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小學生讀書心得

蕭紅寫的《呼蘭河傳》,是一本吸引人的著作,通過回憶式的描寫,形象生動的表達了蕭紅的思想情感。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一

呼蘭河是蕭紅長大的地方,經過蕭紅回憶式的描寫,我的眼前仿佛也呈現了一個同樣美麗的故鄉,呼蘭河竟讓我心馳神往了。書中的語言乾淨明朗,清新自然,捧讀時,有如在山野中綴飲一杯菊花茶,其清香一直繚繞不去。

我喜歡蕭紅的敘事風格,也被她筆下的呼和蘭所感染。

蕭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小說的七個章節中,分別描繪了小城風情、家中的親疏人物,以及獨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雖說儼然一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把我帶入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家鄉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純樸的同時也再現當地人們平凡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在大山里生活的人們,外來思想無法傳入,人們還是信著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套教條,靠著土地和老天過日子,有病有事求神靈,甚至連談婚論嫁也要過了神靈這關。在"團圓媳婦"這一章,就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神靈對小女孩身心殘酷的剝奪和人格的褻瀆。人們在封建社會的愚昧無知,在生活中所鬧出的笑話與無奈,一生只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計著的也無外乎"柴米油鹽".我覺得可笑又可悲。當下我們與過去的他們有哪些差別,弊益又在哪?我們又在重複些什麼?

"呼和蘭這小城裡邊住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七十了……"

蕭紅語言自然,天然去雕飾。我認識了那個高大而慈愛的祖父,我仿佛看見了,小蕭紅拉著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園的路上。在燭光掩映的房間裡,蕭紅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學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夕陽的餘暉中,他們相視笑著,走到歲月深處。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二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夫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 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裡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了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三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常的特別,跟別的小說明顯的不同,文中的人物都非常的愚昧、無知,對生活一點都不積極!我非常的不喜歡他們。

此文圍繞著呼蘭河邊的小村莊來寫,開始寫了村莊裡的大泥坑,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好的家禽都死在了裡面,可是周圍的人們只是在想怎么躲開它,而不是怎么解決它,哎,真是替那時候的人們悲哀啊!思想簡直是太落後了,一點都不積極向上,好像天天就是為了活著才活著的!

還有一個跟我一樣大的小姑娘,本來是同樣的十一二歲,我還在上學,她卻早早的給人當了媳婦,而且被她的婆婆又打又罵,還被用熱水燙了三次,最後一次被活活的燙死了。好好的童年就這樣失去了,我真的開始痛恨那個社會了,要是我在那個年代,我不瘋了才怪呢!

糊糊塗塗的年代,簡簡單單的歲月,一點色彩都沒有的日子,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為我們的現在慶幸、自豪吧,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現在,擺脫那種年代的愚昧,為了我們自己的未來,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