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妮日記》5篇高中筆記1000字範文

《安妮日記》不僅是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鐵證,還顯示出了一個少女在苦難中頑強生長的人性之美。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供大家閱讀。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一

在這個周末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安妮日記》。這本書描寫了小主人公——小女孩安妮和家人為了躲避戰火的災難,而不得不在密室中艱難生存的故事。

安妮於1920xx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一開始她和姐姐、爸爸、媽媽過著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可是在1933年希特勒當上了德國總理後,希特勒便建立了猶太人隔離區,只要是猶太人就必須配戴一顆黃星做標記,這樣德國人就好分辨猶太人了。因為德國人與猶太人發生了利益上的衝突,又由於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同,再加上猶太人很富有、很聰明,所以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肆虐的壓迫和殘忍的屠殺。從此安妮一家便沒有了自由,安妮和姐姐不能去上學了,安妮的爸爸和她的媽媽不能再工作了。他們再也不能生活在幸福、美滿、快樂、和平的國家裡了,只能生活在恐怖和苦難當中了。為了人身安全,安妮一家人從德國幾經周折逃到荷蘭這個國家躲藏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德國攻占荷蘭。安妮一家和其他四人不得不躲進了密室,這一年安妮才13歲。她本應像我們一樣在學校里專心致志的學習,開心玩耍,享受童年時代的幸福時光,可安妮和她的姐姐卻只能在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地方,苦苦的捱過過了兩年。在密室的兩年,安妮每天都在寫日記,記錄一家人在密室中的單調、困苦的生活,以及自己在困境中精神和心理的壓力,和她對未來生存的信心的希望。安妮還給她的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叫————“貝蒂”。安妮把它當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都會和貝蒂“說”幾句話,讓“貝蒂”知道戰爭的恐怖;希特勒的殘酷無情;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自己家人生活的苦難。安妮她多么嚮往原來沒有戰爭的和平時光啊!她不想在黑暗的密室里生活了,她想重獲自由,再見陽光,她想進入學校學習,她想在自己的家裡和同學盡情玩耍……

我很喜歡《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讓我知道了人在困苦和在困境中應當採取的生活態度。還讓我了解了那時候希特勒的殘酷、無情、冷漠。如果讓我選擇在哪個年代生活的話,我想我一定選擇在和平年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學習、玩耍。不要讓安妮的悲劇重演,我也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發生,永遠和平……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二

同一個安妮怎么會有兩種不同的人生結局呢?現實中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事情只有在文學作品創作中才會發生。我所讀到的安妮,恰巧就被安排進了兩種不同文學作品中,一個是日記體的《安妮日記》,一個是小說體的《樓上的房間》。

說來確實巧合,我竟然能在前後兩個毫無關聯的活動中,遇到描寫同一個人(安妮)的兩部作品,並同時引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最先接觸到的是《安妮日記》,那是我幾周前在校園小蜜蜂讀書活動節上買到的一本書,封面上那個坐在窗前的女孩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大,一身淡藍典雅的長裙,一席烏黑光亮的長髮,單手托著腮,凝望著窗外,那憂鬱而期待的眼神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斷定這是一本值得品味的好書。可是,恰逢期中考試,我剛看了個開頭,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就只好暫時將它束之高閣了。

近日,南京市小學生“找尋我愛的書”主題徵文活動如火如荼得開始了,了解完徵文信息後,就津津有味地收看起先鋒中小學生網上作文平台里的“好書導讀微視頻”,在277集好書推薦的視頻短片中,我隨手點開了第P089集視頻,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國小姚鑫老師在短片中向我們推薦了小說《樓上的房間》。隨著她將故事梗概一層層鋪展開來,我眼前再次浮現出窗前那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安妮!故事情節如此相似,竟然有如此巧合的兩本書嗎?帶著這個疑問,我迅速跑進書房,從書架中翻出了那本剛買不久的《安妮日記》,我捧著書,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讀完這本書用去我整整三個下午的閒暇時光,我終於弄明白了。

《安妮日記》是安妮·弗蘭克13歲時所寫,採用日記體形式,詳細記錄了她在兩年多時間裡躲避德國納粹搜捕的生活經歷,她終日躲在狹小的密室中,充滿恐懼、痛苦和煎熬,就連最基本的溫飽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就連去視窗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變得那么奢侈,一旦被納粹發現,如花的生命就隨時可能被終結,但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她把密室的生活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探險,危險變成了浪漫,恐懼變成了新奇,這裡發生的一切都成為她筆下的日記素材。不幸地是,最終納粹還是發現並抓捕了她,這位猶太女孩16歲時死於納粹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後來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歷史證據。

