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000字寫人作文:“馬二販”新傳

在我們村里,常年東跑西顛的馬二叔,不再忌諱人家稱他 為“馬二販子”了。天長日久,從這不算雅致的名號里,竟品得 出幾分親昵的勁兒呢!

“哎,馬二販,我家那幾畝柑子樹,葉子上竟長起了黃道道 兒來。給我瞧瞧,別又犯什麼雅病了。”於是馬二販嘴不回活, 又顛兒顛的去了。

“哎,馬二販,這回又從李技師那兒販回了啥鮮道道兒了, 給咱拉拉吧。”

“要得! ”這時馬二販子便會大模大樣地停住腳。那說話的 人,便會把手裡的鋤兒,鏟兒的支在地上,或是搬來一塊青石 吹吹灰讓他坐著。旁邊幹活的,過路的,便自動圍成一搭圍兒, 讓馬二販子海說一頓。什麼合理施肥,什麼人工嫁接,不時還 從身上摸出幾本書來《柑桔栽培技術》、《柑桔病蟲害防治》。 說得那些大字不識的大伯、三爺們津津有味,頭點得像雞啄米。

“馬二販子這小子肚子裡的文化沒白學”,人們稱讚他。

“以後大家多聽他吹吹,跟著也發發小財。”人家私下裡嘀咕著。

在咱們這個小山村里,先前窮得打流光。學大寨那幾年,開山造田,把山上的樹砍光了。山高缺水,梯田裡不長稻子盡 長草,家家窮得叮噹響。全村三百號人,就有三十多號漢子打 光棍。為啥?說到咱們村,連生了仔的老鼠都想改嫁到山外去, 誰還肯把自己的女兒往窮窩裡送?—窮名遠揚呢!

三中全會以後,上面允許農民自個兒活絡活絡生財道兒。 三十多歲仍光棍一條的馬二叔,提著個“蛇皮”袋子,走東串 西,做起“二販子”生意來了。溫州的塑膠鞋,廣州的印花布,經 常帶到村里來,惹得姑娘媳婦們擠破了屋子看希奇。馬二叔的 “二販子”名字就這樣得來了。馬二叔很忌諱犯忌,每每有人叫 起,他總沒好臉色給人看。為啥?這名字里總有一股讓人說不出也道不清的味兒。但犯忌,馬二叔“販子”生意還是像上足 了發條的鐘兒—沒得閒。

直到前年,上面說是我們村里從前鬧過紅軍,要幵發老區,把我們村列為柑桔栽培重點試驗地,並且派了農業局的李 技師專門登門指導,才把馬二販子的心收了回來。

那陣子,馬二販子收起了他做販子的“蛇皮”袋子,天天往 李技師那兒跑。不幾天,就揣回了李技師送的幾本書和一大捆 柑桔苗,在後山上那荒了多年的“梯田”上栽起柑桔樹來了。訊息傳開,人們都來看希奇,把馬二販子那十幾畝荒地圍了個水 泄不通,比看新媳婦還熱鬧。馬二販子便駝背子下嶺——就著 勢子,口水珠子噴噴地展開了現場說教,把從李技師那裡聽來的柑桔栽培技術,施展他販子功夫又販開了。

這些作田佬,只曉得“梯田”能長雜草,躲山鼠,絕對沒見 過在山上栽這能結甜滋滋、紅彤彤的大桔子的事兒。不知道是 受那又酸又甜的柑子的誘惑呢,還是見馬二販子搬來了李技師這號“山神”的保佑,或者是聽馬二販子說桔子樹能夠兩年試花,三年結果,五年就可大豐收的許諾。總之,內中有幾個被馬二販子“煽動”了心,走上前,賠著笑臉說:“老馬呀,如果真 像你說的那樣,那你明兒個也幫咱跟李技師要一捆來栽。”

“要得要得! ”馬二販子滿口答應,第二天便真的替這幾個捎了幾捆栽上了。山里人就是這樣,辦啥事就難開頭。頭開了, 後面的就跟著呼啦一聲上了。就這樣其餘的人看了眼熱,也一 下子涌到馬二販子的家裡,央他代買樹苗。這一年,全村一百 來戶人家,除了村民組長何長貴不服氣,其餘家家戶戶都在自 留地上栽上了柑桔苗。

這下馬二販子家可熱鬧了。東家嫂,西家伯,天天有人夜 里來登門求教。門檻上、板凳上、床上灶前到處站著坐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再也不是來瞄瞄那些時新的鞋鞋帽帽 了。這些從來只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田佬,竟然律津有 味地聽馬二畈子“販”來的農業科技知識了。吸著馬二販子的 發財經經兒,腦子裡破天荒地做起了發財夢。

此後,馬二販子往李技師那兒跑得更動了。為啥?山里人 脾性怪,總覺得李技師那號“大知識分子”和自己這個黑臉漢 沾不上。就是有什麼問題,往李技師面前一站心裡頭就慌神, 也不見得講得清。就是講得清,也不見得聽得懂。那學問里的 名詞兒蠻深奧,倒不如聽馬二販子“販來的”更近乎些。就是一 茬沒聽清,也可以說一聲:“馬二販子,莫講得咯樣快嘛,你不曉 得我的腦筋轉不過來?”馬二販子又會耐心地從頭講起。要講 到剪枝什麼的,還帶著剪子到梯田裡手把手教呢,要是在李技 師面前咯洋逞強,哪敢嘞?還不如央馬二販子去問。他和李忮 師拉呱得上。不過,這樣就忙壞了馬二畈子,連自家地里的柑苗都顧不上。後來有人牽頭大家包了他山的柑苗,好讓他一心.—意地去為大夥“販”發財經經。

一年栽樹,兩年試花,三年過去,還真如馬二販子說的,家家戶戶的柑拮樹都結出了拳頭大的桔子。不知又是哪個牽頭, 家家戶戶都選出兩個最江的,送到馬二販子家,一個給馬 二販子嘗嘗,一個托他轉給李技師。“咱有奔頭了,都是托馬二 販子和李技師的福,不能忘本。”山里人心眼實,懂得知恩報德。

後來有人傳言,當大夥走了以後,馬二皈子的破屋裡傳出斷斷續續的幾聲抽泣,好像是有人哭過。像是馬二販子的噪門 兒……

故事本講完了,但去年的冬天發生了三件事,有必要交待 一下:一是馬二販子翻新了他的那三間舊房子,村上村下的人 都來幫工,那熱鬧勁兒,有人說只有鬧紅軍時才比得上;二是 不久馬二販子就娶了一個“二販婆”,據說是村民何長貴的小 姨子,還是他保的媒呢!就此宣告結束馬二販子長達三十多年 的光棍生涯;三是這年鄉政府給馬二販頒發了“科技示範戶” 的獎狀。山里人紛紛傳說那是一大塊上好的緞子做的,好值錢 好值錢的。村子裡年紀的伍大爺甚至說這隻有從前皇帝 的龍旗上才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