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

大千世界總是矛盾的統一體,生活中有冷必有熱,在“冷”與“熱”之間,折射出人生百態,不斷演繹著“冷漠的悲情”和“溫暖的愛意”。

不知從何時起,人與人之間慢慢變得冷漠,哪怕路遇歹徒當街行兇、目睹落水者拚命掙扎、眼看老人倒地置之不理……,能救者冷漠、需救者傷心,似乎這個社會充滿著“寒流”,總讓人不寒而慄。我們在試圖描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熱過去”時,總是不忘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冷現代”。

最近看到過一篇新聞,說的是黑龍江雙鴨山王曉明因妻子嫌棄自己生病的母親,就以帶母親去山上看風景為名,用車子馱著母親,在一個偏僻的山上,親手用繩子將母親活活勒死,草草掩埋。看罷新聞,不禁令人如跌冰窖。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無情無義的孽子的所作所為,如同在冬天向看過此新聞的人們身上潑了一盆冷水,從頭冷到腳。

當然,社會不全都是冷漠,“冷”只是“熱海”中的“一粟”而已,你瞧,感動中國的“雷鋒傳人”郭明義,20年來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民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一貧如洗,一家三口人至今還在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一個80年代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

正如頒獎詞所說的,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也正是有了郭明義這樣一些人,提溫著社會的正能量,使溫暖的“熱流”匯成了浩浩蕩蕩的社會“主流”。

還有,無論是東北抗擊冰雪災害還是四川抗震救災,處處可見數以萬計的志願者身影,幫助災區的災民恢復生產,共度難關。就連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也積極開展義賑義演、捐款捐物慷慨解囊,熱心場面感天動地,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充滿著溫情。

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願發出亮光照亮別人溫暖別人,那么充滿著正能量的星星之火必將燎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火熱”必將驅逐“寒冷”,“陽光”定會驅散“陰霾”,“暖流”也必將會成為我們社會的“主流”,這個社會,將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