己。愛可以使人敞開心扉,獲得成功。如果沒有愛,即便你博學多識,也將會失敗,所以我們要用全心去愛,去迎接每一天。

二、做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人生難免失敗,但每一次的失敗都會給下一次的成功增加一次機會,每次遇到的拒絕也會給下一次的贊同增加一次機會。前進一步如果沒有用,就在向前一點。事實每次進步一點點並不難,抱定信念,敢於嘗試,抵制一切不良的誘惑,試一次,再試一次,去爭取每一天的成功。時刻告誡自己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堅持到底。《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告訴我:偉大,是追求的結果,更是堅持的結果。三分鐘熱度是成就不了事業的,沒有什麼容易的事,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沒有一天的事業。沒有不可能的成功,只有不敢於的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可堅持卻是那么艱難。堅持,可以摧垮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自古就有一個成語,功敗垂成,所以,不能堅持到成功不是一個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的,但是,堅持到成功也是普遍的。作為一個推銷員,生活是活潑的,卻也是艱辛的。奧格?曼狄諾說,決心成功,就不會失敗,可背後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是否能否堅持到底,如果連堅持到成功的決心都沒有,又怎么可能不會失敗呢!

三、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很多人認為,畢業了找個工作,掙點錢,孝順父母,不錯,這是一種價值觀念,大多數的人都是這種想法,為了生存去苦苦掙錢,到頭來發現自己頭破血流,活得很悲慘,還是在生存線上掙扎。再看看那些一心認真工作的人,不去在乎錢的多寡,卻活得十分幸福,難道是命運?那些為了錢去工作的人,途中發現艱辛的時候,就是沒有錢的時候,孤苦難奈,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半途而廢了,因此也就一直徘徊不前了。而那些為了工作而奮鬥的人,在遇到困境挫折的時候,恰好就是最有激情的時候,怎么可能放棄呢?事業成功了,金錢都是附屬品了。

人活著就應該有夢想,夢想並不空虛、空洞,夢想的另一端,就是自己的價值歸屬點。在實現夢想的旅途中,價值也就逐漸顯現了,人生有沒有成功與失敗呢?我覺得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夢想走,一步一步過來,即使在別人看來失敗了,我也覺得問心無愧,成功沒有定論,失敗也只是一種觀點罷了,關鍵是要自己能夠正確判斷,不偏離社會中心,不損害他人利益。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了,就是成功。努力工作吧,不要再思前想後,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現在我們要在自己嚮往以久的大學裡奮鬥,為每一天每一年或一生確立一個目標,因為生命必須有目標才能結出果實。制定目標,使過去好的成績繼續發揚,在到達目標前如果摔倒了,再爬起來,不灰心,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到挫折,因而為以後在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弱者任思緒控制行為,強者讓行為控制思緒”。我非常喜歡這句話,細細品味事實也是如此,情緒可以主宰一切。所以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如果你為別人帶去悲觀憂鬱,那么別人也會報之悲觀憂鬱。我們要讓每天充滿歡樂和幸福,去體諒別人,寬容別人。只有積極主動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真是受益非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最偉大的推銷員不是擁有很多銷售技巧,而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充滿智慧的心,擁有優良的道德準則,擁有成功的人生信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偉大源於對生命價值的不懈追求,實現自己所擁有的夢想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珍惜每一分一秒,因為它將一去不復返。把今天當做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去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意願。如果讓今天的時間白白流逝,就是毀掉我們人生的最後一頁,伴隨我們的也只有遺憾與失敗。

2500的讀書筆記2

小說《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說很早就聽說了,在大學裡,有好幾次機會在圖書館差點借了來看,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都是拿起書來看了很多頁又放下了。