看完《安妮日記》,我對安妮的結局感到萬分的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我還是不忍心相信這樣一個年輕少女的生命被敵人無情地扼殺。我立刻讓媽媽幫我從網上預訂了新書《樓上的房間》,作者約翰娜·賴斯根據《安妮日記》寫就了這部小說,大概是出於美好的願望吧,他為安妮重新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由於長期困頓於狹小的空間,導致她肌肉萎縮,行動艱難,但在小說的最後,安妮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她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和平與自由。我很喜歡小說的這個結局,它讓我深刻地理解了戰爭的殘酷和自由的可貴。

能夠對照著閱讀同一個故事不同體裁的作品,這實在是個巧合,留給我更多的則是收穫。通過這樣的兩本書,我既讀出了真實的歷史,也讀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冀。閱讀,讓歷史上的人變得更顯得有血有肉,豐富感人,也讓現實中的我更懂得有情有義,珍愛生活。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三

一隻手掙脫命運籠罩著的絕望,同時,另一隻手托起廢墟中看到的希望。

安妮,一個猶太人小女孩,她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庭。她每天都生活得很快樂、充實,即使在猶太人被一系列反猶法令限制後,她依然積極地面對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樂趣,在少女的朦朧時期里與赫洛談了半場戀愛。

然而,一張傳喚令打破了安妮看似平靜的生活,一家人與范·丹一家人提前開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起初,安妮也還只是一個小女孩,會拿自己與姐姐做比較,埋怨媽媽的偏心,埋怨范·丹夫人對自己的管教。漸漸地,她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成熟”,後來的她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日記中竟然有那么多埋怨媽媽的句子。她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孤芳自賞,必須學會與家人和睦相處。於是,她試著與媽媽和姐姐交談,互相溝通,漸漸加深了解,增進了母女、姐妹的感情......

好像蝶蛹從繭里飛出來變成美麗的蝴蝶,安妮終於蝶變了。

你,自卑、敏感,少女的心思尤其的細膩,一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語總能成為一把利劍,幾乎刺透你的心臟,壓迫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你窒息。你曾想過放棄生命,曾想過到一個遙遠的國度里去生活,但一張張慈祥的笑臉始終在你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漸漸地溫暖著你的內心,拼湊美麗的思緒,一個更加強勁有力的心臟開始跳動。你,開始接受一切真心的話語,抵擋一把又一把的風刀霜劍。自己原來的傷痕漸漸地癒合了,你不斷地變得堅強、勇敢,也學會了用笑容癒合別人的傷口,無所畏懼地一直向前,從天黑直到天亮。

喔,你蝶變了。

從年少的無知與懵懂到如今的懂事與頑強,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褪殼,一次又一次的蠕動,一次次的被流言壓垮,又一次次的強撐站起。人們看到的只是曾經的你和現在的你,從來都沒有看到曾經的你到現在的你到底經歷多少風霜雨雪。

安妮如此,你也亦是如此。儘管蝶變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但環境不同,經歷不同,心性不同,終會塑造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那不像原來的你自己,是比原來更富有內涵的你自己。這個過程不僅是自我重新塑造的過程,同時也是認識世界的過程。安妮,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慷慨與貪婪兩種極端的人性,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並認定這個方向,不會被所處的環境所動搖。你,在這個過程中看清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只有利益捆綁,還有愛,愛超越一切,給身處混沌的你我增添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蝶變之所以疼痛,恰恰在於它的重新塑造,不斷打破,不斷整合,而蝶變的可貴之處,在於重新塑造了自己嶄新的形象和美麗的飛翔。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四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你能相信這是出於以為13歲女孩之手的文字么?如果是現在當然不相信,但請把時間調到二戰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寫出這樣既憂鬱又向上的文字應該是合乎情理的吧。

這就是安妮?弗蘭克,德籍猶太人。她留下來的日記使她名聞遐邇。15歲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是的,安妮在她的日記里傾訴這一切:對母親的不滿,對父親的敬佩,對彼得的愛意,對勝利的希望。有消極也有積極,有恐懼也有歡樂。日記里呈現的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安妮。常有人說小孩子怎么會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所以常有人將自己的文章寫的很假,並沒有"我筆寫我心”。而安妮的日記將一個少女的煩惱都實話說了出來,這讓我不禁又許多共鳴之處,即使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年代裡。

