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娛樂背後的國民精神

當下,物質條件飛速發展,人們對於文化的消費亦日趨增長,於是各類綜藝選秀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個別節目甚至掀起全民狂潮。而我們在這股娛樂大潮中也不免窺見頻繁的落淚和掩飾身份等奇怪現象。如此之詭異,實則反映出一些不良的國民心理。

不良心理一:過度泛濫的同情心。古語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實所謂真理。大批國民深陷娛樂文化中難以自拔,於是他們看不清有多少是被編造出的虛假身世和經歷,或是貧寒追夢的艱辛,或是北漂尋夢的坎坷、抑或是喪親逐夢的悲痛,真假難辨。況且,選秀節目比的是歌喉、舞姿、絕技,絕非“比慘”。金星曾在某檔節目中怒斥選手,拒絕聽其身世而只關注表演,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此類現象的泛濫。究其根源,實乃國民之同情心泛濫,於是經歷越坎坷掌聲越多,自然成了選手們噴涌悲慘的不竭動力。倘若國民能清醒認識到選秀節目的目的,只為表演而非哭訴喝彩,則此種現象便會銷聲匿跡。

不良心理二:被輕賤了的夢想。“夢想,是來自宙斯的禮物”,荷馬如此感嘆。的確,夢想是神聖的東西,它值得掌聲與喝彩。然而我們不免麻木於夢想極度泛濫的娛樂文化中,一聽見夢想二字就想要鼓掌。汪峰在“好聲音”里頻繁的發問“說說你的夢想”如今已成為笑談,由此不免看出“夢想”的廉價。選手們慷慨陳詞,甚至只差要“音樂救國”了。萬般現象,皆離不開本質。當今中國物慾橫流,大眾把求財盈私作為首要之務,然而如此則顯得渺小卑微,只好找了“夢想”這冠冕之詞掩飾自我。於是,各類娛樂節目凡與夢想有關,則鼎力支持,凡是“有夢想”的選手更是歡呼擁簇。殊不知,夢想的身份已被踐踏無形,夢想也漸漸失去力量。真正的夢想應當是不於己盈私,不於人為害的,是高尚純粹的。國民實在應該反思自我,認清娛樂文化,否則遺害無窮。

花花世界,紛繁複雜,我華夏子民實該保持清醒,仔細思辨斟酌,從娛樂文化中得到放鬆,卻又不盲目追捧,失去自我判斷,真正做到天下娛樂,而非被某些人娛樂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