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

阿Q正傳》這部小說十分的短,卻表現出當時舊社會的弊處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歡迎借鑑參考。

《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一

《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阿Q是一個農村的流浪者,沒有家,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有給別人作短工,他除了可以出賣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自己的姓名籍貫都不在意。在人們的侮辱、打罵中的他漸漸變得麻木不仁,遊手好閒。

雖然阿Q到處受到壓迫、排擠、侮辱,但是他總是“樂觀”。在受到侮辱時,他不是奮力反抗,正視事實,而是愚昧地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為自己奴隸地位和底下、屈辱處境辯護,用我看似可笑的瞞和編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勝利,在“苦中求樂”。

他非常貧窮,還自欺欺人地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 東西!” 他充分表現了辛亥革命時人們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輕自賤,麻木輕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傳》我感到了一種憤慨,但是卻無從得知那感覺的來源,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於魯迅的這中篇小說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過我仍從中理解到一些東西,並從父母那兒得到了一些證實。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通過自己打自己來排解,轉而還很得意。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自輕自賤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地得勝了來辯解,然後竟然就像忘了剛才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反敗為勝,反辱為榮。

阿Q是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對手。不會說話的他便罵,力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對抵抗力稍為薄弱的小D,則揚起拳頭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輕保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魯迅先生說中國人的大毛病是聽天任命與中庸,這毛病是由於卑怯性而來的.。“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以自-慰,倘他有了權力別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兇殘橫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並不中庸。”我認為其實這一點和後面的精神勝利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同是精神勝利法只是對自己,而這種卑怯性卻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負。

魯迅正是以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字裡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應該剷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獲取真正的勝利。

《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二

晚時分,落日的餘暉透過窗戶斜斜地照在了我的書上。我微微側躺在椅子上,手裡捧著一本散發著墨香味兒的——《阿Q正傳》。

阿Q不但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工作略長久時,他也或住在臨時主人的家裡,但一完就走了。所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起阿Q來,有時人們會說:“阿Q,你真能做!” 阿Q也不管是褒還是貶,總之很高興。阿Q很自尊,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的眼裡。最惱人的是在他的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起於何時的癩瘡疤。

作者用寥寥幾筆給我們刻畫了一個質樸、老實、勤勞然而又流里流氣、投機取巧的人物形象。對於阿Q,魯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阿Q本質是一個勤勞淳樸、老實的農民,但由於當時社會的黑暗,造就了他懦弱麻木的病態的心理。當被一些閒人欺凌的時候,他的一句“兒子打老子”的話,充分體現了他的無奈、可憐,側面也襯託了那個社會的愚昧和落後。

此時,窗外已經是花燈初上,偶爾有幾顆星星在空中熠熠生輝。遠處的點點燈火微弱卻溫暖,給人一絲溫馨。我想,阿Q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是他在那個冷漠麻木的社會中給自己帶來溫暖的唯一方式吧!

“阿Q精神”在許多人眼裡是不被肯定的,因為它代表著自欺欺人、喪失鬥志,認為它是阿Q在被欺負之後一種無能的表現。但我卻覺得“阿Q精神”有時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在受到挫折卻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阿Q精神”可以幫助我們驅散失敗的陰影,緩解心理壓力,幫助我們重新樹立信心,不斷進取。

在當今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一場比賽只有一個金牌獲得者,其餘的選手則慘遭淘汰,這時“阿Q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高手過招也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機會”,這種“阿Q精神”可以讓我們獲得比冠軍更重要的東西——良好的心態。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三

《阿Q正傳》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和毒害的不覺悟的農民形象。阿Q是一個農村的流浪者,沒有家,沒有固定的職業,只有給別人作短工,他除了可以出賣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甚至連自己的姓名籍貫都不在意。在人們的侮辱、打罵中的他漸漸變得麻木不仁,遊手好閒。

雖然阿Q到處受到壓迫、排擠、侮辱,但是他總是“樂觀”。在受到侮辱時,他不是奮力反抗,正視事實,而是愚昧地用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來為自己奴隸地位和底下、屈辱處境辯護,用我看似可笑的瞞和編造出退路,自我安慰,取得精神上的勝利,在“苦中求樂”。

他非常貧窮,還自欺欺人地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什麼 東西!” 他充分表現了辛亥革命時人們的心理——自欺欺人,妄自尊大但又自輕自賤,麻木輕信的半殖民地人民。看了《阿Q正傳》我感到了一種憤慨,但是卻無從得知那感覺的來源,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於魯迅的這中篇小說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過我仍從中理解到一些東西,並從父母那兒得到了一些證實。他受了委屈,反而要通過自己打自己來排解,轉而還很得意。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自輕自賤的人。被人用棍子打,常用“兒子打老子”就心滿意足地得勝了來辯解,然後竟然就像忘了剛才的一切,去喝酒去了。阿Q就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反敗為勝,反辱為榮。

