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天空作文1000字

聯合大學之始終,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題記

你從戰火中走來,驚艷了百年春秋。

你歷經八年歲月,成就了多少偉人。

你是那一片天空,任魚躍,任鳥翔。

那年,硝煙瀰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國家亡了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全亡了。”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校離開京津,搬遷南下。

1937年,“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你的前身在嶽麓山下成立。但在日寇的步步緊逼之下,衡山湘水之地也日漸趨危。於是,三校再度搬遷。洶湧之波濤,泥濘之彎路,無妨剛毅堅卓之人,披戴星月之景,輾轉顛覆之境,“西山蒼蒼,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

終於,1938年4月,你在眾人的視野中展露了新貌,而這一現,為20世紀那個支離破碎的中國帶來了一片萬里的學術晴空。多少振興之氣在此蒸騰著華夏大地,多少棟樑之材在此建設著嶄新中華,以至於在幾十年甚至百年後,依然牽動數以萬計後人的心弦,為其澎湃,為其激盪!

五朝宮闕的朗朗書聲,伴隨著數月的顛沛流離,來到了這座遠山深處的城市——民風依舊淳樸未開化,民俗仍然根深而蒂固——昆明。你的到來成為當地的一處鮮亮風景,學生們格格不入的打扮與氣質,少不了閒言碎語的同時,也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從荒山夷地到斜檐茅屋,從坐地談書到靠椅閱籍,你在一木一石一磚一瓦中一步步變得清晰,你在一筆一書一桌一椅間一步步走得堅定,你在梅貽琦校長的帶領下茁壯而堅強。“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而其中苦辛,揉入在每個人的骨子裡,成為一生的烙印,生生不滅。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是你的真實寫照。

那些年,你處在艱苦之中。匱乏的物資與微薄的收入,無法勸退真心求知的學生們,無法打倒務實研究的教授們。茅草屋與蚊蟲叮咬,“八寶飯”與冷水洗澡,一切艱難的條件對他們而言,在知識與祖國面前都成為渺小一隅,唯有致力於傳承文化,致力于振興中華才是切實之大事,才是對時局動盪的中國的最好救贖。

那些年,你立於炮火之間。日軍的空襲使課業被迫中斷,一次次空襲警報拉響之時,眾師生在防空洞中呈現著“任泰山崩於眼前,也能行你所行的從容”的堅定信念,在黃土漫天、炮火接連中堅持授課與學術研究;原本在數次搬遷中就所剩不多的古籍藏書,在轟炸里幾乎被燒灼殆盡,但僅憑著眾位教授的個人記憶,之後又構成了如今仍為人驚嘆的學術著作;直到後來緬甸淪陷,昆明已然成為後方重鎮,先後畢業的八百多名學生投身於抗戰之中。報國,以己之身軀,以畢生之學識。

你“以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獲民主堡壘之稱號”。在烽火硝煙下,在槍林彈雨中,在貧寒生活里,這些讀書人憑著一身風骨,守護著國家文脈,又怎能不讓人熱淚盈眶?

從1938年5月4日到1946年7月31日,你始終堅持著。

那是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八年,亦是肆意燃燒、絢爛明媚的八年。

八年來,你貢獻一方學術沃土,任學者、少年人汲取養分充實自我。

八年來,你與祖國抗戰共艱辛之始終,為祖國事業奉棟樑之人才。

八年來,你在西南邊陲成就一片蔚藍天空,為人,為家,為國。

西南聯大之始終,為晴空一片,育人才,繼往烈,任其翱翔萬里,為華夏之兒女,為中國之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