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

中國自古就有“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名言佳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歡迎借鑑參考。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一

讀完《烏丟丟的奇遇》,我和小精靈們的感覺一樣:珍愛生命!這本書介紹了木偶人烏丟丟悄悄離開了給予他身體的小女孩珍兒,遇上了吟痴老人。後來在吟老的陪伴下,去尋找給予他生命的布袋老人和珍兒,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奇人奇事。在吟老的引導下,他有了一顆火熱的愛心。

這篇童話在結構上跟其他文學作品有所不同。每一章節都是以詩開頭,後一章節是前一首詩的末句。就像評論家崔道怡所說,是由十四行詩花環連綴而成的。這是詩的童話,童話的詩,這是一種新的文體,詩與童話的完美交織。

在作家金波的筆下,天地萬物,像收藏的物品、蘑菇人都具有一顆跳動的心;孩子、動物都有心中的夢想,就像種雞蛋的小姑娘;在時間的長河裡,每一個有生命的都在逐漸變化,在這變化中,誰讀懂了生命的真諦?讀著一行行文字,看似簡單,但停下瀏覽的目光,我們會思考: 文字的背後在告訴我們什麼呢?讀到蝴蝶頂著大風去赴約,吟老為保護蝴蝶,讓蝴蝶到他的帽子中避風,蝴蝶說:“我要自己飛到她(薔薇花)身邊,即使這大風阻擋我飛到她那兒,我的靈魂也會飛去見她。”這時,烏丟丟認為他很固執,難道必須自己飛到她那兒才算是真誠的赴約嗎?他不但很固執,簡直有些傻氣了。而吟老認為:“蝴蝶也許是對的。對自己所愛的人,就應當靠自己的力量來到她身邊。做事要聽從真誠的心來調遣。”後來,蝴蝶被狂風捲入河中。讀完這一章節,我陷入沉思中,也許,我在小時候,會像小精靈們一樣深深感動於這情節中。可在這一刻,我已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帶給我更多的是思考。我並不像吟老這樣認為,既然可以藉助外在的力量,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來到自己所愛的人的身邊?出現危險,帶給彼此將是更大的悲痛!如果對方真誠地愛著你,我想,對方更希望的是你安全地來到她的身邊,難道利用外在的力量就不是真誠的嗎?只要心中有愛,不管採取哪種力量,都是動人的。

在和小精靈們共讀這本書時,我和他們開玩笑地說:“金波爺爺是否更擅長寫詩?老師讀著幾個地方,發現前後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老師還沒細讀這本書?”孩子們聽了我指出的疑問後,都驚訝地大叫:“真的,真的。”呵呵,也許我的小精靈們跟我一樣,也沒有細讀。現摘記如下:

書中的第三章節“重返童年的晚會”中寫了吟老完全忘記了蝌蚪人,在蝌蚪人的一再提醒下,才回憶起小時自己畫的蝌蚪人。可在第十章節“回歸生命”中,卻寫著這些蝌蚪人是他細心的母親把他最早的作品珍藏起來,給他剪貼成一枚枚書籤,在他十八歲生日的時候,母親親手送給他。這是一段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事,而前面卻提到他一時怎么也想不起這些蝌蚪人?

文中寫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珍兒就像小姐姐一樣照顧他,他也陪伴著她過得很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讓我們讀者感覺時間比較久。可聯繫上下文,這段時間最多也只有三天。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二

