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故事作文600字以上

範文一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月下。小路。老槐樹……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店,攤主是一位慈祥的老伯,六一的樣子。雖然在小路盡頭,但生意格外好,常客新客不斷。

晚自習回家的學生三五成群,騎過大路,在三岔路口分散。我獨自騎在路上,黑暗襲來,寒冷襲來,我便哼著歌為自己壯膽,但無名的落寞還是爬上了新月,高掛在心頭。

好不容易挨到了槐樹下,下車緩解壓抑。正值老伯收攤,今天忙到這兒才剛歇下。老伯這才看到我,帶著微笑向我招呼“小姑娘,吃餛飩嗎?我搖搖頭。他又接著說”晚自習剛下課,餓了吧,來爺爺這,爺爺今天請你吃。“我高興地坐下了。

這老伯我聽說過,老伴早已過世,每月除政府的補貼外,生活僅靠這家店維持,生活的擔子壓得他好累。但當乞丐乞討之時,他會端上一碗熱汽騰騰的餛飩;放學晚歸的學生,小巷無燈,總也能感受到微弱燈光下的愛。感動的心緒不只一次涌動......

月下,槐樹與老人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深秋晚景圖,吃完餛飩,卸下扔下畏懼,帶上感動,帶上愛繼續後面的征程。

路上,寒冷黑暗無影無蹤,反而多了一份賞月的欣喜。今夜月如豆芽,調皮地撥弄水波,湖水閃著葬在{鄭金色梧桐演繹著自己的童話……

老伯忙碌的身影在月下顯得格外修長,那份感動承載著我的心隱藏在槐樹下,伴著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黑暗無月的夜晚…·

坐在窗前,翻開日記本,用心為墨,感動為筆,記下那一個有月有槐香的夜,好靜好醇……

範文二

中秋節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

這一天,全家都從遠近不同的地方聚到了外婆家。我們一邊品嘗著香甜美味的月餅和水果,一邊欣賞著那鑲嵌在黑漆盤裡的月亮和星星。

總是這樣平靜柔和也讓人受不了。於是,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中秋節前後,不過是發生在戰場上,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在戰場上拼搏的兒子總是讓家中的老母親放心不下,這不快到中秋節了,兒子也不知能否回家探望。

正巧,兒子的一封家書給母親帶來了多少關懷和溫暖。母親坐在炕頭,臉上洋溢著滿足而又安詳的笑容。信中除了對母親的問候外還向母親敘說了一件事:在一次戰鬥中,兒子的一位戰友被炸斷了一隻手和一條腿,他懇求母親能讓他的這位戰友來他家長住養傷。母親考慮後,在給兒子的回信中說道:母親老了,家境也不好,實在無力奉養。

幾天后傳來了訊息,說那個手和腿被炸斷的戰士自殺了。老母親也聽到了這個訊息,心裡過意不去,便決定去把兒子戰友的屍體安葬了。

母親來到了部隊,見到了兒子的上司,才知道那個被炸斷手和腿的戰士居然就是自己的兒子。上司說他也看過那封信,也體諒母親的心情。母親痛哭了起來一個勁地說自己錯了,應該支持孩子的想法。而兒子的上司卻不這么看,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兒子的錯。第一他欺騙了你,他不該用另一個戰士代替自己。第二還是他的錯,他不該自殺,因為如果你知道是你的兒子受了傷,即使家境再不好,做母親的都不會不管自己的孩子的。”

母親與兒子見面了,不過是兒子的屍體。母親緊緊地抱著兒子,仿佛兒子還活著。她給他唱他最愛聽的歌,講著他最愛聽的故事,久久不願離去……那天正好也是中秋節。

故事講完了,大家都默默不做聲,很回味。外婆的總結只有一句: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與家境無關。

範文三

我的錢包,用迷信的話說,真是“命太好了!”———有人簡訊問我是不是丟了錢包,我一翻書包才驚覺的確如此;努力回憶“案”發現場,才發現離最後一次用錢包不過短短半個鐘頭;匆匆跑去認領,除了證件、匯款單和一些名片、發票沒動,居然還安安穩穩地躺著幾張百元鈔票呢……

事情其實很簡單。前幾天下午,我在洪美商業街列印材料,付過錢就步行到八大家辦事(記得當初很清楚是把錢包放進書包了呀)。走到和平公園門口,接到學院曹偉老師的簡訊:“春燕,你是不是丟了錢包?有人撿到送我這來了。”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怎么可能”。可當翻遍整個書包,我才不得不承認確確實實是把錢包丟啦!裡面有我的身份證和一張匯款單,還有剛取的兩百多塊錢!這個時候,我驚詫的不僅是自己的大意,更多的是:是誰這么好心,而且剛好認識我(不一定有交往,但知道我是管理學院學生),撿到錢包立馬直接交到學院去了呢?

於是慌忙趕回學院團委,從老師手中接過錢包一看,證件,匯款單,幾張名片、發票,還有我的兩百多塊,一個都不少!沒等老師把叮囑我“下次小心”的話說完,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到底是哪位恩人。結果得到的答案更讓我摸不著頭腦:“一個01級的女生,沒留名字啊。”

01級沒留姓名的師姐,我想對你說:也許我們早已相識,也許我們僅有一面之緣,也許我們剛剛還在主樓廣場擦肩而過……因著這個小小的錢包,我珍惜這份緣,感謝這份緣,更懷戀校園中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一位母親騎著腳踏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零食袋掉在了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來,輕聲對女兒說:“孩子,咱們把它扔進垃圾箱去。”說罷,便將孩子抱下車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零食袋……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事例,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細細想一下,難道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這個孩子的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經有了答案。

文明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實在太多了。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因為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使人一目了然的區別。這一轉變,不但與思想認識有關,而且還與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我想,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裡,這就要求我們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讓這不文明的畫面一少再少。

文明是我們生活學習的根基,是我們成長的臂膀。升旗禮儀,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和熱血的國旗,在文明的包圍下顯得格外得鮮艷。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不負於中華民族“禮儀之幫”的美譽,校園文明極其重要,課後活動時間,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物,不在黑板、牆壁、課桌等處亂塗改刻畫,愛護花草樹木,愛護清潔衛生。當然同學之間也是離不開文明的,文明就像潤滑油,能把磨擦消除。當我們與同學發生口角時,只要多進行自我反省,謙恭禮讓,就會消除矛盾,加深友誼。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為了使中華美德遠源流長,我們應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文明之花永駐你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