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微光

“一步一驚心,一念一死生。”這句《步步驚心》的經典台詞言盡了宮廷鬥爭的慘烈,勝負存亡就在於微小之處。同樣,“天才”與“凡人”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抓住了在心靈中那一閃而過的微光。微光,即為人腦由具體物質抽象得到的意識形態,亦可稱作靈感。花草樹木、風花雪月都在不停地撩動我們的情思,賜予我們靈感的微光。但芸芸眾生中,大部分人選擇捨棄,繼續匆忙行走於城市高樓之間;唯有少數人選擇抓住,將自然美景定格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也就成為了“天才”。

誠然,我們要抓住心靈的微光,努力成為脫穎而出的“天才”。

在個人奮鬥上,抓住微光,有助於你邁向成功。面對不斷重複出現的實驗誤差,拉瓦錫抓住“有未發現氣體存在”的微光,才發現了惰性氣體;面對電腦行業方興未艾,比爾?蓋茨抓住“家用電腦前景廣闊”的微光,才開創了微軟帝國;面對國學熱的流行,當年明月抓住“以心寫史”的微光,才開闢了史學讀物的新領域。上述三人抓住了被凡人忽略的微光,進而邁向成功。

在治理國家上,抓住微光,有助於實現跨越式發展。面對一戰末期嶄露頭角的坦克,歐洲各國普遍產生了“坦克未來必大行其道”的微光,但只有希特勒緊緊抓住這一微光,而其他元首依舊熱衷於傳統的壕溝戰。因此,這造就了一戰戰敗國德國能在二戰前期的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地殲滅英法盟軍。蓋德國之強盛,在於抓微光而已;原歐洲各國之落後,熟視無睹微光也。

回到社會現實,《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勾起了無數人的青春回憶,電影的口碑、票房都贏得滿堂彩。其實早在2024年,以《老男孩》為代表的追憶青春題材類的電影也曾掀起一陣緬懷青春浪潮,而前者不過把它最大化了。這種電影影響廣泛深遠,折射出人們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捨棄心靈上一些美好純真的微光,逐漸變成圓滑世故的“成熟”的普遍現象愈演愈烈。但不幸的是,這種成熟的時間不斷被提前,甚至是“早熟”了——一位小學生的理想居然是“做貪官”?如果人人都開始左右逢源起來了,真、善、美的微光被功利埋葬於黃土之中,那么不知又有多少個“小悅悅”事件井噴出現呢?

朋友們,不妨多留心生活,多抓住那一絲絲的微光。人生,或許不會因此而飛黃騰達,但一定會活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