不得不承認,作者是個很懂得讀者心理的人,他的作品的一大特點是情節吸引人。比如開篇第一句話就是:白嘉軒這輩子引以為傲的就是娶了七房老婆。這個帶有暗 示性的語句的確是很吸引人。後面的情節也正如讀者所料,亦或是所期盼的那樣,有很多的男女之事的細節描寫和無處不在的性暗示。雖然露骨了點,但是並不淫 穢,所以成為當代小說的經典之作。也許是我以前對這種大部頭書的恐懼心裡吧,總覺得它太浪費時間了,就幾次錯過了與之相會的可能了。其實,越是這種優秀的 長篇小說,故事越緊湊,讀起來越快,我就是用了三天讀完的。有一種讓人一翻開就欲罷不能的感覺。

這 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黃土高原上白、鹿兩家的興衰成敗,通過大家族的故事看中國的近代史,頗有點《大宅門》的意思。不同的是大宅門只是寫了白家這一家,白鹿 原是兩家。共同的是,家族的興亡與國家的成敗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國家興則家族旺,百姓都有好日子過。若是時局動盪,你方唱罷我登場,執政者輪番魚肉百 姓,那只能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了。表面上寫的是農民的鄉村生活,但實際上更像是一本官員啟示錄。

我比較喜歡的人物形象是白嘉軒,朱先生。

白 嘉軒:白鹿原的族長,掌管各種耕種,收割農事以及族人的婚喪嫁娶等事宜,具有一定的威望。至於他是怎么當上族長的,我也一直困惑。難道是賣水地,買旱地的 吃虧買賣嗎?這個虧其實後來變成了福。他用旱地種罌粟,獲得巨額利潤,引得鄉人放棄莊稼,紛紛種大煙了。從這一點上說明了他的靈活頭腦以及農民的一些特 質:跟風心理嚴重。價值規律一起作用,結果是種什麼賠什麼,菜賤傷農啊。

後來,他在子女的教育上,對鹿三的親切隨和態度,對朱先生冷先生的尊敬,對造反起義不肖子孫的薄情以及對敵人惡勢力的威脅的鎮定勇敢,到後來對黑娃的憐憫同情和對自己兒子的原諒,都說明了他是個有情義有擔當,有原則有威嚴,有血性有智慧的男子漢。

朱先 生:白鹿書院的教書先生,博學多才,文墨不俗,睿智通達,樂善好施,幽默儒雅,有著文人特有的淡定從容以及理想主義情結。他飽讀詩書,博古通今,還能占卜 算卦,這讓他聲名遠播,一時間甚至神話了朱先生。但是他並不刻板教條,看問題入木三分,一針見血。如他的口頭禪是:房是苦地是累,萬貫家財是催命鬼,這在 一次又一次的現實中得到了驗證。鄉民在匆匆流過的歲月中,越發的發現了他的預見性與深刻性。但是一回到現實之中,人們還是一如既往的流露出對財富的嚮往與 追求。在他們看來,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最踏實的,也是最真實的。農民都是活在土地上的,大概只有知識分子是活在空中的。雖然他更能看清這個 世界,但是也脫離了這個世界。

他帶領編縣誌的先生們發表抗日表請願書,投筆從戎,欲度渭河參軍抗倭寇。這種英雄主義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平均年齡60歲 以上、肩不能挑、背不能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老書生的參戰無疑是對當局的蔑視與不信任,讓執政者難看:組織抗日不力,逼得老人們上戰場。試問:真正的軍 人哪裡去了?你們在國難關頭乾什麼了?這也反映了當時民眾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不滿。比如,朱先生堅持在縣誌裡面將“共匪”改為“共軍”。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對死亡的態度,竟然能夠那么的從容不迫,並且在7天 前就寫好了遺囑:不用棺材,不通知鄉黨親戚。可正可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當朱先生的兒子繫著白布條去買黃表紙之類的喪葬用品時,他的死訊被一個農民知道 後,立刻風一樣的傳遍整個白鹿原,成群結隊的鄉親們來帶書院門口哭先生,將腦袋撞向書院大門。這位白鹿原歷史上最好的一位先生去世了,他的散在全國各地 的、各行各業的弟子們也千里迢迢趕回塬上,一睹先生的遺容。

