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300字

目送是一部作者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的散文集。讀完目送,讀者的筆記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目送讀書筆記300字,希望你喜歡。

目送讀書筆記300字篇一

《目送》中一共有散文七十二篇,主要是對親情和作者周邊人物的感悟,寫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各種真實的情感。

已是不惑之年,再來讀《目送》,頗有共鳴感,經歷的事情多了,感悟也多了。我最喜歡《目送》中的一句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路的另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這讓我想起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時自己走向教室那小小的身影,上一年級時那大大的書包幾乎能把孩子帶到,到現在,孩子卻不願依賴你了,獨立,她成了少年。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們是多少次這樣目送孩子的離去。父母的日漸老去,我對父母的依戀依舊繼續著。歲月的流逝匆匆,心裡更加深深地體會著父母情,子女情,父母子女這世世代代的輪迴,上蒼早已安排好了一切,沒有人能改變上蒼的決定。而我們能做的,僅僅是陪著父母老去,陪著父母,一直走下去……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後,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目送讀書筆記300字篇二

人都有溫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燒著野火的龍應台。散淡的文章里,把濃濃的親情深埋在字裡行間;隨意而寫的閒適中,把台灣的風土人情傳遞了出來;即便寫的只是家裡的日子,還是在不經意間把一個大家的深刻隱約的顯露。

貌似不著邊際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溫情。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揚厲愛深愛切的感受,只是隨手把撿起日子裡的點滴,然後,你會在無意之間被貌不驚人的文字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默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溫暖。

寫親情一般都回難以自持在濃的化不開的情感里。但是,《目送》不會讓你如此,即便筆者的母親腦萎縮不認識自己的兒女,但是你也會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滿愛意的孝順中,看到燦爛的人性,把你溫暖的留下含笑的熱淚。書的最後寫到作者的父親埋葬故里,族人把這個從台灣回來的孩子按照當地風俗榮光下葬。你會為鄉里人們那打不斷的骨肉相連而浩然落淚,那是自豪的淚,交織著民族大義的淚。一句,族人們就像迎接自家裡十幾歲走丟的孩子一樣的,在幾十年後接來了從台灣回來的骨灰。你不能不為之動容!

合上書的時候,你的思想會在那一場葬禮的轟轟烈烈中升騰,從一個人的愛,到一個家的親,最後闊達到一個中華民族的分合。你會忍不住想,哪些走丟的優秀華夏兒女,又有多少,又會葬身何處呢?扼腕嘆息里,桑梓依舊在,青山永不老。

這就是大家的文筆,不著痕跡里,就寫出了大視野大境界。

目送讀書筆記300字篇三

我讀了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唯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台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台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里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視窗,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台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說,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台“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台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