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長相思改寫

《長相思》改寫

篇一:

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我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非常思念遠方的家人。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的風景,是清寒蒼涼的,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異常。如此壯麗之景。

我為侍衛之職,一生多鞍馬勞役,而更多的是懷家思鄉之情,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最憶的還是家中的溫暖。所以,我的鄉夢不成,帳外的風雪聲勾起的是對家鄉無盡的思念。

仿佛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晚上,我與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我想起了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我向山海關那邊前進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軍帳多,隊伍龐大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我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我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我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我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

更何況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

篇二:

有一隊兵去山海關那邊打仗,他們吃力地爬上山,整天辛辛苦苦滿身汗水。

晚上,將士們疲倦地走進帳篷,脫了衣服準備睡覺,入夜,大家都睡著了,只有草地里的蛐蛐在叫,可是,每個帳篷里都亮著燈,原來,大家都沒睡著,其中有一個將兵叫納蘭性德,他非常想家,納蘭性德擔心果兒(他孩子的小名)讀不上書,擔心家裡沒錢了,納蘭性德引得別的將兵也睡不著了,都想起了家鄉的溫馨生活,納蘭性德作了一首詩: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走出帳篷,看見一隻蛐蛐,他伸手捉住了它,納蘭性德把蛐蛐握在手裡抬頭望著天空,心想:“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唉!”他把蛐蛐放在草叢,轉身進了帳篷,納蘭性德坐在床上想:“小時靠在媽媽身邊與他讀唐詩宋詞,那時坐在木頭大交椅上,陽光照在小時的身上,多么舒服呀!可現在卻在這裡鬼混!真可惜”他的眼皮越來越重,最後,納蘭性德終於睡著了。

第二天,他照樣爬山去了。

篇三:

到了晚上,我和戰友們住在帳篷里,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像一個個螢火蟲。帳篷外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天氣惡劣再加上環境嘈雜,使我們無法安心入睡。我不禁思念起我的故鄉,故鄉是那么溫暖,那么寧靜,那么讓人留戀……想到這裡,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所以,我揮筆寫下了這首《長相思》來寄託我的思鄉之情。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