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的讀書筆記550字左右

《草房子》是曹文軒叔叔純美小說系列中的一本。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房子讀書筆記550字,一起來看看吧。

草房子讀書筆記550字

最近我看了著名作家——曹文軒寫的一本書,名叫《草房子》。這本書主要講的不是用茅草做的那一座房子,而是講主人公桑桑的童年經歷。

桑桑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所以常常會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他看見鴿子沒有家,他眼珠子一轉就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家裡的碗櫃改裝成鴿子籠,可他沒有考慮後果,結果被媽媽罵了一頓;他見人家用漁

網捉魚,他就把父母床上的蚊帳拿下來,再找來竹竿做成網架,一張漁網就做好了。可是晚上的時候,父母罰他不許用蚊帳,讓他被蚊子叮得全身上下全是紅包;他看見夏天賣冰棍的人,用棉被把冰棍包起來,他就把冬天的

棉衣穿在身上,這樣就成了油麻地的一道風光……

看到了桑桑的故事,我想起來了生活中的自己。我也是一個比較頑皮的孩子,我也常常和我媽媽開玩笑,那可是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啊!最好笑的還是那一次,有一天我從英語班放學回來,因為我們英語班樓下有一個

用積分換東西的柜子,我想了想:我要給媽媽一個大“驚喜”,嘻嘻嘻嘻!我用十分積分換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小蟑螂。回到家裡,我把“小強”放到了媽媽的梳妝檯上。這時媽媽說:“我要去超市,你去不去?不去就在家看

家。”我去,我要去。“媽媽走了過來,正準備梳頭,卻大叫一聲:”啊,有蟑螂!“然後一溜煙兒的跑到床上,說:”你別把那東西拿過來,你快扔掉!“我把蟑螂拿到媽媽面前,說:”這是假的呀!哈哈哈哈哈……“”

你這孩子。“”不是去超市嗎,快走吧。“我趕緊轉移話題。”好吧,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否則,你懂的。“謝謝媽媽”。

每個孩子都有頑皮的一面,可書中的桑桑比任何一個孩子都頑皮。我覺得頑皮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們不要以為頑皮就是不聽話,其實大人們也是從這樣的童年過來的。這本書讓你哭,讓你笑,有興趣的同學,也來看看吧

《草房子》讀書筆記550字

這是一個發生在60年代初期的故事,在那遙遠的油麻地,生活著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

故事是從禿鶴開始說起的,那個沒有一根頭髮,但卻對尊嚴執著堅守的男孩。他和桑桑是六年的同學,起初他對自己的頭髮並不介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慢慢變強,他開始注意別人看他的目光,注意別人打量自己時的不懷好意,於是他開始保護自己的頭,不讓別人摸,不讓別人碰。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受到了一系列的嘲笑、排擠,他默默地忍著,直到後來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改別人對他的態度。

桑桑是校長桑喬的兒子,性子活潑,他天生的頑皮也曾讓桑喬和桑桑的媽媽很是無奈,但就是這樣一個頑皮的他在經歷了重病之後,選擇了好好活下去。國小那六年在桑桑的記憶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桑桑的啟蒙教育,它讓桑桑成長,讓桑桑從稚嫩走向成熟。

杜小康在油麻地國小里算最大的,高高的個子,敢做敢當的個性,不辛的家庭讓他過早地體會到人生滄桑。在他爸爸死後,他一個人從油麻地國小門賣東西。待桑桑出來找他卻又不得不回去上課時,他看著桑桑的眼神是那樣無奈、那樣悲涼,儘管他在微笑,可誰又懂那微笑後的艱難。

這個故事講述著油麻地里的笑,油麻地里的淚,講述著歡樂,卻又同時講述著悲傷。這個故事充滿了的是人間最美的情感: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師生之情、同學之間的友情與義氣,親戚朋友之間的親情……,體會到對生命的另一種詮釋,那微笑著的堅強……

草房子讀書心得

今年“五一”節日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草房子》,它的作者是曹文軒。曹文軒1954年出生於江蘇鹽城農村,在那裡生活了20xx年,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他也是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成就並不限於兒童文學領域。

《草房子》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江蘇的水鄉。故事從桑桑上一年級開始,一直講到1962年他國小畢業。桑桑是校長桑喬的兒子。油麻地國小是一色的草房子,桑桑的家就在油麻地國小的校園裡,也是一幢草房子。十幾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規則,又似乎是沒有規則地連成一片。

它們分別用作教室、辦公室、老師的宿舍,或活動室、倉庫什麼的。在這些草房子的前後或在這些草房子之間,總有一些安排,或一叢兩叢竹子,或三株兩株薔薇,或一片段預告開得五顏六色的美人蕉,或乾脆就是一小片夾雜著小花的草叢。

這些安排,沒有一絲刻意的痕跡,仿佛是這個校園裡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這個樣子。……油麻地國小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鋪張,比那裡的任何一個人家的選草都嚴格,房頂很厚。因此油麻地國小的草房子裡,冬天是暖和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這一幢幢房子,在鄉野純淨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房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

曹文軒運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詩意地開始了他的故事。整部小說以善於異想天開、頑皮調皮的桑桑的成長為線索,但講述的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獨立的,分別主要講述一個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經歷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靈記錄者。隨著一個一個的人物清楚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個一個的故事依次展開,各自發展又最終交疊在一起,我們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鋪開的捲軸畫。這實在是一幅漂亮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畫卷!

這部小說為我展現了純真的孩子的世界,從孩子的眼中,我體驗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

隨著“六·一”的臨近,學校校園文化節安排給我的任務是詩歌朗誦。於是乎,我很強烈的想起春晚中的一個節目,一群小朋友的朗誦,極具震撼力。而此,就是希冀從中尋找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