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信仰危機

在中國,解決信仰危機的方案,不是去通過拆除人類生存的物質支柱來加固精神支柱,不是放棄經濟發展,而是歸還屬於每個人的思想、信仰自由

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中認識了石蠟,從火腿中認識了敵敵畏;從鹹鴨蛋、辣椒醬里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認識了福馬林,從銀耳、蜜棗里認識了硫磺,從木耳里認識了硫磺酸。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

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興了一個民族,中國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個民族。

上面是近來許多人都讀到過的民間段子。

上述情形表明,中國在今天面臨的根本危機是道德危機。具體地說,中國在今後以至於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機是與信仰與道德有關的精神危機。縱然是嚴刑峻法也已經無法改變這樣一個最直觀的現實。由於種種原因,從數千年乃至數十年以來整個社會的道德赤字與壞賬還在加速積累。中國發生的沒有道德底線的事情,目不暇接,更多的、正在發生的甚至不為人們所知。

最近各種事件的密集爆發,說明中國已經到了道德虧空的密集還賬期,信仰的缺失與道德的赤字正在轉化成一樁樁人為的災難,整個社會開始為多年累計的信仰危機和道德淪喪承受沉重的代價,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人的道德狀況還會進一步惡化。某種程度上,中華文明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道德與信仰的廢墟

從現在到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人將繼續生活在道德與信仰的廢墟中,整個社會也因此陷入一種信仰崩潰和道德失范的混亂狀態。而目前的信仰與道德危機是數千年的舊正統與60年的新正統作為價值系統的坍塌所引發的精神危機。儘管這兩種價值系統在現實中常常互相支撐,但是絲毫也未能扭轉各自主體已經瓦解與坍塌的現狀。分別歷時數千年與60年的精神主體結構為什麼會瓦解與坍塌?我以為,這是因為這兩種價值都不能提供信仰與道德規範的終極源泉。

中國歷史上的道德綱常多半是統治者強加的道德。而且這些道德都是為統治機器服務的。把掌權者的主義當做國民的信仰,並禁止其它信仰,必然導致全社會在信仰上的喪失,導致國民道德與精神的全面退化。

中國在傳統上是個世俗社會,絕對多數人沒有整全的信仰。可以說,信仰的問題在中國從未真正解決過。與世界上的許多國家相比,不論是傳統的儒家思想,還是後來的政治主張,都是世俗的意識形態。近來大行其道的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其中也難覓宗教的蹤影。專制皇權是導致中國人缺失信仰的主要根源之一。在每個王朝後期的政權危機背後的,本質上都是人心的危機、信仰的危機、道德的危機。統治本身就沒有道德基礎,政治權力自然不允許民眾樹立信仰與道德。

為什麼許多國人無信仰無道德底線?因為有信仰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為什麼不道德?因為講道德的代價太大。問題是,如果沒有信仰、沒有道德,全民承受的代價將最大化。沒有信仰即沒有正義。沒有信仰的社會,即是正義失落道德匱乏的社會。

幾千年舊的信仰被暴力革命打得落花流水,幾十年的信仰又落了空,真正的信仰卻領不到準生證。這就是現狀。

真正的信仰必須是自由選擇的信仰

現在許多國人對目前在精神、道德和信仰領域出現的危機已似乎有了比較普遍的共識,但是對造成危機的原因卻有重大的分歧。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人今天的道德與信仰狀態是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造成的。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我認為,中國人今天的道德與信仰狀態不是經濟發展與生活富裕導致的,而是對道德與信仰的禁錮造成的。阻礙自由信仰的不是市場,不是金錢。沒有市場經濟,中國照樣有信仰危機;信仰危機與市場經濟無關。在世界範圍內,市場經濟與宗教信仰從來都並行不悖。

況且,中國還不能算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中國的民企500強利潤總和不及兩個國企,能說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嗎?相反,在中國,市場經濟像信仰自由一樣,都受到了嚴重阻礙。若不是中國有了一點點市場經濟,中國今天更是信仰的荒漠。表面上看,國人沒有信仰與貪圖獲利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我們不該就此得出獲利或金錢是導致信仰失落的原因。搶劫犯盜搶珠寶,我們能說是珠寶造就了盜竊犯嗎?我們能以銷毀珠寶來作為根治搶劫行為的解決方案嗎?

為什麼信仰會繁榮或衰敗?答案隱藏在信仰自身的屬性之中。人和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有信仰,而其他動物沒有。道德的源頭是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有道德底線。信仰是一個人活著的精神寄託。沒有真正的信仰,人們就沒有正義感責任感,就會無所顧忌,無所敬畏,無有廉恥。信仰指向的是"意義",並賦予人的生命以意義。因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義的。信仰不是現實的,而是超現實的;不是經驗的,而是先驗的。信仰是人對於無限、永恆、生命的終極價值與意義的追求。信仰涉及的是相對於經驗科學而言的超驗真理。信仰深深植根於人性之中。因為人在本性上總是在探尋意義,掙脫有限走向無限,趨向超越。信仰必須是由衷的、自覺自愿的、認可、相信、敬仰、崇拜和追求。依靠強迫、利誘、欺騙不能產生真正的信仰,也不能維持和改變信仰。信仰與道德的短缺,歸根到底是自由的短缺。

所以,真正的信仰必須是自由選擇的信仰,而不是強加的信仰。信仰是理性與信念的產物,而不是強制與暴力的產物。同樣,強制與暴力也不可能阻止信仰。因此,不僅要尊重與保護信仰自由,而且應該把信仰自由嵌入到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中去。只有信仰自由,才能產生好的信仰,才能淘汰抑制不良的信仰;沒有信仰自由,只有壞的信仰。沒有超驗,沒有信仰,就沒有個人的自由。道德問題離不開自由,離不開相應的政體。自由是道德賴以存活的氧氣,不論公德與私德。沒有自由,任何德性都將窒息。所以,我們說人需要信仰,不是"被信仰",而是每個人去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尋找自己的精神錨地。

如果說獲利是人類生存的物質支柱,信仰則是人類生存的精神支柱。那么,在中國,解決信仰危機的方案,不是去通過拆除人類生存的物質支柱來加固精神支柱,不是放棄經濟發展,而是歸還屬於每個人的思想、信仰自由。一個國家的未來,在於其精神的根基與力量,而不在於政府權力。中國的精神重建,中國的有限政府,中國的市民社會都離不開信仰自由。沒有信仰自由、沒有精神信仰的國家,再大也是小國!沒有信仰自由,不論人均gdp多高,國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依然是貧困的。國人常說,財大壓身,對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沒有精神與信仰的厚度,也難有物質財富的高度。即使有了,也會被壓垮!有了信仰自由,一個人、一個社會信仰什麼就會有答案,大家就會自由地去選擇、去獲得自己的信仰。唯有自由選擇的信仰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信仰,中國人才有可能走出現在的精神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