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為人,兩人為從,三人為眾。

——題記

在人類社會的的演變中,人們總是習慣群居,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只你一人或許覺得清淨,但若是遇上些困難卻無法求救;何時靜靜地拂塵而去,世間也只當你從未來過。

如今也來論論這“三人為眾”。

草原上的羊群總是喜歡圍成圓圈而睡,在最裡層是剛出生的羊羔,往外一層是母羊,最外一層就是鬥志昂揚的公羊了。在隊伍中還有一隻徹夜不眠的放哨羊,當夜幕降臨,它時刻關注外界的情況,一有危險就發出鳴叫驚醒最外圈的公羊一起面對敵人。

這時便充分體現了“為眾”的好處了。假設這草原上只有一隻羊,這羊到底是該睡覺呢還是放哨呢。正是有了一群羊,這群羊才能相互幫助並在充滿危機的大自然中使自己生存下來。

當然,並不是數量多就是“眾”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也應該像身軀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如果這隻放哨羊發現了危險卻不叫醒其他羊,而是自己偷偷溜走,毫無戒備的羊群恐怕早已入了狼口。

“眾”,即“我們”了。

當空間中存在除你以外的另一人,便都可稱“我們”。“我們”可以做很多除了“我”可以做之外的其他事情,“我們”可以互聊心事,互訴衷腸,向對方傾吐許多苦悶,分享對方的喜悅…當“三人為眾”時,我們的心靈可以尋找到傾訴的閥門,會更加舒坦。

同時,我們互幫互助,或許是學習上的困難,有人細心輔導使你豁然開朗;或許是生活中的失敗,有人涓涓細流緩解你的內心不快…當“三人為眾”時,我們的挫折和苦難會得到慰藉。

一個人就像是落隊的孤雁,即使再自由也不過與落霞齊飛;但當你找到雁群,融入雁群之後便是難以名狀的自然之美。

而今的人們依然群居,這便處處體現了“為眾”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我們應加以吸納改進,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使我們人人都得以盡其所用,使社會這個大環境多一道團結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