本書大致講了安妮一家為了逃避德國人把猶太人送往集中營的慘劇,逃到了她父親公司樓頂的密室里,在那裡度過了2年多的時間。與他們住在一起的還有凡達一家和一位牙醫。在那個密室里,白天不能說話因為下面是在工作的德國人,而且始終不能拉窗簾。晚上只能靠聽收音機來了解外面的情況。炮聲不斷,隨時都可能被德軍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卻在日記里仍表現出對戰勝的希望,這是我所敬佩的!

同時安妮在日記里闡述著自己對彼得的愛意,這是每個少女都會有的青春期的懵懂。彼得是凡達夫婦的兒子,一個英俊的小伙子。在安妮受不了母親的封建思想是就會去找彼得獲得思想上的寬慰。

在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充滿可怕的,因為日記擱筆的那一天就是安妮一家被發現送往集中營的那一天。不知道安妮在那裡受了多少的虐待……總之從她在密室的日記中也大可看出戰爭的殘忍。從此我比從前更迫切的渴望世界和平!哼,可惡的希特勒,那個連一隻老鼠死了都會掉眼淚的人竟對自己對猶太人所做的一切都沒有感覺的人也配在這世界上存活過嗎?如果當初隆美爾暗殺死了希特勒,那么百姓的苦難也會提前收尾!

“密室里一陣強烈的騷動,大家苦盼已久、談了又談但似乎美好得太像童話的解放,真的變成現實了嗎?今年,1944年,會給我們帶來勝利嗎?我們還不知道。不過,希望已經在我們心中復活了,這股希望給了我們新的勇氣,使我們再一次堅強起來。我們必須勇敢地忍受這所有的恐懼、窮困和苦難,現在我們關鍵是要保持鎮靜和堅定。現在比以往更需要咬緊牙關不叫苦。”這是安妮日記里的一小篇,讓我看了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量。我想正如安妮面對困難那樣,再壞的事情,再不安的過程也總有結束的時候。

安妮弗蘭克,她給了我充滿信心活下去的動力,給了我陽光,給了我少女的共鳴!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五

直到今日,我仍不願去回想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場全球性的戰爭,一想起它,腦中便會浮現出遍野的屍首和撕裂心肺的痛苦呻吟,我不要看到不幸的淚,不要看到絕望無助的眼神,我要聽到全世界人民高聲頌讀渴望世界和平的讚美詩,而不是吟唱無助的詠嘆調。

初涉《安妮日記》大約是在兩年前吧,好奇的我與一名猶太小女孩進行了一番心靈的交流。正是這番不尋常的交流使我的心靈有了如此的震撼與觸動……小女孩名叫安妮,出身在一個猶太家族,父親是一家糖果公司的老闆,因此小安妮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然而,正值豆寇年華的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有悲慘遭遇。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突襲戰,二戰由此爆發,接下來便是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無奈的安妮一家悄悄躲進了父親公司中的一間密室,躲避戰爭。然而,他們最終還是被發現了。安妮一家被兇惡的納粹黨徒關進了令人窒息的集中營。但是,安妮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堅強,她努力。她每天在發黃的床榻上悄悄記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堅信,這么一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少女有理由活下去,並且活得更為出色。出人意料的是日記突然中斷了,無奈的她終於含淚倒在了黑暗中,但是她的精神並沒倒,堅強的猶太人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法西斯政策倒台了,她們獲得了重生……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說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聽,遠處傳來了頌讀讚美詩的聲音,渾厚而圓潤的嗓音縈繞在我們耳際——人性的光輝!

讀書,總會有感想;但讀書,更是為了找到心靈的寄託。讀後感,就是這種寄託的外觀讀課外文學作品,要把自己融進去,慢慢體會,在思想上交流,在心靈上溝通。本篇讀後感,基於這種體驗,實實在在地寫出了自己內心的觸動和思考,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融進去了,又跳出來了,固而“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的感嘆是深刻的,又是現實的;對“人性的光輝”的讚美,對人類良知的呼喚又是普遍的。就文章語言而言,由於閃爍著思想的光輝,因而雖不華美,卻很準確,也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