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6篇

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著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6篇,歡迎借鑑參考。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一

暑假讀書篇之二 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著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書櫃中借讀了這一本名蓍。 王冕,浙江諸暨人,七歲喪父,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著母親為人做點針線掙點小錢和自己為人放牛維持生計。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終因家裡貧窮,而不能上學,於是,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去學堂站在窗外聽課,還用自己放牛積攢的一點小錢買來書本。

一次,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河裡鮮艷的荷花正盛開著,生來好學的王冕心裡有了一種突發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筆畫出來,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把剩下的一點小錢,不買書了,只買一些鉛粉之類的物品,開始學畫荷花,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子長了,他不僅畫得像了,還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特有的高貴品質畫了出來,人們見他畫得好,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地到他那裡買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於他的畫賣得好,他的家境也漸漸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書中第一回王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的事跡,使我感觸很深,也許因為我和王冕同是諸暨“老鄉”,心中便有了一種特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正因為這樣,書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從頭到尾,反來復去地看了四、五遍。古人尚且可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成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吃好穿好住,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只要向父母開一聲口,還不就是呼之即來,比比古人王冕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感。 要說諸暨的“耕讀之家”,讀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把歷史追溯到了元代,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耕讀之家的典範,身為諸暨人的我,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古人、無愧於王冕的耕讀之人呢?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二

看了《儒林外史》的第二回,我又認識了一個歷史上頗有點名氣的讀書之人,一個屢考屢敗最後卻大器終於晚成的——周進老先生。

明憲宗成化末年,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進,花白花白的鬍子,頭上總是戴著一頂舊帽子,已經是一個老人家了。他為了自己能夠出人頭地,榮耀鄉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到了60多歲了,居然連個秀才也不能考上。一天,他與他的姐夫一起來到了省城,走進了貢院。周進由於聯想到了自己沒有考上秀才,觸景生情,悲痛不已,一頭撞在了號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滿地打滾,哭得口中鮮血直流。幾個商人見他很是可憐,於是湊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買了一個監生。於是,他馬上就向替他捐監生做的商人們磕頭,說:“你們是我的再生父母,我周進將來如變驢變馬也要報效你們!”不久,周進憑著監生的資格居然最終還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

周進曾經屢考屢敗,可他絲毫沒有氣餒,居然能使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都被感動了,主動替他花錢捐了一個監生來做,後來終於考上了秀才,但他沒有驕傲自滿,而是繼續努力,又考上了舉人,最後還中了進士,提升為了御史。

古代的科舉制度,還是商人花錢替周進捐買了監生,我在此不予妄加評論了,但我要說的是,我在周進的身上看到了一個閃光的點,那就是“敗不餒,勝不驕”,這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三

看了《儒林外史》的第十四回,我又看到了一個和前十二回完全不一樣的騙局。

馬鈍是一個名士,一向視功名如糞土,兩袖清風,無牽無掛,喜歡遊覽名山大川,一次,他受人之託,來到了杭州的文翰樓改卷。到了杭州,馬鈍就乘機遊覽起了西湖,江南的許多美景,讓他流連忘返。走著,走著,他來到了一個洞中,剛要抽籤的時候,突然身邊出現了一個老頭,馬鈍見他留著又長又白的鬍子,真像年畫裡的神仙,於是,就問他:“敢問仙名仙壽?”“回馬二先生,賤名姓洪,今年已有三百多歲了。”馬鈍聽後大吃一驚,心想難道他真是一個神仙,不然他怎么會知道我的姓名?“你已遇老仙,那就不用抽籤卜算自己的命運了,請你跟我來吧!”馬鈍跟著那自稱仙人的洪先生走了,他倆來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洪“仙人”對他說:“這就是我的家。”二人走進了屋子,只見那“仙人”用紙包了十幾塊黑炭給他,對馬鈍說:“你把這個黑炭用火點燃,就會燒出紋銀來的。”馬鈍一聽,馬上回到住處用火燒了起來,沒想到,居然真的燒出了十幾錠紋銀。不久,馬鈍聽說了洪“仙人”死去了的訊息,馬鈍急忙前去弔唁,他悲痛地對著死去的洪“仙人”說:“您是一個神仙,神仙怎么會死的呢?”“誰說他是神仙,他今年才六十多歲。”洪“仙人”的家人說。馬鈍心想,他們準是在騙我,洪“仙人”曾經給過我十幾塊黑炭讓我去燒,白花花的銀子被燒了出來,這還會有假嗎?”殊不知,那是洪先生為了得到一個神仙的虛名,不惜自己的錢財把銀子故意裹在了黑炭里,故事看到這裡,我為一個身為名士的馬鈍,居然不知這個世上本無神仙的道理,感到可悲!我也為一個做夢都想有一個神仙虛名的洪先生,感到可嘆!

