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讀書筆記

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社會公德讀書筆記,希望您喜歡!

社會公德讀書筆記篇一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社會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少不了我們對社會公德的重視。

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減少違法犯罪活動,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它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

愛崗敬業、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夫妻和睦、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拾金不昧……中華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社會公德讀書筆記篇二

遵守社會公德,是一個人的美德。現在的人很富有,但他們對社會公德的理解是怎樣的呢?有一幅著名作家華君武畫的漫畫,反映了人們對文明視窗的污染,對社會公德的褻瀆。

這幅漫畫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車站裡,幾個衣冠楚楚,西裝革履,儀表不俗的青年霸占了母子乘車處的護攔,而那位母親卻被擠了出去,樹立的牌子上明明寫著“母子乘車處”但這些人卻視而不見,充當假文盲。那位母親用懷疑和無奈的目光盯著他們,但面對她的卻是冷漠。

唉!現在的青年充當假文盲的不少,難道他們會不認識“母子乘車處”幾個醒目的大字?從這幅圖中看到的事實,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個寒假髮生的事情。

記得那是晴朗的日子,萬里無雲。我因腳扭傷了,只得坐車上學。車到了一站又一站,人漸漸多了起來。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但沒有一個人為她讓座,汽車啟動後,猛地剎車,老奶奶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可人們對此都無動於衷。“老人家,坐我這兒吧!”一位身著軍裝的人看不過去,就起身扶老奶奶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但旁邊的一位謙謙君子卻不知廉恥地坐在讓出的位子上,全然不顧大家的白眼和責罵。只聽老奶奶說:“唉!現在的年輕人吶!”……

想到這裡,我不禁要問:“難道這些人的腦子裡裝的就只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一車人對老奶奶的處境硬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冷漠無情嗎?怪不得當今社會不講公德的假文盲蔚然成風!”我真誠地奉勸這些人:“不要讓私慾控制了自己的靈魂,玷污了自己的心靈!”

社會公德讀書筆記篇三

道德講堂的目的就是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宣傳道德楷模,規範道德行為,倡導道德風尚。以下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社會公德道德講堂心得體會》由培訓心得體會欄目為您精心提供,歡迎大家瀏覽參考。

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第三個戰略目標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加強社會道德假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法治和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於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始時期,人們價值觀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層次化。就整個社會而言在價值取向中以“講實惠”的價值觀念占居首位。雖然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譬如,社會上一些領域存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現象;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針對這種情況,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從以社會公德為核心的基礎文明建設抓起。

社會公德是公民在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中應該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種準則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並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夠做到的,它有更明顯的公共性,維護的是社會的共同利益和全體公民的整體利益,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具有廣泛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因此,文明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識不僅僅是個人優良素質的一種體現,而且對維護公共利益、公

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社會的健康與穩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道德教育絕不應是簡單的說教,而應讓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實踐中參與道德建設,在活生生的現實環境中提升道德素質,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促進全社會的文明發展。曾聽說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國人曾到法國旅遊,在該國一個公園看到這樣一幕:一位大約三、四歲的小女孩在一片草地前停下腳步,並沒有踩上去,而是小心翼翼地繞道而行。於是他問小女孩?為什麼你沒有踩草地?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因為小草很美啊!要是我踩了它,它就不美了!"小女孩的回答並不是"因為媽媽不準"或者"要罰款"之類,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道德與美的內在關係,也反映了先進的社會道德觀念。可以想像,小女孩所受的道德教育在無形中引導其學會愛護自然乃至尊重他人,建立和諧美好的 相互關係。所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才可指導人的一言一形,才能有益於大眾。

不同的歷史時期,道德就有不同的內涵。中華民族是一個崇高道德的民族,有著優秀的道德傳統。例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可貴的道德觀。新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基;建國後雷鋒、焦裕祿等優秀人物的無私奉獻精神世代傳頌。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市場經濟。因此,我們應在傳統美德基礎上注入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道德觀念,建設新型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道德文明。

我一直都贊同:"為人民服務"是每個人的道德基本準則。不論是共產黨員,還是領導幹部,以及民眾之間,都應該儘自己所能,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在日常生活中,我時刻記著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中國人,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擁護黨的政策,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從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的光榮。更重要的是,要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消除封建迷信,堅決與邪教作鬥爭。只有這樣,努力全面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將來才能為實現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