可 是正像他的遺囑所要求的,妻子忍痛拒絕了所有來客,一律不得進入書院,不接受弔唁。這也正是他為人低調的一貫作風。不勞民傷財,不大興旗鼓。到了出殯送葬 的一天,他也沒有被裝進棺材,而是簡陋的擱置在牛車上,拉向墳場。這正好給鄉親們提供了一個瞻仰大大師的機會。在那去墳場的路上,沿途聚滿了悲戚的鄉民和 痛苦的哭聲,遍地是喪葬紙品以及數不盡的幫忙、隨行,送行的青年們。雖然他們大多數不是先生的弟子,沒有聽他講過一堂課,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無疑是最好的金 字招牌。他的葬禮超越了白鹿原史上任何一位官員的排場,人們對他的思念以及悲痛也是最真切最廣泛的。這無疑告訴世人,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眾的眼睛是雪亮 的,一位小小的教書匠,無權無錢,只是用不多的知識與才華為家鄉的教育盡了一份薄力,這樣尚能讓百姓如此愛戴如此不捨。那么,掌管著生殺大權的執政者呢? 更應該勵精圖治,切實為百姓帶來實惠,才能真正為人民所擁護。

朱先 生最絕的是他的預見性。都說:入土為安。但似乎這位才華橫溢先生已經算好了將來的某一天他注定要被挖墳鞭屍。於是,不裝棺材不置墓地,只是隨便在地里一埋 ——方便將來的人更好挖。這讓人情何以堪!唯一的陪葬品只是他終其一生的十幾本著作來當作枕頭。這是何等的大氣與豁然啊!還有一塊他親自雕刻有字的但是用 牛皮紙封住的磚頭,但是他卻將這個迷一樣的東西帶入了地下。直到幾十年後,到了那個瘋狂混亂的年代,帶著紅袖章的紅衛兵把先生的遺骨挖出鞭屍的時候,才揭 開了這個秘密。

磚頭兩面各寫著六個字: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依然是那么的犀利與深刻!充滿了諷刺的快感!

這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是對敏感事件的直言不諱。如對國民當局的諷刺:對國民黨作威作福的軍官稱為“白腿子烏鴉兵”;對蔣介石瘋狂暗殺共產黨人的諷刺:由朱先生 說出天下注定是朱、毛的;對共產黨內反右傾擴大化的諷刺:為共產黨出生入死的白靈最後卻被黨內自己人懷疑為內部叛徒與奸細而慘遭活埋;對文化大革命的諷 刺:由朱先生的遺物文字將文革徹底否定為自作孽等等。充滿了對國家、時代、民生、民族命運的反思與憂慮。

除此之外,該作品明顯的對陝西地域文化如陝西方言,特色小吃,當地民居,風俗習慣,農民生活、農活知識等等也進行了不少的描述,讓讀者學到很多的知識。

2500的讀書筆記3

《平凡的世界》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黃土高原也是我的家鄉,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都是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上國中的時候,老師給我推薦了這本書,當時覺得這本書沒什麼特別的,聽著名字就沒意思,所以一直就沒有去讀它,直到後來暑假無聊順手翻開了它,當我打開第一頁的時候,就被一個雨雪描寫的場面給吸引住了:“…系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玲玲的飄灑著…”我喜歡景物描寫,給人美的享受,這可能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過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20xx年的季節變化,相同的季節不同的手法描寫,讓我大覽宏圖。我深深愛上了這本平凡的書,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么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裡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

當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么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贛台,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邃所在,也是這本書的精華。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書中穿插兩個交錯複雜的愛情故事。相信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聽到田小霞都會有惋惜的嘆氣聲,田曉霞是孫少平的貴人,她的出現,孫少平是幸福的。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么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感覺少安就是身邊的某一位人。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么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么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么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么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平凡的世界》這本普普通通的書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理解,改變了我的思想,改變了我的態度,它深深震撼了我,他們的命運受制於那個年代,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只是儘可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體味不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