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讀物讀書筆記

科普讀物就是給大眾科普知識,那它的讀書心得怎么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科普讀物讀書筆記,希望你有所收穫。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篇一

1980年,正是電影的熾熱期。“文-革”之後,中國的電影事業正如日中天。電影是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和當時人民的精神食糧。電影老少皆宜,受到大家的喜愛。我當時正是少年,和大家一樣對於電影知識的了解有著渴望。為了普及電影知識,在電影製片廠工作的葉永烈先生受約先後寫過三本有關電影的讀物。《電影》是第三本,側重於電影的發展史。該書1979年成稿,1980年修改,1981年由黑龍江省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印數44200冊,定價只有五角八分。此書列入國家出版局大型綜合性從書“小學生文庫”,出版後受到廣大小讀者的喜愛。

葉永烈先生的《電影》是一本電影的小史。薄薄101頁的小冊子,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了電影的發展史。講述了電影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負雜,從單一到多品種,乃至電影的製作、電影的分類、電影的未來發展,都一一涉獵。尤其是第三部分“電影的將來”寫得更是美好。作者當時預測;全息電影、有味電影、汽車電影、電視電影、家庭電影,甚至“用新技術時代武裝電影”,在三十年前提出這樣的展望都是不簡單的。“在將來,電子計算機還將幫助人們拍出更為奇特多變的特技鏡頭。”他還說,“電影是誘人的、動人的,將來的電影一定更誘人、更動人!”

站在三十年後的今天讀這本兒童讀物,在緬懷童年和心焦如渴看露天電影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嘆電影事業和經濟建設一樣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改革的洗禮,新技術新工藝已經實現了葉永烈先生的《電影》里預言的那些電影種類,而且計算機技術的套用使電影更加豐富多彩,誕生出更多的作品,設計出更多的效果。可以說,新技術推動著電影蓬勃發展,立體電影、3D電影、電腦合成的種種鏡頭和影像給電影帶來了一場革命。葉永烈先生如果再添加些新的內容,會使這本小書更加完善、豐滿。

筆者得到的這冊小書扉頁上蓋有紅色印章,為石家莊拖拉機配件廠子弟學校圖書館。該校正是我國著名射擊名將趙穎慧的母校,她在這裡讀國小時開始學習氣步-槍射擊。16歲獲得全國八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射擊冠軍,獲得“八運新星”榮譽稱號。當年她也許看過這本小書?書保存得非常好,三十年中不知道多少學生看過,沒有皺摺,平展如新。今年暑假,這所有過輝煌歷史的學校就和周邊三所廠辦學校合併成一所新的國小。這本書,正是在兼併中被圖書館賣出的吧?

三十年啊,國內國際發生了多少事?包括電影事業在內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世事人非,不朽的是人文和知識。這本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的小書依然煥發光彩,有著開卷有益的力量,讓人更加珍愛今天的美好生活。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篇二

原來以前在電視上曾經看過關於神秘不明飛行物的新聞報導,我總感到十分的好奇,心想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它離我們人類究竟有多遠呢?今年暑假,我讀了《與不明飛行物的親密接觸》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多個關於地球人與外星人接觸的神奇故事以及人類對宇宙的猜想與探索,使我受益匪淺。

書中介紹了一些關於目擊不明飛行物的事例,如在麥田圈,百慕達三角和美國的51區,有許多人都發現了不明飛行物,當然這是最普通的UFO遭遇。1973年10月,維普開著大拖車飛弛在公路上,突然維普發現有一件奇怪的飛行物正在低空飛行,他連忙喚醒睡覺的妻子,但是當他們再度看窗外時,怪物不見了。過了一會,他從後視鏡中發現怪物在他的車子後面,他把頭伸向窗外,怪物突然發出“閃光”,一顆火球飛了過來,命中了他的頭部,他感覺頭部熱得好像裂開了,眼睛也睜不開了。還有一些人與外星人有過親密的接觸,如被外星人綁架。被外星人綁架,這是不明飛行物事件中最絕妙也是最尷尬的一類事件,被綁架過的人群中間,有的人有惶恐不安的預感,有的人尚失了語言能力,有的人甚至死於非命,但也有人幸運地被外星人醫治好了疾病。1975年1月,南美洲阿根廷拜市28歲的羅斯.阿爾貝特被綁架到了外星人的手術台,被無知地拔掉了幾根頭髮做實驗,但卻一點也無疼痛,真是神奇呀。許多國家都報導過一些“外星人綁架案件”,這些被綁架者往往在事後就被抹去了記憶,需要通過催眠的方式才能喚醒這部分的記憶。法國小鎮阿里斯特地建造了一個UFO機場,用來專門迎接外星人的來訪。

