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記事作文範文【三篇】

【篇一】逛廟會

在大年初三,我們去了地壇廟會。由於我們怕開車去會堵車,也怕沒有地方停車,所以我們就乘坐捷運去了。

剛一下捷運,我就看見許許許多多的人頭在攢動,那裡的人多得簡直走都走不動。我們只好隨著人流一步一步地慢慢走;我心想,反正是過年,也沒有什麼事,玩麻!

好不容易挨到了地壇外,我們急急忙忙買了票就跟著人流進去了。

一到裡面,我就先來到了玩遊戲的地方,由於經常到地壇廟會,所以比較熟悉裡面的情況;各種遊戲內容應有盡有,像什麼釣*、套圈、投球、吊獎品、猜字謎等等。我急忙排隊換了遊戲幣以後我就去玩遊戲了。我第一個玩的是投幣,那裡有個很大的台子,上面一排一排畫滿了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圓圈,只要把遊戲幣投到不同顏色的圓圈裡,而且遊戲幣不能壓到外側的黑線圈,就能拿到相應的獎品了。我第一次投的時候,還遲遲不敢投,但是我看到爸爸和其他人玩的非常高興,我就想:試一試吧,管它如何呢!我就把一枚遊戲幣往台子上一扔,只聽一聲清脆的遊戲幣碰撞玻璃的聲音,我看著遊戲幣滾啊滾啊,它沒有停在台面里,而是出溜滾到了外面;哎,沒戲了!於是,我又伸手一扔,第二個遊戲幣脫手而出,向台子飛了過去,又是一聲清脆的聲音,我看到遊戲幣掉到了一個*的圓圈裡,可是它壓著了一點點的黑邊,哎,又沒戲了;我沒有氣餒,接著又投了一次,遊戲幣再次落到了*的圈中,我大喊:壓中了,壓中了!可是服務員阿姨卻拿來一個“放大鏡”仔細核實了一下是否壓著黑邊了,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經過驗證,服務員阿姨終於說:“有獎”。我懸著的一顆心“嘩”的放了下來。

我高高興興地抱著禮物和大家一起向“大街”上進發了。

在“大街”上我自己買了一串“糖葫蘆”,假的,是不能吃的呦,花了我十元錢,那可是我的壓歲錢啊!拿在手裡,邊走邊搖晃,紅紅的大“糖葫蘆”格外的鮮艷,格外的喜慶。

逛著逛著,我們就到了“小吃街”。我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羊肉串、茶湯、臭豆腐、炸糕、酸辣粉······唉,我也有點餓了,於是我讓爸爸給我買了一碗茶湯和一碗酸辣粉,我大口大口的吃了,吃完了感到渾身都暖和了,也不累了。

隨後我們又信馬由韁的逛了起來。先後看了字畫拍買,耍蛇表演,我還坐了回“八抬大轎”。到了快關門時我們大家才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篇二】

從小到大,我喜歡看書。書,是我的朋友。

因為我家的書很多,我也有自己的書架,書架上的書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豐富和退換。從連環畫到故事書到大百科,應有盡有。讀書給我帶來知識,帶來信息,但帶給我最多的是快樂、是笑聲。

要問我為什麼喜歡看書,那得從我小時候說起,在我兩歲的時候,父母每天都上班,沒時間管我,就把我送到姥爺家,姥姥教我背謎語唐詩,還老拿著書給我講故事,那時,我老是一邊聽,一邊想:這么好聽的故事都是那個叫“書”的東西里寫的嗎?書那個東西一定很好看!漸漸地,我能看一些彩圖了,我又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認很多字,好好看那些很好看的書!就這樣,我喜歡上了看書!

三歲時,我上了幼稚園,幼稚園里有許許多多的書,我可喜歡看了,加上媽媽和老師教我,慢慢地,我由只會聽故事變成能看懂一些複雜的圖畫和簡單的文字,我可以看拼音讀物了!記得我看《第九個傻瓜》,這本拼音讀物時,我吭吭唧唧讀了半個多小時,才看了一個自然段,但是卻看得美滋滋的,剛看完就找大人炫耀,直到上二年級,我學會了查字典,媽媽就不讓我看拼音讀物了。每當見到生字,我就去請教我的新朋友——字典,有時不認識的字,還經常問爸爸、媽媽。

現在,我長大了常常可以一天看一本一百多頁的書,一本名著,我用兩三天就能看完。看了《海倫·凱勒傳》,我學會了自強;看了《少年百科全書》,我知道了世界是那么的奇妙……

