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親的藉口有感_父愛是無私的作文

《父親的藉口》這篇文章,向人們揭露了一個當今社會上存在的嚴峻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孩子過於依賴父母,不能夠自立。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讀父親的藉口有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讀父親的藉口有感篇一

看完《父親的藉口》這篇文章,我的心靈被震撼了,這不長的文字中,向人們揭露了一個當今社會上存在的嚴峻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孩子過於依賴父母,不能夠自立。

《父親的藉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兒子在106國道上出了車禍,但是沒有受傷。他的父親得知後,並沒有按照兒子的要求去幫他處理。他的兒子很生氣,認為自己的父親一點兒都不關心自己,所以在父親晚上回家時大發其火。他父親這樣解釋說:“我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該如何解決,所以,我只好在辦公室里等你的爺爺,讓他來幫助我,我整整等了一天。”兒子一愣,半晌才明白父親的用意,低下了頭。因為,他的爺爺在十年前就去世了。

在明白過來這個父親說的話之後,我不禁深深地敬佩起他來,敬佩他巧妙地教育了孩子,更敬佩他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

如今的中國,“小皇帝”“小公主”越來越多,能獨立生活的孩子越來越少。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如果連自己的生活問題都無法自理,那將來怎么會建設好祖國?因此,為了祖國的明天,每個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

一個國家,只有自立,才能自強,才能振興;一個人,只有鍛鍊培養自己,才能成為有用之才。中國曾遭受外國侵略者的侵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沒有真正自強,振興起來。

從小培養自立,是為日後的事業有成打好基礎,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怎么去振興中華?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少年時就要照顧整個家庭,不僅沒有怨言,還把事情做得很好,孝順父母,考取了湖南第一師範,後來帶領中國人民打天下,成為了一代偉人。大發明家愛迪生,為了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就種菜掙錢,用賣菜的錢蓋房子,買藥品,終於成為了“發明大王”。

與外國相比較,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又差了些:當外國的孩子在街頭賣報紙、擦汽車時,中國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裡撒嬌。曾經有一位品學兼優的中國大學生,由於在大學裡不能自理而惶惑無主,最終選擇了輕生。中日兩國孩子舉行了一次夏令營比賽,中國孩子敗得很慘,這都是中國的父母寵愛孩子造成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里這樣唱到:“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其實,我們不需要那種愛,我們要“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

讀父親的藉口有感篇二

假期來臨,喜歡讀書的我不是光顧書店就是網上閱覽,當我把一本7月號的《特別關注》捧在手裡時,裡面的一篇《父親的藉口》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讀後引發了我無盡的思考。齊總在對待兒子“汽車追尾”事件中的做法,觸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敏感的神經,一根對孩子的教育存在太多迷茫的神經。事件的主人公如果換了是我們,會怎樣去對待、怎樣去處理呢?這是一個不得不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

下面我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摘抄如下:

齊總正在開會的時候,秘書慌張跑來,說:“齊小豫在國道上出車禍了,你手機關機,他急壞了。”

齊總的臉色變了:“人怎么樣?受傷了嗎?”

“人沒事。他的車追尾,前保險槓斷了,他叫你馬上過去處理。”

齊總放下手中的檔案,打開手機,正撥著號,小豫的電話打了進來:“爸爸,你快來吧,我的車都撞爛了,急死我了。”

“報警了嗎?”

“沒有。”

“跟前面的車主協商了嗎?”

“沒有”

“你在乾什麼?”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交警一定會罰款,會扣分,說不定還要吊銷駕駛證。我在國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開車20分鐘就到了。”

齊總沉默了幾秒鐘,突然掛斷電話,把手機關了。他轉身對秘書說:“小豫再來電話,就說我不在。”

秘書驚訝地看著他——小豫可是他最疼愛的獨生子。

齊總在辦公室待了整整一天,像平常一樣處理檔案,召集部門經理開會,和員工開玩笑,神色毫無異常。

晚上齊總回到家,小豫已坐在客廳,呆呆地,臉色陰沉。

“沒事了?”齊總問兒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還是我的父親嗎?”小豫氣憤地大聲喊道。

齊總笑笑,沒有回答。

“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別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兒子更重要嗎?公司比兒子重要嗎?在你的眼裡,我是可有可無的嗎?我是你的兒子,我希望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見父親不說話,小豫的情緒更激動了。

齊總並沒有生氣,他拍拍兒子的肩,說:“兒子,我的確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錢也不比你重要,問題是,我今天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知道該怎么解決。”

兒子死死地盯著父親。

“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只好在辦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爺爺,等他來告訴我該怎么辦。我等了整整一天。”

兒子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父親話中的含義,深深地低下頭去。

小豫的爺爺已經在20xx年前去世了。

雖然,現在的教育,包括社會教育、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有教育成功的先例,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教育還存在著太多的缺憾,如:

社會教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依然還很嚴重,社會缺乏教育監督作用。舉個例子說:一群孩子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處舊舍,於是其中一個拿起石塊兒,桌球幾下,玻璃碎了,其他孩子一看,好玩 ,也紛紛模仿,功夫不大,“成果”顯著,路人競沒有一個過來告知他們道理的。小豫的“追尾”事件同樣如此。有道是“好壤育好苗,壞壤出劣根啊!”