從書中我知道目前人類與不明飛行物的接觸大致有四種方式,一是在一定距離內曾經接觸過,二是UFO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比如汽車無法發動,飛機引擎失靈,在地面上留下痕跡等,三是UFO附近出現類似人形的生物,並且與地球人有著直接的接觸,這種接觸包括握手,交談,地球人被綁架等,四是與外星人的心靈接觸。外星人通過對地球人進行了催眠,在地球人的潛意識裡留下痕跡。1997年10月聖地亞哥的“天堂之門”事件就是一個例子。

通過閱讀這本書講述的故事和探索過程,我了解到人類與UFO的來龍去脈以及人類對UFO探秘的最新動態,激發了我對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了我的無窮想像力。雖然科學界對於UFO的看法還不一致,但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總有一天人們會揭秘這“天外來客”的。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篇三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科普讀物》這一本書。它使我深有感觸。

《科普讀物》的內容數不勝數。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小道理,比如:地球的周長為39690、天空中用肉眼能看見的星星一共有6947顆,天空中用現代天文望遠鏡能看見的星星一共有幾十億顆……這便成為我記憶中的一部分了。我讀了《科普讀物》後,解開了一直埋在我心頭的問題:為什麼航天員在太空中會長高?為什麼在月球上聽不到見聲音?土星為什麼戴草帽?等等。為《為什麼天文台要搬到山上》這一篇文章那裡,我認識到了因為了為了儘量減少空氣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所以天文台要搬到山上去;從《太陽是個大煤球嗎》這一篇文章那裡,我明白了太陽不是一個大煤球,而是一個大氣球,上面有許許多多的氫元素;從《為什麼航天員要穿航天服》這一篇文章那裡,我體會到了因為航天服可以很好地保護航天員,防禦來自太空的各種威脅,所以航天員要穿航天服……

《科普讀物》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今年暑假老師讓我們讀的書里有科普讀物,我讀的是《可怕的科學》系列書中的一本。

《可怕的科學》是【英】尼克 阿諾德的原著,由蕭倩翻譯的。這一系列書是英國經典少兒科普讀物,一共有10冊,分為“非常實驗”和“另類歷史”兩大類別。之所以命名為“可怕的科學”,是因為這些書從更真實、更貼近生活的角度詮釋了科學的真相。並不是單純的解釋科學實驗,而是加入漫畫的引導和例子,更真實,讀起來更有意思。我要寫的這本書,是“非常實驗”中的《危險食物》。

在這本書里,每講一個實驗,後面都會有結果和解釋,有時還會帶上一些小知識。而且最後還有關於這個實驗的小連結,能了解更多的知識,在一個單元過去後,還有綜合性的選擇題測試,更豐富了知識面。我覺得這本書簡直就是科學實驗、小百科和漫畫的結晶。

比如在第二部分—驚悚的蔬菜里有一個實驗是土豆的力量,跟弟弟妹妹打賭可以不用刀在土豆上插個洞,然後用吸管使勁往土豆上插一下,你會發現:吸管在土豆上插了一個洞,現在就等著收錢吧。這是因為:吸管是一個圓管,而圓管是一種很強力的結構。對科學家來說,“力”是一種能移動的物體,或者是改變物體外形的東西,正是這種力讓吸管插進土豆。最後的“我打賭你不知道!”說:一個運動的東西越重,你就越難讓它停下來。科學家把這個叫做“慣性”。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把一個超級大油輪的引擎換到後退擋以後,它還要往前滑行1.6千米才能停下來。這也是為什麼用網球拍去擋炮彈實在是一件很白痴的事情。

我喜歡讀“可怕的科學”系列書,因為它會在幽默中給你解釋科學道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是很好的少年科普讀物,全面、有趣、簡單實驗、容易學習,就是這本書給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