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引發的感想

一隻憨厚老實、運氣好到爆的“神龍大俠”熊貓阿寶滿載著中國元素和中國文化一次又一次地走遍了世界,熊貓、仙鶴、靈猴、鳳凰城、擔擔麵、太極拳以及影片中的寬道窄巷無不體現著中國元素,烏龜大師所說的話“你的思想就如同水,當水波搖曳時,很難看清,不過當它平靜下來,答案就清澈見底了”等等,無不體現了中國人追求的“氣定神寧、海納百川”的精神境界,無不體現了中國含蓄、深沉、深刻的表達方式。

我不禁懷疑這是怎么了,一向高傲,以領導者自居的洋人為什麼開始關注中國了?並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理解得是那么深刻。

不僅如此,最近幾年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一批旗幟鮮明的以中國元素為主的電影曾在2024年結伴上映,像《功夫之王》、《木乃伊3:龍之詛咒》、《花木蘭》等無不操起中國元素,風靡全球。

這說明了什麼呢?

相信每一位中國人乃至世界是不會忘記2024年奧運會上,開幕式成功地運用了視覺藝術的世界語言,將中國故事、中國元素鮮明而美麗地傳達給世界,擊缶、日晷、活字印刷、絲綢之路,武術、崑曲、孔子《論語》、三千弟子求學,成功地展現了中國古代輝煌的文明,把中華五千年歷史有序、濃縮、美好、精煉地傳播到全世界,讓世界再一次記住了中國。也許是因為這些原因吧,現在許多老外的紋身竟然是各種各樣的漢字,也許他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可是我們的漢字的確有著一種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審美意蘊,。紋身本來是美國流行的文化,其內容竟然是中國漢字,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在外國人身上展示著中國文化。

這的確是一種值得思考的問題,難道我們的中國文化,難道我們中國搖身在變?

相信我們幾代人都有著共同的經歷,從上國中甚至幼稚園開始就要學英語,表明了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定願望,可喜的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漢語熱,自202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已有達到300家孔子學院遍布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國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學習漢語已經成為潮流。

所有的這些足以說明一個問題,中國已經崛起,因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崛起必定是中國的崛起,事實證明這個偉大的民族已經體現了她對世界的日益深遠的影響力,她用自己悠久的傳統文化、深厚的文化精神、符合人類文明進步要求的價值理念,影響著,甚至哺育著現在的人們,甚至包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