從這個故事裡,我既看出了馬鈍的無知,又看出了洪“仙人”的愚蠢。馬鈍枉為一個名士,如此笨拙的一個騙局,他居然信以為真,令人可笑。而洪“仙人”的裝神扮仙,卻是為了度一個虛名而去不惜損失自已的金錢,更是讓人啼笑皆非。看了這則故事,想想身邊時有所聞和時有所見的人和事,比如那些成群結隊地到處看相算命,燒香拜佛,他們的舉動和馬鈍的無知有什麼兩樣呢?有多少個又象洪“仙人”這樣的人,比如很多中考和高考的學生,由於成績不好,考分不上線,為了能被學校錄取,不惜用錢去買名校,這樣的做法與洪“仙人”的愚蠢又有什麼不同呢?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四

看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我看到了一起奸詐狡猾的騙局。

婁府三公子和四公子,出生名門,父親在朝廷中有十分顯赫的地位,錢財俸祿,三輩子也吃不完,所以,兩位公子就十分的慷慨大方,他們喜歡結交各路的朋友,但是,也正是因為慷慨大方和喜愛交友,讓他們陷入了“朋友”設計的圈套之中。

一天深夜,兩位公子的“好友”張鐵臂來到了婁府,兩位公子覺得十分的奇怪,又看他渾身血淋淋的,手中還拿著一個包袱,血從裡面不斷的滲出來,樣子很是嚇人,兩公子問道:“不知朋友深夜到訪,有失遠迎。”“不敢,不敢!”“不知朋友手中拿的包袱裡面裝著什麼貴重物品?”張鐵臂說:“一言難盡啊!我平生有一個最恨的仇人和一個最愛的恩人,我殺死了最恨的仇人,包袱里的當然是他的首級,今日,我是來向你索要五六百兩銀子報答我的恩人!”兩位一聽,毛骨悚然,顫抖抖地去柜子掏出銀子,交與張鐵臂,張鐵臂把那裝著“人頭”的包袱留下,起身便走。兩公子不敢打開包袱,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包袱漸漸發出臭氣,大家受不了了,三公子才把包袱打開,沒想裡面哪裡有什麼人頭,只是一個沾滿豬血正在腐爛發臭的大豬頭,這下兩位公子全部都明白了,原來自己是落入了“好友”的圈套之中,但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張鐵臂早已跑到縣外把一半的銀子分給了兩位公子的另一個“好友”權勿用,他們一起逃之夭夭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交朋友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他的內心深處。交得一個好的朋友,會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如果交到了狐朋狗友,那就是一件不幸的事。俗話說:“人不識字是半苦,人不識人是全苦”,從《儒林外史》的十二回中的豬頭案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句話的意思,正因為婁府的二位公子人不識人,所以被張鐵臂騙去了錢財。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五

暑假讀書篇之五 《儒林外史》中有光明磊落的君子,也有不少奸詐狡猾的小人,還有一些貪官污吏。

嚴貢生,廣東高要縣的一個鄉紳,經常仗著自己財大氣粗,霸占別人的東西,一次,他把一頭病豬賣給了縣裡一個窮人王小二,日後,王小二家把豬養得白白胖胖,都到了一百多斤。一天,王小二的豬竄到了嚴家,嚴貢生見白白胖胖的一頭肥豬,心裡一陣高興,便把豬偷偷的關了起來,王小二一家因走失了豬,心裡非常著急,於是,四處尋找,後來才知道,是被嚴貢生關了起來,王小二的哥哥王大急匆匆地去了嚴家討豬,可王大不僅沒有討回豬,還被嚴家的僕人把腿給打得瘸了,王小二一家哭著到縣衙痛告嚴家,他們要求知縣讓嚴家受到嚴厲的處罰,知縣說道:“這件事我一定會秉公辦理,你等且回去。”王小二一家這才安了心回了去。本來,私自打瘸別人的腿應當嚴加處罰,沒想到這知縣是一個十足的大貪官,嚴家只給了他幾十兩銀子,他就徇私枉法,不予追究了。

這件事不僅反映出了像嚴貢生一樣貪得無厭,無惡不作的鄉紳勾結象湯奉一樣徇私枉法的狗官,欺負窮苦的老百姓,看到這裡,我為王小二一家感到氣憤難平,我對嚴貢生和湯奉這兩個奸詐小人嗤之以鼻!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六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儒林外史》的書,它是作家吳敬梓筆下的代表作。

這本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動。有愛才如命的嚴監生;有苦讀詩書的鮑文璽;有打秋風的張鄉紳……

最吝嗇的就是嚴監生,家財萬貫,僕人眾多,卻格外的“節約”。家裡一斤肉都不賣,有時候家中的的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來一兩錢買熟肉來給孩子誘饞。有時候,今天的菜可以留到明天甚至到後天才吃完,他還格外剋扣工人們的工資。有一次,他的弟弟嚴貢生因犯罪別追差,當巡捕來到嚴監生家裡來搜查的時候,他才十分心疼的拿出一小串錢交給巡捕搪塞過去。他的正妻王氏死的時候他也十分心疼,心疼他少了一個精打心算的人。又恰逢他結婚,有幾個人就乘著時機把他的金銀首飾都偷了個精光。在他臨死前,他還從被窩裡伸出兩個手指頭,死死不放,為的是那燈盞里的那兩斤還在燃燒的燈草。直到最後,趙氏挑掉了其中的一斤燈草,他才閉上眼睛一命嗚呼了。

最可笑的是牛浦,因為一次機遇他遇到了牛布衣,牛布衣死後他盜其之詩,來進行販賣,最終事情暴露逃亡。

《儒林外史》一部耐人尋味的書!《儒林外史》一部充滿趣味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