《烏丟丟的奇遇》是著名詩歌家、散文家、童話家金波爺爺的一部精品。

我在看別人寫的讀後感時,看到一段,覺得寫的非常有道理——“這本書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流動的風景。因為書中所有的生命都在流動,都在渴望,都在尋找……即便是詩人書柜上的玩具和詩人的廢紙簍,都是具有生命的實體。有血有肉有靈魂。他們都渴望得到愛或者在尋找愛。吟痴在尋找童心,尋找童年的友情。烏丟丟在尋找珍兒和布袋爺爺,他們是親情的化身。蝴蝶逆風而行,在表現對友誼的忠誠和堅定。芸兒種雞蛋花,是在尋找理解和夢想。雕塑師殘缺不全的藝術品,是在尋找完美和理想。所有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流動。在人生的尋找中,他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當廢紙簍說出使詩人驚訝的、充滿哲理的詩句時,詩人並不知道那些話曾經是他丟棄的詩稿。與其說這是一份尷尬,還不如說是一份無奈和感慨。時光的易逝並不是主要的,詩人想給我們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體驗,那些我們丟棄的東西中有美麗。”

書中處處充滿了溫情,幾乎每一篇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很喜歡文中的那隻逆風的蝴蝶,她為了一朵曾為自己遮過雨的薔薇花的約定,不怕路遠,不怕風大,一定要在約好的時間與薔薇花相會。蝴蝶曾經說過:“即使大風阻擋我飛到她那兒,我的靈魂也會飛去見她。”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誠信與友誼呀!可惜那隻蝴蝶最終被大風颳走了。我看的時候不禁在心裡默默祝願,希望蝴蝶能找到在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薔薇花。

文中多次提到“愛”和“心”,這兩樣都是一個真正的人必備的,而烏丟丟——一個曾經只是一隻小腳丫的布偶,在尋找布袋爺爺和珍兒的路途中,獲得了全新的生命,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可金波爺爺又在美滿的故事後加了個具有悲劇性的結尾:布袋爺爺為了尋找小腳丫一病不起,最終去世;烏丟丟為了救大火中的珍兒,將身體都燒掉了,只剩下會說話的小腳丫;最後烏丟丟為了珍兒,將自己的腳融入了珍兒的身體,讓原來需要拐杖撐扶的珍兒不再殘疾了。來自:

最讓我佩服的是,書中金波爺爺精心編織的“十四行詩花環” (全書分十四章,前一章開篇的十四行詩的尾句與後一章開篇的十四行詩的首句是相同的,而尾聲的十四行詩又是前十四章的十四行詩的首句組成)簡直絕了!也難怪,金波是個大詩人,他寫不出就沒人能寫出了。一年級我們就學過他寫的詩歌《鮮花與星星》。

希望我長大後寫文章能寫的像金波爺爺一樣好。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三

讀完《烏丟丟的奇遇》,我和小精靈們的感覺一樣:珍愛生命!這本書介紹了木偶人烏丟丟悄悄離開了給予他身體的小女孩珍兒,遇上了吟痴老人。後來在吟老的陪伴下,去尋找給予他生命的布袋老人和珍兒,一路上,遇到了許多奇人奇事。在吟老的引導下,他有了一顆火熱的愛心。

這篇童話在結構上跟其他文學作品有所不同。每一章節都是以詩開頭,後一章節是前一首詩的末句。就像評論家崔道怡所說,是由十四行詩花環連綴而成的。這是詩的童話,童話的詩,這是一種新的文體,詩與童話的完美交織。

在作家金波的筆下,天地萬物,像收藏的物品、蘑菇人都具有一顆跳動的心;孩子、動物都有心中的夢想,就像種雞蛋的小姑娘;在時間的長河裡,每一個有生命的都在逐漸變化,在這變化中,誰讀懂了生命的真諦?讀著一行行文字,看似簡單,但停下瀏覽的目光,我們會思考: 文字的背後在告訴我們什麼呢?讀到蝴蝶頂著大風去赴約,吟老為保護蝴蝶,讓蝴蝶到他的帽子中避風,蝴蝶說:“我要自己飛到她(薔薇花)身邊,即使這大風阻擋我飛到她那兒,我的靈魂也會飛去見她。”這時,烏丟丟認為他很固執,難道必須自己飛到她那兒才算是真誠的赴約嗎?他不但很固執,簡直有些傻氣了。而吟老認為:“蝴蝶也許是對的。對自己所愛的人,就應當靠自己的力量來到她身邊。做事要聽從真誠的心來調遣。”後來,蝴蝶被狂風捲入河中。讀完這一章節,我陷入沉思中,也許,我在小時候,會像小精靈們一樣深深感動於這情節中。可在這一刻,我已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帶給我更多的是思考。我並不像吟老這樣認為,既然可以藉助外在的力量,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來到自己所愛的人的身邊?出現危險,帶給彼此將是更大的悲痛!如果對方真誠地愛著你,我想,對方更希望的是你安全地來到她的身邊,難道利用外在的力量就不是真誠的嗎?只要心中有愛,不管採取哪種力量,都是動人的。