阿Q是喜歡與人吵嘴打架,但必先估量對手。不會說話的他便罵,力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對抵抗力稍為薄弱的小D,則揚起拳頭擺出挑戰的態度,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則動手動腳,大肆輕保這些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現。魯迅先生說中國人的大毛病是聽天任命與中庸,這毛病是由於卑怯性而來的.。“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以自-慰,倘他有了權力別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兇殘橫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並不中庸。”我認為其實這一點和後面的精神勝利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不同是精神勝利法只是對自己,而這種卑怯性卻使很多弱小者受到欺負。

魯迅正是以阿Q這個不朽的典型暴露出國民的弱點,寫出國人的靈魂。從作品的字裡行間中,我能體會到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同時作者也集中描寫和痛徹批判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通過在辛亥革命中阿Q的表現和悲劇命運,深刻地總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作品在故事情節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廣的背景和人物的命運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等糅合在一起,組合得十分成功。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應該剷除封建思想的毒瘤,才能獲取真正的勝利。

《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四

觀看了電影《阿Q正傳》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原因有二:一是為阿Q的滑稽表演所吸引,然而又不由的使我沉思起來……其二,就是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作為一個文學家的深刻觀察力和犀利的鋒筆不能不叫人稱絕!

阿Q是 魯迅先生筆下成功塑造出的一個小農民,他生活在舊中國社會的最低層,深受封建主義和官僚的壓迫和毒害。他無知,迂腐,麻木,掙扎在反動勢力的魔爪之下不能自拔。就在那樣的社會中,那樣的環境下,Q 有他絕妙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的本領。從而一次次地把Q從失敗轉為成功, 從痛苦轉為歡欣,從恥辱變為光榮!—這就是Q君的精神勝利法。

被別人打了,自己無力反抗,眼見 “仇人”就在眼前 ,自知久戰不能取勝,於是甩一句“兒子打老子,”得意洋洋,轉身便走,此時他竟十分榮耀,因為他是勝…利者,多么可悲啊!

在當時的社會中難道只有一個Q君嗎?不,Q君何止一個?他的朋友遍天下,他的化身滿神州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這套看家的本領——“精神勝利法”何時失傳了呢!

當滿清皇帝正在做 “天朝大國”美夢的時候,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炮打開了古老神州大門,立時,火燒圓明園,搶襲北京……清王朝無半點反抗的能力,遭到西方列強的凌辱,以致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的大小條約,自1840—1949年間共有一千多項,中華民族的主權喪盡了,勞動人民的血汗源源不斷地流向西方……滿清皇帝卻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這是禮尚往來,以中華之物力討國人之歡心,我天朝大國,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對待朋友就應誠心誠意”。

好個禮尚往來,中華民族已身陷水火之中,還白天做夢,自稱“天朝大國”,這不是自誇自醉的精神勝利法嗎?

平民施用“精神勝利”法便要在無知中死去,國家施用精神勝利法, 便會在自我陶醉中淪喪,這就是魯迅先生告誡世人的警語!

好在愚昧無知的阿Q時代已經結束,歷史的列車已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康莊大道,中國人民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的為四化大廈添磚加瓦,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使我們看到了祖國的未來。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使我們感到充實,我們再也不會使用精神勝利法自高自大,我們有了能力保護自己,武裝自己,放眼世界,世界人民向偉大的新中國投來了驚奇羨慕的目光,中國人民有了真正的棲身之所,再也不會委屈求全,歷史終將證明:阿Q及其它的秘訣已經化為推動中國人民奮起抗爭的巨大動力!

《阿q正傳》讀書筆記800字五

《阿Q正傳》是魯迅《吶喊》中的一篇小說,文中他寫入了阿Q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以及心理描述,使我身臨其境。

《阿Q正傳》一共九章,寫了阿Q的變化。第一章“序”交代了為給阿Q作傳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此刻的處境;第二章和第三章重點描述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利用別人的痛苦來表現自我的勝利,表現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強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後寫了辛亥革命波及未莊以後,阿Q自發神往革命的願望和行動,以及假洋鬼子不準他革命已後,他對辛亥革命的極度失望,反動派竊取革命果實,阿Q被殺的悲慘結局。

透過阿Q的故事,我能夠看出當時中國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愛國,一心向著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動,我要向他學習。

阿Q的生活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辛勞,痛苦。人們都不愛國,都成了假洋鬼子,裡通外國,成了奸細。

由於阿Q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利也沒有,沒有屬於自我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後務必強迫理解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象讓我感到十分的無奈,在現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象發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裡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的社會裡他的這些做法是否能夠給予同情呢?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對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應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我的世界裡,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