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教訓世人誠信是最為可貴的。言語要講誠信,做事要考慮後果。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在當今物質縱橫的時代,言必信,行必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誠信是人生之本。2024年9月12日,北京一家體育彩票業主墊資為彩民購買1024元的複式足球彩票,並中了533萬元的大獎,而這位業主在第一時間給購買者打電話,並將彩票交給了業主。這位被稱之為“最誠信的業主”,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名人。他的心載滿了誠信,是誠信促使他做了看似很傻的事情,但是,他的良心可安,他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有人說過:“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會終身遺憾!”確實如此,當講誠信時,或許是痛苦的,但是當做到了,便有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豁然。

知識是財富,誠信也是一種財富,擁有知識能使你變得充實,擁有誠信能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擁有知識是一個人的素質的一部分體現,但絕不是全部。教育是教學和育人,育人便是教給人做人的道理以及準則。而誠信即是第一準則。學會做人,讓你在社會得以立足,所以還有人比喻,“誠信是你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量也應永恆不變”,誠信又何嘗不是一種財富呢?

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說一個人有人格,其中一部分就是指是否誠信。人格魅力也是由諸多品德拼接而成的,誠信便是其中的重要樞紐。人格與誠信的辯證,也可濃縮成“言必信,行必果”。只有不吝嗇自己的誠信,施與他人,別人才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地對你講誠信。如若不然,請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是一種人格,一種誠信。

我常常懷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後,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精神。那一去兮不復還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會見秦王而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這些不朽的故事即使落在歷史的長河裡,也能激盪起遙遠的迴響。他們,不曾消逝在歷史的視線里。

只有守候著誠信之樹,才會收穫甜美的果實;只有堅守誠信的契約,才會得到心裡的慰藉;只有珍惜誠信之水,才會擁有無邊的大海;只有仰望誠信之雲,才會享有蔚藍的天空。

一顆缺乏約束的心靈是空虛的,游離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園的靈魂,失去了根的大樹,失去源頭的大江,只能墮落,只能枯萎,只能幹涸。

守候著那份心靈的契約——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