在和小精靈們共讀這本書時,我和他們開玩笑地說:“金波爺爺是否更擅長寫詩?老師讀著幾個地方,發現前後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老師還沒細讀這本書?”孩子們聽了我指出的疑問後,都驚訝地大叫:“真的,真的。”呵呵,也許我的小精靈們跟我一樣,也沒有細讀。現摘記如下:

書中的第三章節“重返童年的晚會”中寫了吟老完全忘記了蝌蚪人,在蝌蚪人的一再提醒下,才回憶起小時自己畫的蝌蚪人。可在第十章節“回歸生命”中,卻寫著這些蝌蚪人是他細心的母親把他最早的作品珍藏起來,給他剪貼成一枚枚書籤,在他十八歲生日的時候,母親親手送給他。這是一段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事,而前面卻提到他一時怎么也想不起這些蝌蚪人?

文中寫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珍兒就像小姐姐一樣照顧他,他也陪伴著她過得很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讓我們讀者感覺時間比較久。可聯繫上下文,這段時間最多也只有三天。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四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好書《烏丟丟的奇遇》。手捧著這本散發書香的書,我不禁掩卷沉思。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烏丟丟從木偶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並在珍兒與吟老的感召下變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真人,從而展開了優美而憂傷的奇遇。

全書以十四行詩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真,善,美。布袋爺爺對烏丟丟的愛,珍兒對烏丟丟的愛。以及吟老對烏丟丟的愛,蝴蝶對玫瑰的愛……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感人肺腑。為什麼烏丟丟要和珍兒不辭而別呢?喔,原來是這樣。烏丟丟無法忘記布袋爺爺,是呀!誰也不應該忘記賦予自己最初生命的人,但也不應該忘記曾經給予自己關愛的人哪!他這種不辭額別是錯誤的,何況珍兒對他那么好,把他當親弟弟一樣照顧,而且明天就是珍兒的生日呀!,一意孤行,太自私了。

接著向下閱讀,吟痴老人為何見了多寶閣中的玩具會熱淚盈眶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反覆閱讀起來,第六章 重返童年的晚會。原來,吟老見了這些玩具就想到了父母,晚會,開始由玩具變成了親人,由快樂變成了郁沉。無論是誰,只要進入童年的回憶,自然會想起自己的母親。況且,吟痴老人的母親是一位多么的善解人意,體貼細心,有文化的好母親,她為兒子的童年留下了一份多么寶貴的畫畫呀!正是因為這幅畫,這樟木老頭兒,這每一件童年的見證,才勾起了吟老的幻想。晚會結束了,吟老與烏丟丟的奇特旅程也開始了。

