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4篇

夏日裡,深綠色的青山在潔白的雲中若隱若現。山腳下一條清如玉帶的小溪搖動著她那婀娜的身體奔流過一片翠色慾流的田園,來到一戶人家。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歡迎閱讀。

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一

夏日裡,勃勃的生機充滿茂密幽深的樹林,遠處的崇山峻岭層巒疊嶂,隱約可見。一條淙淙的流淌著的小溪清可見底,一條條活潑的小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游著。我順著這條小溪的流勢來到了一戶農家。

這是一處偏僻而又充滿生機的農家小院。說它偏僻,是因為這方圓幾十里只有這一戶人家,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這戶人家並不富裕,但是在那時戰火紛飛的歲月里,這也算是一個世外桃源吧!

忽然,從一間簡陋的茅屋裡傳出一些帶有南方口音的談話聲,聲音中還夾雜著一絲醉意,分外親切,這談話聲出自誰之口呢?原來是一對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這時恰好我口渴了,於是我敲響了那戶人家的門,向那個老婆婆討水喝,老婆婆熱情地接待了我,予以甘茶。

飲畢,老婆婆帶我參觀了她家的後院。我感受著院子裡清新秀麗的景色。突然,一位壯漢映入我的眼帘,他在豆地里鋤草,汗水已浸透了他的衣衫。老婆婆驕傲地誇讚道,這是她的長子,他吃苦耐勞,是家中的主要勞力;老婆婆又指著一位正在編織雞籠的男子說這是她的次子;在他旁邊有個小孩,他正在剝蓬,看到有客人,頑皮地笑笑,沒有一點對不熟之客的拘謹。我問老婆婆:“這是您的小兒子嗎?他實在太天真可愛啦!”老婆婆欣慰地點了點頭。

雖然這戶人家很清貧,但他們那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動身辭別了他們一家,又順著小溪的流勢繼續前行……

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二

溪邊有一戶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間又舊又破又小的茅屋裡。但能看出來,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快樂。

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飲酒作樂。老翁說:“我說老伴,你喝醉了。”老婦說:“你才喝醉了呢,我清醒得很!”

“哈哈哈,哈哈哈!”笑聲從屋裡慢出來了。

多么無憂無慮的老人啊!

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夫妻的大兒子獨自一人扛著鋤頭,戴著草帽,去小溪東邊的豆地里除草了。

屋外的空氣清鮮,小溪旁長有許多嫩綠的草,小溪里長著碧綠的荷葉,有的還結了蓮蓬。雞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說:“我們的“房子”在那兒呀?”二兒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編織雞籠。織啊織,就差一點兒就織完了。雞好像也知道二兒子正為它們織雞籠,所以就在二兒子身旁飛來飛去,有時還友好地啄一下二兒子的小腳丫。

小兒子呢,也幹不了什麼事情,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還一邊嘮叨著:“一顆,兩顆,三顆··· ···。”搖著小腳丫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三

午後,我懷著悠閒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

白里透粉,粉里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茅屋前有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里辛勤地鋤草,幹得多么賣力呀!

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閒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兒,久久不願離去…

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四

一天下午,剛下過一場小雨,空氣十分清新。南宋大詩人辛棄疾從家中慢慢踱出,準備散散步。

他慢慢的走到一條小溪邊,忽然駐足觀望起來。溪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草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溪頭,有一叢叢如玉盤般的荷葉,托著一朵朵亭亭玉立、冰清玉潔的荷花,綠映著紅,十分美麗。溪邊,幾棵高大的樹佇立在那裡,如同幾個強壯的衛兵,守衛著這美麗的地方。遠處有一片青翠的竹林,叢叢簇簇,如雲如海。更遠處,群山懷抱,一座座高峰聳立著。

啊,這裡還有一戶人家哩!這家人並不富裕,茅草屋又低又矮。茅草屋前,一對老夫妻操著吳地的方言,帶著醉意,正親熱地聊天呢!他們的方言辛棄疾聽不懂,又不好意思去打擾他們,只好遠遠地駐足觀望。小溪東邊的豆田裡,他們的大兒子正在除草。看著豆苗的長勢,今年肯定又是個豐收年!二兒子尚且年幼,不能和大哥一起乾農活便編織雞籠,去市場上賣。瞧他真是心靈手巧,“刷刷”幾下,便編制好了。他們的小兒子呢?哈,他沒有事情乾,正在溪頭趴著,拿著蓮蓬邊剝邊吃呢!看他吃得多香呀!

辛棄疾看著這和諧的景象,寫下了著名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