閒來無事,我隨意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無論故事書、散文集、還是雜誌都行,再沖一杯熱乎乎的茶,找個光線不太暗也不太刺眼的角落,靜靜地,或坐或站或倚或靠,慢慢地去品味書中的樂趣,別有一番情調。偶爾,我會邊看書邊給書中人物配畫。日積月累,畫多了夾在書頁里,便會讓笑聲浸透整本書。遇到好文章,當然要反覆閱讀,每讀一遍我們都會收穫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然後再根據朱熹的讀書方法反覆閱讀,或者把這篇文章摘抄下來,收入資料夾里,那些優美的語句、華麗的辭藻,大大充實了我的資料庫,讀到快樂的文章時,我會大笑個不停,讀到悲傷的片段時,我也會哭得淋漓盡致,每到此時,我仿佛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無拘無束地與作者交流、探討。我也仿佛走進了作者構築的內心真誠的世界,體會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踏著作者的腳步,暢遊世界,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並在讀書的時候,從中找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讓乾什麼的,再繼續把這個故事編下去,並從中找到作者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修辭手法……

每讀一遍文章,我們都會收穫許多知識與道理,把所學到的摘抄下來,在寫作之中發揮出作用。

在夜深人靜時,回想起書中的情節,我或許會替書中的某個人物惋惜,或許會沉浸在快樂的笑聲里,有時也會為那些悲慘的故事改個美好的結尾……我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我從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中看完後寫出讀後感,這樣我覺得這樣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大腦,而且還可以鍛鍊我們寫作能力。

就這樣我喜歡上了看書。

【篇三】

下雨天,是我最討厭的天氣。因為一下雨的有事情都會變得麻煩,而且一下雨天氣要么是非常悶熱,透不過氣來;要么就是伴隨著凜冽刺骨的風。但,我發現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雨天。

記得那是前不久發生的事。那天,雨斷斷續續地下了一整天,我的心情也跟這天氣一樣糟糕。早晨起來時,心情還是很愉悅的,心裡一直惦記著:今天就能回家了。等到走出宿舍門的一瞬間,心情立馬低落了下來。天陰沉沉地,下著細細密密的的雨,時不時會颳起一陣寒風。這種天氣最麻煩了。前幾天還陽光明媚,一到星期五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年呢。我心裡不停地抱怨,原本的好心情被這場雨沖刷得無影無蹤。

到了下午,天越來越昏暗,雨也下得大了起來。雖然很討厭但托它的福,我們倒還提前放了學。匆匆忙忙的回到宿舍,整理了些東西就朝校門走去。遠遠地就看見了爸爸的身影。我加快了腳步,跑到他身邊。還沒站定,就覺得手上輕了許多,接著爸爸遞過來一個水杯,說:“東西我來拿,快悟悟手,裡面是暖和的水,多喝幾口暖暖身體。”我接過水杯,說了聲“嗯”,嘴上雖然沒多說什麼但心裡還是很感動。那時,之前的壞心情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心裡暖暖的感動。仿佛感到陽光正穿透烏雲照在我身上,天快放晴了。

那種暖到心底的感覺,又讓我記起了曾經我的好朋友。

那天下午,天也是昏暗暗的。我寫完作業就打開電視看了起來。突然,聽到媽媽的聲音,語氣里感到一些慍怒。轉過頭向門口看去,媽媽正生氣地看著我。“怎么又在看電視,作業寫完了嗎?”我弱弱地應了一聲“寫完了”“寫完了怎么不好好複習複習,就只知道看電視啊……”我知道自己沒有複習就看電視是不對的,可是媽媽那天說得太過了,可能是她那天心情有些煩燥還是別的什麼。我覺得特別委屈。

後來當我走出房間時發現窗外已經開始下著大雨,我的心裡更堵得的慌了,我想到了我的好朋友,我想到她那兒去,心情可能會好些。因為她離我家很近,我冒著雨衝到了她家。冰冰冷的雨水打在我身上,一陣風吹來,凍得我瑟瑟發抖。

到了她家,她看見我全身都濕了,趕忙招呼我進去取暖。我一邊取暖一邊向她傾訴心裡的委屈。她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靜靜地聽著我的傾訴。雖然她沒有說太多安慰的話,但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等我傾訴完了,心裡就好受多了。身子也暖和多了,也為我有這樣的好朋友而感到幸運,一種暖到心底的感覺油然而生。當我回去時,天已經放晴了。

我想大概是從那些事後,我不再討厭雨天,也漸漸喜歡上了雨天。因為有那些關心著我的人帶給我溫暖,使我在雨天也不會感到刺骨的冷。