這不,在旅程中,烏丟丟結識了一隻蝴蝶。那蝴蝶正迎風而飛,這是為什麼呢?繼續向下閱讀,是這樣的,去年的今天,那玫瑰為蝴蝶遮風避雨,從而它們定下來一種生死之約---蝴蝶若不如約趕去,玫瑰將會凋謝!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李白的長干行以及 莊子 一書中的抱柱信。正是因為青梅竹馬,才凝結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用,信譽,信義!才有了本書中的 孩子的情話。我的名字叫可人 等章節。更有了第九章中的詩句——我真想回返到你那時的年齡,用青春換回永遠的青梅竹馬。不久,烏丟丟還結識了一位種雞蛋的小女孩。為了完成她這一心愿,烏丟丟和吟老也花費了不少心思。是呀,雞蛋當然不會開花,但在芸兒幼小的心中,她將雞蛋當作種子。但這其實也是一種追求,追求的本身也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種子,只要有信念,天真與無知也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是呀,在孩子的心中,夢幻與現實是可以相互照應的,而長大了,這無邪的天真將會如煙消雲散的消失再也不回來了。。。

烏丟丟的旅程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想知道結局嗎?那我就告訴你吧!烏丟丟回家了,他去看布袋爺爺了,可布袋老人卻走了,他永遠離開了烏丟丟,這對丟丟好似晴天霹靂。這也意味著烏丟丟少了第一個家,他要去珍兒姐姐那,吟老很不情願,烏丟丟也不情願。是呀,正是吟老,烏丟丟才成了有感情的人,吟老與烏丟丟的這段難忘的父子情也該斷了。

可就在烏丟丟去見珍兒時,學校發生了火災。烏丟丟為了救珍兒,為了實現以愛回報回歸生命的家園,而身體燒成了灰燼,只剩下一隻小腳丫,但唯一倖免的是小腳丫還活著,這是因為小腳丫的存活是因為愛被愛包圍著,這就是生命的價值!不久,小腳丫覺得珍兒跛的厲害,便將腳丫溶入了珍兒的腿中,珍兒獲得了健康,可烏丟丟再也沒了……

烏丟丟的奇遇是部美麗純淨的童話,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哲理之書,命運之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1000字五

這是一個憂傷的童話,他珍惜生命的可貴,懂得用愛回報生命,他是誰?他就是烏丟丟。當然其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比如:種雞蛋的女孩。在烏丟丟和吟痴老人(詩人)去尋找珍兒(一個給於烏丟丟生命的女孩)的路途中,他們看到一個種雞蛋的小女孩,她叫芸兒。當時,大家都笑她、說他,就連烏丟丟也有點瞧不起她。第二天,她在吟痴老人的支持下,把家裡的雞抱來給蛋“催苗”。大家更加瞧不起她了,第三天,蛋真的長出了小苗,所有的人都臉紅了......這就是愛的力量。

相信,用愛可以滋潤我們的心靈;用愛可以溫暖我們的童年;用愛的彩虹可以遮住天空的烏雲;用愛可以讓世界更美麗!

烏丟丟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丟失的一隻小腳丫,是珍兒給了他腦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存在,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快樂和悲傷,他的不辭而別,只能說明他的年幼無知,他不知道這樣做會給珍兒帶來什麼樣的痛苦。

無意中,他闖進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這裡,他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詩簍子”、木頭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們因陪伴吟老過日子,感受著他的氣息和靈感而獲得了生命,在他們為吟老舉行的“重返童年”的晚會中,烏丟丟才真正體會到了快樂,因了愛的滋養而產生的快樂。

於是,他開始了尋找布袋爺爺和珍兒的旅程。在遠行途中,他們碰到了逆風的蝶,他讓烏丟丟懂得,對自己所愛的人,應該靠自己的力量來到她身邊,不管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種雞蛋的芸兒,讓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種子一定會發芽、開花的……這種種經歷,讓烏丟丟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人”是多么幸福,這幸福來自於內心的豐富。

為了讓自己更完美,他最後將自己變成了珍兒的一隻健康的腳。“布袋爺爺給了他生命,珍兒給了他血肉,吟老給了他智慧。他現在雖然只剩下這隻腳,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兒的生命中。”烏丟丟因為被愛而獲得了生命,更懂得用愛去回報而使生命美麗。

愛,讓烏丟丟的生命變得更加鮮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