親職教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捧在手裡怕凍著,含在嘴裡怕熱著。”的包辦現象愈演愈烈,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減弱,依賴性增強,文章中的小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學校教育:“考、考、考,老師之法寶。”、“分、分、分,學生之命根。”這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很多學校、老師一直緊握在手,使孩子在校接受思想教育、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培養的時間都被學習所代替,失去了學校教育的意義。我們應該明白,實行素質教育並不是不要考試,但考試也並不是不實行素質教育。

綜上所述,齊總的做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在社會、在學校、在家裡有次自己處理事情的經歷,可能對他的一生影響深遠。

讀父親的藉口有感篇三

前幾天在《特別關注》這本雜誌上讀了一篇小小說,叫做《父親的藉口》,文章的內容是:

齊總正坐在會議室開會,突然秘書慌慌張張地連門都顧不上敲,直接進來說:“齊總,你兒子小豫剛剛打來電話,說在106國道上出車禍了。你的手機一直關機,他急壞了。”

齊總的臉色變了:“人怎么樣?受傷了嗎?”齊小豫是他的兒子。

“人沒事。他的車追尾,前保險槓斷了,他叫你馬上過去處理。”

齊總放下手中的檔案,打開手機。正撥著號,小豫的電話打了進來:“爸爸,你快來吧!我的車都撞爛了,急死我了!”

“報警了嗎?”

“沒有。”

“跟前面的車主協商了嗎?”“沒有。”“你在乾什麼?”“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交警一定會罰款,會扣分,不知道會不會弔銷駕駛證。我在國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開車20分鐘就到了。”

齊總沉默了兩三秒突然掛斷電話把手機關了。他轉身對秘書說:“小豫再來電話就說我不在。”

秘書驚訝地看著他———小豫可是他最疼愛的獨生子。以齊總的地位,這樣的事他派助手出面就行了。

齊總在辦公室待了整整一天,像平常一樣處理檔案,召集部門經理開會,和員工開開玩笑,神色毫無異常。

晚上七點鐘,齊總回到家。小豫已經在客廳里,呆呆地坐著,看上去失魂落魄,臉色陰沉。

“沒事了?”齊總問兒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還是我的父親嗎?”齊小豫站起身,眼睛紅紅的,氣憤地大聲喊道。

齊總笑笑,沒有回答。

“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別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兒子更重要嗎?公司比兒子重要嗎?在你的眼裡,我是可有可無的嗎?我是你的兒子,我希望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齊小豫見父親不說話,情緒更激動了。

齊總並沒有生氣,他拍拍兒子的肩,坐下說:“兒子,我的確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錢也不比你重要,可問題是我今天遇到了個難題,不知道該怎么解決。”

兒子看著父親,死死地盯著父親。

“因為我不知道怎么解決問題,所以,我只好在辦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爺爺,等他來告訴我怎么辦。我等了整整一天。”

齊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親話中的含義,深深地低下頭去----爺爺,已經在十年前去世了。

這篇文章是通過父親的藉口想讓兒子自己靠自己,學會獨立生存,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感觸較深,我覺得齊總是一個聰明、愛孩子、教導有方的好父親,好領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父母不是這樣的,他們聽到子女這樣的訊息,肯定是第一時間趕到事發地點處理事情,這樣孩子永遠在父母的“樹蔭”下生活,而得不到歷練,能力得不到培養,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溺愛”。

推而廣之,在我們電務段的工作中,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就拿值班處理故障來說,技術業務不強的職工往往和技術業務很好的分配在一起值班,接到故障故障電話後,他第一反應就是還有個技術業務強的人在身邊,什麼棘手的事情都會解決掉,總覺得有所依靠,所以心安理得,什麼都不想學,什麼都不想乾,這是一個很大的弊端。我覺得,要想讓這樣的人能力變得強大起來,就得獨立處理突發的事情,技術業務高的人員,必須要像文中的齊總一樣,讓他不要在空等那個“不會回來的爺爺”!

這篇文章也在警示現代社會的我們,凡事都要事事躬親,不要存在幻想,只有在生活中善於歷練自己,才會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辦事規則,能力得到提升。因為,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處事遊刃有餘的能者,而不是辦事唯唯諾諾的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